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兒進國企

家住在河北劉喜梅女士“3年10次來重慶,她的目的只有一個——勸兒子回河北老家,到國企端個“鐵飯碗””,兒子冉傑希(化名)卻習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生活,不願進國企。該事件經媒體報導後,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關於“國企”與“民企”的差別效應的反思此起彼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勸兒進國企
  • 發生地點:河北
  • 參與者冉傑希(化名),劉喜梅
  • 調查方:重慶晨報
事件回放,痛苦的母親,矛盾的兒子,事件結果,

事件回放

痛苦的母親

家住在河北的劉喜梅女士,已經57歲。大兒子在一家國企上班,小兒子冉傑希(化名)在重慶一家私企工作。按常理,子女已經長大成人,又都是大學畢業,各有一份工作。作為母親正是享享清福的時候,而劉喜梅女士卻為自己的小兒子冉傑希(化名)未在國企工作,工作不夠穩定,而憂心不已。“3年10次來重慶,她的目的只有一個——勸兒子回河北老家,到國企端個“鐵飯碗””
第10次來渝,兒子不見她
608號房,不足7平方米,住宿費每晚40元,劉喜梅已經住了18天。18天來,她依舊沒有兒子的音訊,她打了100多個電話,這個158的號碼要么關機、要么無人接聽……
昨天上午,劉喜梅又一次在嚎啕大哭中冷靜下來,她打算給兒子發條簡訊,希望他能夠來旅館見一面,“電話不接,簡訊總會看一眼吧?”但幾秒鐘後,劉喜梅還是放棄了,“他現在這么恨我,什麼都等於白說!”

矛盾的兒子

2009年,冉傑希大學畢業了,找工作時,他的電話也成了父母的熱線。“我們一再叮囑,要找個正規、穩定的工作。”劉喜梅說,“他爸的單位,系統內的子弟有資格進去工作,可當時沒名額了。”
冉傑希(化名)卻並不想在國企工作,只是想自己選擇一家私企工作。放棄了
“無休止的爭吵,我幾近崩潰”
18天來,他堅持不再接聽母親的電話。他說,這對他也是煎熬,選擇躲避,是因為受夠了這3年來的爭吵。他說,“我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可母親為何就是不肯放手?”
按照劉喜梅提供的手機號碼,記者聯繫到冉傑希。冉傑希說,“這三年無休止的爭吵,讓我幾近崩潰。”
兄弟倆動手打架
20多天后,兒子回家了,還在國慶節參加了堂哥的婚禮,但這次回家也讓全家的矛盾繼續升級。
“這幾年為了他的事,我心力交瘁,大兒子和很多親戚看了也心疼。”劉喜梅說,二兒子這次回來,自然成了全家人勸說的對象,“結果他和大哥吵了起來,後來兩兄弟還打了架。”

事件結果

兒子冉傑希並不是籠統地“拒絕國企”,他告訴記者,他是不喜歡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也不喜歡接父親的班,在常年漂泊的工作氛圍中生活。顯然,更嚴格地說,冉傑希是希望在類似重慶這樣的大城市工作,因為這裡有適合年輕人奮鬥、打拚的更好的發展空間。
明日,重慶晨報將推出新聞調查,主題是:畢業後,你願意回到相對偏僻的家鄉工作嗎?同時,我們也會關注“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工作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