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Academy for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AAIS),是北京大學跨學科的研究與人才培養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 外文名:Academy for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AAIS
  • 成立日期:2006年4月4日
  • 組織隸屬:北京大學
  • 組織性質:跨學科的研究與人才培養平台
發展歷史,組織結構,領導機構,研究中心,

發展歷史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Academy for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簡稱AAIS)於2006年4月4日正式成立,在全國高等院校中率先開闢了跨學科研究的試驗田,對北京大學的學科建設、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任院長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院士,執行院長為“千人計畫”專家、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湯超,副院長為陳鵬教授、張幼怡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為歐陽頎院士。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當代科學的發展和重大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越來越依賴於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作為北京大學跨學科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以北京大學雄厚的基礎學科和先進的技術學科為基礎,通過探索科研與管理機制創新、推動基礎條件建設、招聘和引進優秀科研人才、組織學術交流與研究項目申請等工作,有力促進全院體制建設、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目前,研究院已建成具有良好學術交流環境、學科前沿性與學科交叉性相結合、實體與虛體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研究平台,為北京大學的交叉學科研究創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和研究條件,挺立於中國乃至全世界交叉學科發展的潮頭。
研究院現有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定量生物學中心、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大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腦科學和類腦科學研究中心、睡眠醫學研究中心等10多個研究機構,涵蓋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工學等學科的眾多交叉研究領域。通過持續引進包括“千人計畫”、“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百人計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選者在內的一大批學科帶頭人,在他們的悉心指導下,研究院歷屆研究生在開展各項前沿問題研究與科學技術攻關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研究進展,每年均有大量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Cell、Nature(含各子刊)、Nano Letters、Physical Review Letters、JACS、Advanced Materials等頂級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界持續引起廣泛關注。此外,研究院各中心先後承擔了“863計畫”、“973計畫”、“國家自然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等在內的數百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
研究院正逐步完善以中心為主體、以交叉為特色、以需求為導向的研究生跨學科培養體系,向社會輸出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2014年,為適應交叉學科快速發展的需求,理順交叉學科學生在培養過程中、乃至學位與畢業要求等各個環節,學院協助並推動北京大學成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個“交叉學科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此後,經學院牽頭、交叉學科學位分會與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學先後在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自主設立了“數據科學”、“納米科技”和“整合生命科學”三個全新的交叉二級學科。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經過多年探索,研究院已建立起一套統籌全院大局、突出中心特點的跨學科研究生培養制度,歷屆博士、碩士畢業生均得到各地方科研院所、黨政機關、外資企業等去向單位的廣泛認可。除學術科研方面外,研究院還通過“前沿青年講堂”等一系列富有院系特色的文化活動,瞄準青年精神需求,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先後組織“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講師團”和“北京大學博士生服務團”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引導前沿學子對接基層、服務社會;提出學生工作重心下移的思路,重點加強班黨團工作架構、豐富班黨團工作內容,積極營造學生工作與學生科研相融相促的有利平台。
十年來,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始終肩負踐行北京大學學科交叉理念、建設世界一流前沿科研基地的歷史重任。未來,研究院將秉承國家“十三五”高等教育規劃核心理念,進一步完善學科評價機制,推進機構深度整合,總結經驗,明確思路,深化改革,求新求變,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在增加硬體投入的同時注重軟實力提升,為北京大學在2018年正式邁入世界一流行列提供更為強大的動力支持與效率保障。

組織結構

領導機構

姓名崗位職務
韓啟德
院長
湯超
執行院長
陳鵬
副院長
張幼怡
副院長

研究中心

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成立源於2000年原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合併,旨在推動和落實北京大學醫學部及醫院與校本部基礎學科及套用學科之間的學科交叉,將基礎、套用和臨床科學的前沿研究結合在一起,促進整個生物醫學領域從分子尺度到人類器官尺度的未來新發明、新發現與技術創新。中心的三大重要任務是:促進醫學與基礎和技術學科間的學術交流、培養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新型人才、開展生物醫學相關的跨學科研究工作。2006年,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成立,生物醫學跨學科研究中心作為核心之一納入研究院。
生命科學聯合中心
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是為加速我國一流大學的建設,在國家支持下,由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設計、組織,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密切配合,按照“統一領導、頂層設計、強強聯合、務實發展、動態調整”的原則,組建的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是科研和教育體制的重大改革措施。其目標是通過改革教育和科研的相關制度,吸引與匯聚熱心教育的優秀科學家,以出色的理論教學和尖端的研究並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造就一流的生命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
定量生物學中心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的前身北京大學理論生物學中心是在李政道先生的倡議和北京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中心從1999年開始籌建,於2001年9月正式成立。2004年成為教育部第一批創新群體,2006年成為新成立的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的首批正式成員單位,2007年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個支持的交叉學科創新群體。
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納米科技研究的單位之一。1997年9月率先成立跨院系、跨學科的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簡稱CMR中心)成立於2013年,旨在建設北大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醫學影像科研教學公共平台,建立世界一流的腦成像科研高地,建立國內首屈一指的腦成像人才培養高地,推廣腦成像技術在腦科學和臨床醫學的套用;推動磁共振等成像技術產業轉化。中心目標得到了“985工程”、發改委國家蛋白質“鳳凰工程”、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等項目的大力支持。
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於2007年10月成立了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後,充分發揮北京大學文、理、醫學科齊全的綜合優勢,加強環境與健康領域的交叉學科研究,促進環境健康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養,為國家環境與健康政策提供高水平的科學、技術、決策支持。
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依託北京大學哲學系科技哲學教研室和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吸收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計算機、醫學、歷史、外語等學科教授加盟,建立的一個跨學科學術平台。
大數據科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大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現設:數據分析的模型與算法、數據挖掘方法、大數據軟體技術、大數據安全技術、健康醫療大數據、生命科學大數據、地理時空大數據、交通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環境能源大數據等研究方向。
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
成立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的重要目的是組織校內相關單位,加強國內外合作,以神經科學和信息科學交叉融合和相互促進為特色,以腦解析和腦仿真為基礎突破口,在認識腦、製造腦和腦健康三個方面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在神經計算機和新一代人工智慧、腦健康和生物醫藥等方面取得重大套用突破。
睡眠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睡眠研究中心”(Peking University Sleep Research Center)於2016年成立。中心依託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研究人員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和各個附屬醫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心理學系、計算機科學研究所、大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等單位,涵蓋多個學科,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睡眠醫學中心建立了緊密的國際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