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寶

劉鐵寶,字希貞,祖籍遼寧省熊岳市,1944年11月生於北京。書法家、篆刻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鐵寶
  • 出生日期:1944年年11月
  • 出生地:北京
  • :字希貞
簡介,淵源深遠 自然和平,紅心赤手精鋼刃 漫說雕蟲不壯夫,

簡介

劉鐵寶肖像劉鐵寶肖像
劉鐵寶,字希貞,祖籍遼寧省熊岳市,1944年11月生於北京。中學時期酷愛書法篆刻藝術,啟蒙於叔父劉冰庵(冰翁系齊白石之高足,生前曾受聘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講授書法、篆刻)。之後,相繼從師著名書畫家、詩人、教育家郭風惠和著名書法家啟功。
書法工真、草、隸、篆諸體。其隸屬熔《張遷碑》、《西狹頌》於一爐,蒼渾老辣。其篆書源於《大孟》、《毛公》二鼎而古拙樸厚。真草二體則從何子貞而上溯魯公,時出新意。篆刻因得齊白石門牌之真諦而立於白石老人再傳弟子之列。著名畫家齊良遲曾題曰:“白石門下,鐵寶篆刻過我。”

淵源深遠 自然和平

劉鐵寶師承
“知風之自”,這是《中庸》上的一句話。這話的意思大抵是說了解一個事物,最好從它的由來入手。鐵寶今天的書法、篆刻藝術成就,深得於昔日三位恩師的栽培。
鐵寶的第一位恩師是他自己的親叔父劉冰庵先生(一九一0年——一九七三年)。冰庵先生是白石老人的弟子,門牆之內,冰庵先生是成就極高的一位。用白石老人的話說,那就是有了“青藍之別”。冰庵先生治印深得白石老人率真、平和、自然的三昧。不但單刀刻石丰神峻朗,平正的漢印也融入白石老人天趣、自然的精神。冰庵老人治印,布局十分講究。一方印面的設計方案達數套之多,總是反覆斟酌,精益求精。高超的藝術水平,使得社會各界求印者紛沓而至。如:郭沫若、於立群、張仃、華君武、葉淺予、古元、老舍、胡 青、劉開渠、吳作人、蔣兆和、邵宇、尹瘦石、李苦禪、程十髮、黃胄、許麟廬等。一九五四年,在捷克舉行的世界和平博覽會上,冰庵先生篆刻的“保衛世界持久和平”的巨印榮獲和平獎狀及大獎。開創了中國篆刻藝術在世界獲獎的第一例。白石老人特繪《冰庵治印圖》為贈。白石老人與冰庵先生私誼甚深,多年來白石老人往湖南老家寄錢、物及字畫,均由冰庵先生辦理,從未有過任何差池。四八年冰庵先生離京去蘭州,白石老人戀戀不捨,特與冰庵先生合影留念,照片背後書寫:“齊門高足,冰庵長相見。”情意殷殷,躍然紙上。鐵寶今天的篆刻藝術成果就是在這樣一位篆刻大家的細心栽培下成就起來的。
劉鐵寶師承劉鐵寶師承
鐵寶的第二位恩師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書畫家郭風惠先生(一八九八年——一九七三年)。郭先生號堞廬,一九二七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七七事變後,先後同宋哲元、張自忠、佟麟閣、趙登宇諸將軍一起開展抗日活動。堞廬先生詩、書、畫俱絕,其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極為生動、自然、富有天趣。