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佑(晚清重臣、湘軍將領)

劉長佑(晚清重臣、湘軍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長佑(1818年—1887年),字子默,號蔭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寧人,湘軍重要統帥、清朝大臣。

初在湖南辦團練,與江忠源友善。1852年以拔貢隨江忠源率鄉勇赴廣西鎮壓太平軍天地會起義。次年春因撲滅瀏陽征義堂會眾起事,擢知縣,旋升同知。6月,太平軍圍困南昌時,奉命獨領一軍自長沙馳援南昌;旋即偕羅澤南赴援解吉安圍,並分兵克泰和,後官擢知府。江忠源戰死廬州(今合肥)後,奉湖南巡撫駱秉章命,偕忠源弟率軍千人馳援,攻克袁州(今宜春)、臨江(今樟樹)等地,官加按察使銜。1857年袁州太平圩之戰,全軍潰敗,下馬引佩刀欲自裁,由劉坤—擁上馬退保分宜。1859年回湖南與天地會作戰,並追擊石達開軍。占柳州後,官擢廣西布政使。次年任廣西巡撫。1862年擢兩廣總督,旋即調任直隸總督,與魯西北白蓮教起義軍張錫珠、宋景詩等部作戰。

1867年滄州鹽民在張六等領導下舉行起義,以數千之眾,逼近京畿,他因鎮壓不力被革職。1871年後歷任廣東巡撫、雲貴總督等職。主張加強邊防,抵抗法國侵略,支持劉永福援越抗法。後病逝原籍。謚武慎。著有《劉武慎公遺書》。

基本介紹

  • 本名:劉長佑
  • 字號:字子默
    號蔭渠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湖南新寧
  • 出生時間:1818年12月16日
  • 去世時間:1887年
  • 主要作品:《劉武慎公遺書》
  • 主要成就:鎮壓太平天國叛亂,主張抵抗法國
  • 諡號:武慎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為政廣西,維護國防,歷史評介,個人作品,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劉長佑(1818-1887),湖南新寧縣人,字子默,號蔭渠(也作印渠),生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
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貢
鹹豐二年(1852)隨江忠源楚勇進攻廣西太平軍。次年又隨江忠源鎮壓瀏陽征義堂周國虞等會眾起事。此後,江忠源領軍出境,在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與太平軍作戰,劉長佑多次赴援。江忠源戰死廬州後,1856年1月任補用知府,鎮壓文東天地會起義軍餘部於湖南臨武后。他奉湖南巡撫駱秉章命,率蕭啟江等軍5000人楚勇由湖南入江西,援救曾國藩,先後攻占萍鄉、袁州臨江等太平軍據點,升道員。
鹹豐七年(1857年)3月,被太平軍擊敗於江西太平墟,受重傷。旋在袁州太平墟之戰中,遭到太平軍沉重打擊,全軍潰敗,賴江忠義江忠源堂弟)率練勇救援,才挽回頹勢。
鹹豐九年(1859),石達開率部從江西南安進入湖南,攻克郴、桂,直迫永州.劉長佑、江忠義率軍赴援,解永州圍。石達開軍圍攻寶慶,劉與李續宜分扼東西兩路堵擊。石軍久攻不下於8月撤圍南走東安,轉戰廣西。劉領兵追逐,攻占柳州,實授廣西按察使,遷布政使。在廣西撲滅了兩廣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政權,升廣西巡撫
劉長佑劉長佑
同治元年(1862)分兵援浙江,率大軍肅清境內之敵升任擢兩廣總督,將所部楚軍交劉坤一統領,留防廣西。不久,劉長佑調任直隸總督,與魯西北農民起義軍張錫珠、宋景詩部作戰。同治五年(1866)年在海河一帶試墾稻田,並整頓長蘆鹽法。同治六年(1867),滄州鹽民張六起義,數千人攻襲固安、霸州,危及京城,劉長佑因疏於防範而被降級留任。
同治十年(1871)再度翻用,厲任廣東、廣西巡撫、任雲貴總督達8年之久。時“越南逸匪竄擾,關外不靖”。長佑疏曰:“荒服之寇,可近擊而不可遠追;邊隘之師,能協防而不能越剿,誠以窮追則必深入,後路或致空虛。越剿則必添兵,餉需倍形竭蹶。”與馮子材等會商,最終擊潰之。1881年(道光七年),法國攻占河內後,又"兵窺越南東京",長佑上疏曰:法之“處心積慮,乃在通商雲南”,為邊守計,舉兵南下,援越抗法以衛國,成反帝愛國的有功之臣。
光緒八年(1882年),劉長祐因病開缺回籍,1887年在湖南新寧老家病逝,終年69歲,謚武慎,有《劉武慎公遺書》。

