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漢

劉高漢

劉高漢,開化越劇團編劇,1940年生於浙江省開化縣華埠鎮,曾就讀於浙江省藝術學校編導班。1961年畢業分配到浙江越劇一團從事編導工作。在恩師、著名導演胡汝慧的關心、教誨下,相繼改編和導演了《蘆林會》、《金玉奴》、《鴛鴦譜》等古裝越劇。其2000年創作的《小鎮茶樓》獲得了浙江省少兒音樂大賽創作一等獎。2003年,出版了《華埠鎮志》,主編了《開化建築志》、《開化水利志》和《開化建設志》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高漢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開化縣華埠鎮
  • 出生日期:1940年
為繁榮開化戲劇而努力創作,為編志不畏辛勞,為宣傳開化不遺餘力,

為繁榮開化戲劇而努力創作

1961年,由劉高漢改編並由其恩師胡汝慧親自執導的10場古裝歷史劇《謝瑤環》的上演,轟動了當時的杭州城,在當時的越劇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開化名人劉高漢開化名人劉高漢
1964年10月,劉高漢調到開化越劇團,同年參加社會主義教育工作。1965年,創作了反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大型現代劇《湯江風浪》。該劇演出後,受到了廣大觀眾和省專家的好評。接著他又創作了反映開化農村治山造田的現代劇《踏遍青山》、《雲峰山下》,改編了《劉海砍樵》。文化大革命中,劉高漢捲入派性鬥爭。1979年春夏間,他被下放到林山鄉林場勞動。自此,他深入生活,開始積累素材。1982年,他與汪宇明合作創作了反映實行聯產承包制後,開化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大型現代越劇《春秋情》。1985年秋,該劇在浙江省首屆戲劇節匯演中,榮獲劇本創作和演出三等獎。1987年,劉高漢又創作了大型古裝傳奇劇《薄命佳人》,在衢州市第二屆戲劇節的演出中,名列前茅,獲優秀劇本創作獎。1986年,劉高漢與作曲的江炳耀合作,對開化民間戲曲進行了調查,編撰了《開化目連戲資料本》。
1988年,劇團撤銷,劉高漢被分配到縣文化館工作。1989年,參與編撰《衢州戲曲志》和《衢州曲藝志》,因而也收集整理了大量開化民歌、道情、曲藝節目,並彙編成《開化資料本》。在此期間,他還先後創作、排練、上演反映改革開放的小戲、小品30餘個,表演唱10幾個。其中小品《上樑之時》、《飛來的特獎》等作品在上世紀90年代初榮獲省電視台、省國土局和市舉辦的小品匯演二等獎和一等獎。尤其是1991年編撰的、以開化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為題材的大型音樂、舞蹈、表演史詩《豐碑頌》的演出,三晚演四場也不能滿足民眾的觀看要求。2001年,退休後劉高漢在主編志書之餘,又相繼創作了《戒石亭》、《村長接待日就是好》、《智斗妖人》和情景劇《錢江源?鐵軍緣》等小戲和表演唱,並在省市演出和評比中榮獲省劇本創作二等獎和市一等獎。2001年7月,《小鎮茶樓》獲得了浙江省少兒音樂大賽創作一等獎。

為編志不畏辛勞

劉高漢生於華埠,長於華埠,在那裡讀過私塾和國小,對故里比較熟悉,加上多年從事戲劇創作,退休後就被華埠鎮政府聘請參與《華埠鎮志》的主編工作。為撰寫好華埠鎮有史以來的第一部志書,劉高漢與編輯組同志不辭辛苦地召開了數十次各種各樣的座談會,併到縣、省的圖書館和檔案館以及寧波的天一閣查閱有關資料。為更加準確地記述華埠的歷史變遷,劉高漢深入到玉坑口、白渡、後台、青陽、雙林、獨山等鄉村找到了氏、氏、氏、氏等30餘部宗譜,進行認真地考證。為了弄清華埠“謝家弄”名字的由來,劉高漢從桐村裴口徒步20餘里,爬上芹源嶺借閱《謝氏宗譜》,弄清了該弄為清初謝氏自福建遷徙到華埠,寓於此地而得名。華埠漁梁灘,一直相傳有漁梁鎮之說,為考證這一說法是否真實,劉高漢一次次到界首、莊埠、高山、東岸等村莊進行走訪,尋找最早遷到界首村的張氏譜諜,結果都是空手而歸。後來,有一老人告知,100多年前,有20餘戶張姓人家,帶著宗譜遷到林山鄉下江村的呈坑。於是,劉高漢立刻乘車趕到下江,然後又頂著酷暑炎陽走了三里路。劉高漢進村後就挨家挨戶走訪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位村幹部的指點下,劉高漢才了解到家譜由一戶住在高源山上的村民保管著。從呈坑到高源山頂有一里多路,劉高漢顧不上休息,立即動身。火辣辣的太陽當頭照著,他爬到一半就感到頭暈,可山路邊上又沒有大樹,他只好鑽進一處長滿茅草的水溝里休息,等緩過氣來後又接著趕路。
辛苦付出終有收穫,劉高漢終於在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家看到了共為16本的《張氏宗譜》。因老人和他的兒子怕“遺失”,每次只準借5本。為此,劉高漢6次往返於呈坑高源借宗譜。因老奶奶家生活條件較差,劉高漢每次還譜時,都要給老奶奶帶些水果和衣服等東西,以表示感謝。雖然為了核實史實而感到麻煩和辛苦,但弄清了“自北宋以來,就稱漁梁灘村而非鎮”,終於可以給華埠民眾一個村與鎮一字之差的交待,劉高漢覺得付出辛勞還是值得的。2003年,《華埠鎮志》出版後,劉高漢又相繼主編了《開化建築志》、《開化水利志》和《開化建設志》。

為宣傳開化不遺餘力

劉高漢在編纂志書之時,就非常重視對開化深厚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他主編的部門志,無論是《水利志》還是《建設志》,不僅詳細地記述了建國以來的建設,對歷史上的山塘、堰壩、渠道、廟宇、祠堂、橋樑、民居、牌坊、古墓、名勝以及有關這方面的詩詞、碑記、楹聯、典故、傳說等都有頗為詳細的記載。與此同時,他還利用雙休日和晚上的時間和老友李全一起收集、整理、編注出版了《開化歷代詩詞選》、《程北山詩選注》、《吾丘衍詩文選注》和《張道洽梅花詩百首》四本書。2009年以來,劉高漢除了參與《開化民政志》的編撰工作以外,正在著手編寫《開化名人傳》,現已完成從唐代民國時期30多位開化籍軍事文化教育商業名人傳記。如《左威上將軍張自勉》、《北宋名將張瓊》、《浙江史上第一位狀元程宿》、《開化縣令與宋代名臣》、《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余玠》、《鄭介夫與太平策》等人物傳。劉高漢退休十年來,從未間斷過對開化歷史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和編寫。為宣傳開化,弘揚開化優秀的歷史文化而不遺餘力。他為長虹鄉開發狀元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文字資料;為中國根雕美術博覽園開設梅園,提供百首梅花詩和張道洽的有關史料。不僅如此,他還應邀到中村、長虹等一些鄉鎮和單位宣講開化的歷史文化。劉高漢說:“多年來,我查找和閱讀了許多有關開化史實的書籍,也收集了許多資料,除了把這些資料用於志書外,我要通過出書這種途徑和方式,把我所收集和曉得的資料推向社會,讓今人和後人更加了解開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加熱愛開化。”
劉高漢著作劉高漢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