堞廬先生善用極軟的雞毫筆,其運腕若鬼使神差、揮灑自如、奇怪頻生、令人驚嘆不已。正如蔡邕所說:“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對待學生,堞廬先生從不擺架子,講話詼諧風趣。同學們紛紛求字求畫,唯有鐵寶從不張口。時間稍長,堞廬先生有些不解。一次師生二人獨處,堞廬師問鐵寶:“是不是不喜歡我的字畫?”鐵寶囁嚅地回答:“想是想要,可就是想要您怎樣才寫得這樣好。”堞廬師聽後不禁大笑,操著濃重的河間府鄉音說:“那你今天就要一回。”邊說邊染翰揮灑,盡傳運筆之妙。在堞廬先生的眾多弟子中,鐵寶是深得堞廬師神髓的一位。要論其中的原委,這恐怕與鐵寶“知風之自”的求學精神,是不無關係的。
鐵寶的第三位恩師是我們都熟悉的啟功,元白先生。鐵寶與元白先生是近鄰。文革期間,元白先生不無苦悶,特別是妻子病逝,苦悶中又增添了一層淒涼。晚上燈火闌珊,形影相弔,其間許多時光都是鐵寶陪著先生度過的,二十幾年前,一天下午,我正在鐵寶家中,正巧碰上元白先生。元白先生是剛從日本訪問歸來,先生身著灰色西裝,一頭白髮顯得格外精神。手裡拿著一部日本出版的王鐸書法集,送過來讓鐵寶觀賞。鐵寶迎上前去,師生兩個一來一往,神情顯得極為款治。一次鐵寶向元白先生請教用筆,元白先生說:“我不知用筆,我只知道持筆輕鬆自然。”先生看著鐵寶,進一步解釋說:“持筆有一著力處,便有一僵死處。”鐵寶聽後心中豁然開朗。鐵寶的書法能達到今天的成就,與元白先生的口傳心授是分不開的。從表面上看,鐵寶的書法與元白先生的筆跡絕然兩樣,但骨子裡很多東西是元白先生的,人們都稱讚元白先生的書法、繪畫高妙。其實,元白先生首先是做人做得好。元白先生為人灑脫自然,沒有架子。與鐵寶為鄰時,別人贈送食品,先生時常分贈給鐵寶。其次是他讀書讀得多,學問好,許多人學先生的字,學得再像,可字裡行間的書卷氣,卻如何也鬧不出來。再有就是元白先生那入世而又超世襟懷,這超世的襟懷,保證了他的身心健康,前半生委曲殊多,老伴去逝,膝下無子,可是他老而彌堅、長壽高齡。這些看不見的無形的東西,才是元白先生書畫高妙的原由。所有這一切,通通被鐵寶看到眼裡,記在了心中。
與鐵寶相識算起來也有二十幾個寒暑了。多年來我們時常一起去法源寺,向中國佛學院教務長白光法師求教禪學。法源寺盛夏的蘢蔥古木,冬日的白雪紅牆,法師那無比平和和瀟灑的神情,總能給人以無窮的回味。我們又同在太極拳技擊大家朱春煊先生的門牆內,研習太極拳技擊。在如水的時光里,鐵寶與我雖非是朝夕相處,卻也可稱做過從甚密吧。鐵寶長我十歲,在他面前我一向是自稱晚學的,這完全是由於他的學問比我深得多的緣故,或許是相處較久,又比較相契,鐵寶要我在他的書法篆刻集前面說上幾句話。我與書法、金石篆刻素無深入的研究,臨時提筆著實有些躑躅。然而想到,介紹一下鐵寶書法,篆刻藝術後面那些無形的東西,或許對讀者還是有些裨益的。故而不揣淺陋講上幾句,難免有添足之嫌,請讀者諸君多多見諒吧。
有句俗話,是這樣講的:“倒吃甘蔗,越吃越甜。”昔日三位恩師的栽培,再加上鐵寶數十年如一日的追尋,不但能有今日的“青藍之別”。今後鐵寶的藝術境界,也一定能如杜甫詩中所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甲申年早春 元長於看松讀書草堂