主要成就

為政廣西

肅清吏治
接手廣西政務之後,劉長佑認為以廣西當時的局勢,拯民生當先清吏治。他先後處置了貪贓枉法的同知(古時官名,稱副職。清代府的同知為正五品)何性達,以及私自向越南販賣肉桂、犀角的馬元標等官員,一時官場風氣大為好轉。為嚴厲打擊官員腐敗,給下屬樹立榜樣,他對家人也嚴格要求,嚴禁家人因其官位而腐化奢侈。鹹豐十年(1860年),劉長佑妻李夫人、四子劉思訓、弟劉又卿等率家人來廣西躲避湖南寇亂,他不準當地官員擅自出入其家人的住所,堅決杜絕行賄受賄。
劉長佑整飭吏治,注意官員的選拔、考核。他選材不拘一格,反對以出身資歷衡量人。對於有特殊才能的,總是提拔重用,如行伍出身的隆安縣知縣姚清臣。
戰亂後,廣西官署損壞嚴重,官員只能借民居或廟宇辦公,影響政府正常工作,威信也難以樹立。在財政萬分困難的情況下,劉長佑多方籌集經費,利用六年時間對衙署進行修復,使地方政府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廣西地處西南邊疆,自元朝以來長期實行土司制度。雖然經過雍正時鄂爾泰大規模改土歸流,但還是保留有大量土司。在處理土司問題時,劉長佑採取了謹慎、穩妥的措施。對於不能調解的土司暴政,劉長佑採取堅決懲治的辦法。如南丹州土豪莫雲義借辦團練驕橫跋扈,劉長佑派兵將其擒獲,並處以極刑,百姓拍手稱快。另外,田州(今田陽)土司官族岑宏與署土州岑森爭襲土司職位,應當地百姓的要求,劉長佑便奏請改土歸流,其地新設恩隆縣,將田州靠近百色的地方劃歸百色,又派駐流官,駐紮軍隊,設立學校。
整頓賦稅
劉長佑在廣西任職期間,對戰亂平息後新收復的州縣,皆奏請為其蠲免錢糧,以減輕當地老百姓的負擔。對歷年積欠錢糧也一律豁免,現行徵收或緩交或減少成數。他還奏免各種貢品的徵收,如同治帝為討慈禧歡心,想修復圓明園,要求廣西提供大量桐板、陳黃松、杉木、油松等大材,劉長佑認為不切實際,即上奏提出:廣西連年戰亂,梁棟異材多遭兵燹,剩下一些杉木油松等都不中尺寸,楓柏、陳黃松之類,廣西向不出產,而且廣西道路崎嶇,運輸不易,不應提供。
清朝厘金的徵收沒有統一的標準,其抽稅種類、設卡地點、辦事程式等均由各地自主。地方官員為了撈取儘量多的好處,往往四處設立關卡,許多厘金被中飽私囊。這樣大大妨礙了商業流通,商人怨聲載道。為了革除厘金中的種種弊端,劉長佑選派信得過的右江道王華封總理厘金事務,其他辦事人員通過抽籤輪任;同時裁員減卡,將全省86處厘卡減至27處;降低稅率,對小貨實行免抽。為了保障商路暢通,他還派駐軍隊進行保護。
多年的戰爭打亂了社會秩序,人們流離失所,一些地主也到處流亡,田地或荒蕪或幾易其主,土地關係變化很大。為此,劉長佑督令地方對田畝重新丈量清理,加強田賦徵收。廣西地理條件適合養蠶,劉長佑便要求各地官員積極向百姓宣傳推廣。
上述措施的施行,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廣西因豁免銀減少的負擔就達數十萬兩。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荒地大量開墾,農業生產逐漸恢復發展起來。整頓厘金活躍了商業,方便了人民生活,大大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改變了廣西經濟窮困、常靠他省協餉的局面。
提倡文教
當時廣西曆經戰亂,文化教育比較落後,有人曾概括為“文教不立,人才樸陋”。劉長佑恢復發展教育,首先提倡恢復禮。他看到桂林文廟祭禮廢弛,專門從湖南醴陵請來教習予以恢復。
由於戰亂頻繁,廣西境內考棚被毀,當局者亦無暇舉辦鄉試科考,多次科考均被取消。劉長佑命人重修考棚,著手補行鄉試。考慮到廣西鎮安府(治今廣西德保)的貧窮學子若趕赴南寧科考,路途遙遠,資費短絀,極為不便,他便在鎮安建立考棚,以方便考生就近趕考。舉辦科考需大量經費,他看到廣西財政困難,便帶頭捐款。在科舉考試中,劉長佑嚴格考場紀律,嚴禁徇私舞弊。
劉長佑還重視學校教育。在省城桂林,原來只有秀峰、宣城兩座書院。在此基礎上,劉長佑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城北的疊彩山麓,集資建造了桂山書院,親自撰寫書院大門的對聯“桂林無雜木,山水有知音”,並聘請廣西名流鄭獻甫王拯講授孝廉,所有月課的試卷,他都親自批閱。桂山書院的設立,對廣西教育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為廣西培養了大批人才。後來康有為到桂林講學,就是以桂山書院為講壇,宣揚維新思想。
廣西是拜上帝教的發源地,也是其他各種秘密會社相當活躍的地區。封建迷信和反清思想交織在一起,對老百姓影響很大。為移風易俗,劉長佑通過督令墾荒勸農等方式儘量消除“女耕男墮”的陋習。對迷信活動,如廣西容縣巫童利用迷信建祠騙錢的活動,他一面對老百姓解釋開導,一面予以查禁。
劉長佑在廣西振興封建教育的努力,為改變廣西教育的落後面貌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也籠絡了人心,改善了民風,而民風的改善則有利於促進社會道德秩序的重建。

