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豁軒

劉豁軒(?-1976)重振《益世報》的天津報人。名明泉,天津市薊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豁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天津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1919年從薊縣老家到天津考入南開中學,由國中到高中,再進入南開大學新聞系,前後10年。在校期間,得到族兄劉浚卿的很多幫助,1928年畢業後應邀到天津《益世報》社主持編輯部。

人物經歷

劉豁軒到任後,首先充實採訪編輯陣容,請來了南開同學多人加入報社。另在北平、上海等十餘座大城市安置了特派記者,又在河北、山東、遼寧等省的重要市縣聘請通訊員,廣開新聞來源,在新聞報導方面逐漸具備了競爭能力。為緩解經濟窘困的情況,在他的建議下,1931年組成《益世報》股份有限公司。並添置新式捲筒輪轉機,報紙面貌大見起色。
1932年代劉浚卿為社長,先後聘請羅隆基為社論主撰,馬彥祥主編副刊《語林》,並約請老舍、張恨水等著名作家供稿。當時的文藝圈名人如田漢、葉淺予等也都為副刊《別墅》投稿,使其內容豐富充實,擁有當時副刊中最多的讀者。在新聞報導方面,除了儘量披露全國各地的抗日新聞外,還不斷揭露日寇侵略中國的陰謀詭計和各種殘暴的事實。社論則以敢言著稱,深得讀者歡迎,報紙銷路激增。
因《益世報》的創辦本意是為了宣傳天主教教義,1933年1月起,開闢了《宗教與文化》專欄,介紹天主教的歷史人物對中國科學文化發展的貢獻,後改為周刊,一直維持到1937年天津淪陷,《益世報》停刊為止。
1934年原社長劉浚卿病故,劉豁軒繼任總經理兼總編輯。1936年辭職,就任北平燕京大學教授、新聞系主任,先後開設《報學概論》、《報業管理及營業》、《中文編輯》、《新聞學史》等課程,被譽為富有創造性和敬業精神的新聞工作者,學識與經驗兼備的教授。1941年暑假,在燕大年刊《報學》上發表論文,後以主持研究和整理了題為《燕大的報學教育》小冊子,並譯為英文。當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駐北平的日軍到燕東園將其逮捕,關押在北平日本陸軍監獄,半年多後才釋放。
抗戰勝利,天津《益世報》復刊,他再次出任社長兼總編輯。在人事安排上主要是選用新人:一是天主教徒,二是燕京大學校友。不久,他又被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派赴歐美考察新聞事業。1946年回國返津。1948年離開報社,去了上海。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益世報》停刊。
新中國成立後,劉豁軒在北京從事外國科技情報資料的翻譯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