紅心赤手精鋼刃 漫說雕蟲不壯夫

——劉鐵寶先生篆刻藝術略述
劉鐵寶篆刻劉鐵寶篆刻
劉鐵寶先生是當今著名的書法家和篆刻家。他自幼受叔父冰庵先生的影響,從而耽悅篆刻。冰庵先生是齊白石大師的弟子,精於書畫,尤工篆刻,在齊派印人中最得白石老人的神髓。劉鐵寶先生在叔父悉心指授下,潛心研習齊派篆刻藝術,成為了嫡派傳人。
篆刻不是孤立的藝術,它與書法和古文字之學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古今的篆刻名家無不工於書法和通曉六書,劉鐵寶先生也深諳“印從書出”的道理,致力於篆刻的同時也研習書法,他的書法曾受教於啟動先生和郭風惠先生(堞廬師),他又寢饋於金石碑帖,能夠書兼諸體。他的篆書取法《毛公鼎》、《散氏盤》、《牆盤》等商周金文,還有先秦的《石鼓文》和漢代篆刻的石刻、碑額,他對清人的篆書也有所涉獵,他所書的大小二篆格調高古,超凡脫俗,他有時對白石老人獨具特色的篆體書也能規撫,得其神似。劉鐵寶先生的隸書更是享譽書壇,他宗法兩漢碑刻,尤其傾心《張遷》、《西狹頌》等碑,故能隸法醇古,離垢絕俗,金石氣息濃郁,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劉鐵寶先生的楷書也有很高的造詣,他曾臨習過魏碑、唐碑,最愛顏體,對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碑》、《元次山碑》用力最勤,深得顏書之三味。劉鐵寶先生的楷書,雄強飽滿,蒼勁古拙,非一般習顏者所能企及。他於行書、草書曾出入孫過庭《書譜》、顏真卿的《爭座位帖》,後又學何紹基及堞廬師,均能得其風神。他善用柔毫,墨色濃重,筆勢跌宕而又端嚴淵穆的氣象,已自成家法。劉鐵寶先生的書法功力深厚精湛,為他的篆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鑒於今日的一些篆刻家不會寫篆書,也不通六書,所刻之印常用省文俗體,篆法錯謬拙劣,為人所詬病。劉鐵寶先生研讀《說文》,又向啟功、高明等先生,求教請益,學習古文字之學,遂明文字的源流和正變。所以他治的印字法純正,絕無雜糅錯訛之病,無論用何種字型入印,均不失法度,這又是一般的篆刻家難望其項背的。
篆刻的刀法也至關重要,大凡開宗立派的篆刻家,在刀法上都有獨到之處。齊派篆刻的刀法,正是白石老人從漢代鑿印和吳《天發神讖碑》、漢《三公山碑》創造出單刀沖刻之法,淋漓快健,氣勢雄偉的刀法是齊派篆刻的一大特色,有的所謂學齊派印人運刀一味霸悍,毫無含蓄,或是用刀搜剔修飾,故作斑駁之狀,而終墮惡趣。劉鐵寶先生篆刻的刀法自然是胎息於齊派,他於單刀沖刻之法領會最深,掌握也恰到好處,決不徒逞刀法,既無霸氣,也無習氣,他的刀法勁峭酣暢,神完氣足,是齊派刀法的真諦,他對齊派的刀法還能發揚光大,也經常運用雙刀、切刀等刀法,使得他的篆刻刀法極盡變化,是不為一家一派所囿的。
劉鐵寶先生的篆刻在章法上也頗具匠心,時見精心構思之妙。在分朱飾白上,他特別注重文字疏密、參差、欹正、虛實、呼應等關係,所以能在方寸之內,使人感受到意態無窮、氣象萬千的藝術效果。
劉鐵寶先生的篆刻雖說是齊派的真正傳人,但卻並非墨守一家之法。他的篆刻取經多樣,於周秦古璽、漢魏印章、明清流派和近世的趙之謙、黃牧甫等都進行廣泛的學習與研究。他刻的印章有的如古璽,有的似漢印, 圓朱文印於宋元人也不遑多讓,還能以隸、楷字入印,大有漢魏碑刻的意味,這足以說明他是一位博涉多能、卓然而立的篆刻家。
劉鐵寶先生的篆刻享譽國內,摹名求其治印的人很多,國內一些著名學者、詩人、書畫家甚至一些政要的印章也出自其手。他的篆刻還蜚聲海外,不少的東瀛人士也以得其所刻一印為榮。多年來他所刻之印已逾萬方,他的勤奮也足令人飲佩。
我與劉鐵寶先生同入堞廬師之門,是我的學長兄,我們相交已有數十年,甚為相得。他重師友,淡名利,耿直狷介,藝品高而人品更高,是我服膺和心折的藝術家。劉鐵寶先生將他所作的部分印章,聚拓成譜,準備刊得於世,他命我作序,固不敢辭,我不揣譾陋,以堞廬師詠篆刻之句為題,寫了這篇小文,當然稱不上是什麼序言,只能算是對學兄的印譜觀後的感想而已。對他的藝術評價,未能作出更全面和詳盡的闡發,恐怕會辜負了學兄的這份雅意。其實何用我之喋喋呢,將來觀看了印譜,其藝術價值具眼者自能識之。
谷溪 壬辰夏月於師魯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