維護國防

為鞏固邊防,劉長佑和馮子材等通力合作,先後對活躍在越南北圻的蘇幗漢、黃崇英、李揚才等土匪勢力,進行打擊。經多年努力,終於消滅了這些土匪勢力。劉長佑還對破爛不堪的關隘城堡進行了修復,並分駐重兵。
對英法的侵略野心,劉長佑很警惕,提出了很多策略:因越境剿匪而軍隊常駐越南,這實際上也起到了抵製法軍侵略北圻的作用。法國侵略者的圖謀一直未能得逞,便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劉長佑認為在越南駐軍“以防為剿,並可以剿為撫”,而撤軍,法國就會乘機侵占北圻。劉長佑又提出討伐日本以制止法侵略越南,主張先發制人,由滇、粵派三路大軍深入越南,並重用劉永福
雖然劉長佑多次上奏,提出多種抵禦法國入侵的策略,並盡力支持劉永福在越南的抗法鬥爭,還做了很多備戰工作,但其積極的謀劃並未為清政府採納。清政府喪失了一次又一次打擊法國侵略擴張的好時機。直到隨後李威利大舉入侵北圻,清廷命令三軍入越,中法戰爭拉開序幕。而此時的劉長佑卻因病開缺回籍,離開了廣西。在原籍湖南新寧,劉長佑扼腕嘆息,又數次請纓殺敵,終得不到諭允,幾年後便去世了。
劉長佑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中法戰爭,然而在法國入侵越南時,他就敏銳地察覺到法國欲以越南為跳板侵入中國的圖謀,積極主張援越抗法,並練兵備邊,創立水師。其抗法舉措,表現出了他的經世愛國情懷,表達了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忠心和責任。
儘管劉長佑曾為鎮壓農民起義不遺餘力,雙手沾滿了起義軍的鮮血,但從地方治理的效果來看,他確實是晚清較有作為的一位封疆大吏
此外,1881年,劉長佑曾建議先發制人討伐日本。劉長佑分析,日本侵占琉球,違背了國際公法,一旦開戰,在國際道義上占不到便宜,且其侵略成性,遲早會吞併朝鮮,不若乘其羽翼未豐,先發制之。他認為,自同治以來,朝廷講究洋務,設立海防,習水師,修炮台,購鐵船,造槍炮,投入了大量的金錢,正是其用武之時,傾中國之全力誅一日本,是有把握的。具體計畫是:“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熟習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或慮來擾海濱,則東南沿海久設練軍,亦自有防禦之具。硫球臣民喜復疆土,必將有助順之師。憑廟算之長,海外有截,天戈遠震,四夷戟兵,朝鮮、暹羅、緬甸諸國可免蠶食,不獨越南也。” 可惜當時朝廷沒有採納他的建議。
劉長佑劉長佑

歷史評介

劉長佑是湘軍著名將領,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忠勇善戰,因戰功受清廷重用,歷任直隸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劉長佑思想性格特徵在晚清官僚群體中比較典型。其中,在用兵打仗方面,劉長佑在作戰中剿撫兼施,柔中帶剛,用兵周密謹慎,力求穩妥。他對軍隊訓練嚴格,與將士同甘共苦。在綠營衰落之時,首創練軍,促進近代軍事改革。任職西南時,積極抵禦法國侵略,維護國家邊疆安全。與此同時,劉長佑為人謙卑,敦厚低調,不爭功,不倨傲,因忠厚而受到朝廷重用。但因不善鑽營,不諳官場經營之道,以致獲罪罷官。在地方治理上,劉長佑親民務實,清正廉潔,他關心百姓疾苦,減免課稅,積極治理災荒,努力減輕百姓負擔。在整頓吏治中,以身作則,廉潔勤政,重視人才選拔。重視封建道德,積極發展封建教育,努力恢復當地封建秩序。其地方治理政策以守成為主,並不熱心洋務。總而言之,劉長佑的思想性格有優有劣,他勇於任事,但缺乏變通;忠厚溫和,但機敏不足。這種思想性格特徵反映了一定的時代特徵,在湘軍乃至晚清大多數官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劉武慎公像劉武慎公像

個人作品

2011年5月19日,《劉長佑集》在崀山舉行首發式。此書作為《湖湘文庫》重點書目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省內一些著名專家、學者應邀參加《劉長佑集》首發儀式,並在崀山進行為期四天的文化旅遊資源考察。從漢建夫夷候國以來,崀山人才輩出,將星薈萃,南宋時有隨岳飛抗金的民族英雄楊再興,明有助鄭成功七下西洋的兩廣總李敏,清代曾一度呈現“隔牆兩制台,隔江兩提台,五里七道台,十里八藩台”的鼎盛局面。晚清重臣劉長佑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新寧縣縣長李小堅認為,《劉長佑集》成功發行,為揭示崀山獨特的歷史文化提供了藍本和範本作用。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四百十九·列傳二百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