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恭

劉義恭(413-465年),彭城綏輿里(今江蘇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劉裕第五子,宋少帝劉義符、宋文帝劉義隆之弟,母為袁美人。

初為冠軍將軍,南豫州刺史。宋文帝即位,封為江夏王,先後治理南徐州、荊州和南兗州。入為司徒、侍中,遷太尉。元嘉北伐時,總領戰事,出鎮彭城。禦敵無功,降為大將軍。宋文帝遇弒後,參與平定劉劭之亂,擁立孝武帝劉駿,拜太傅大司馬錄尚書事,遷尚書令,清靜無為,頗受孝武帝信任。孝武帝病重時,選為顧命大臣,輔佐前廢帝劉子業,拜太宰、中書監、錄尚書事,廢除冗政,停建工程。

永光元年(465年),面對前廢帝狂悖無道,聯合柳元景、顏師伯密謀廢立,事泄被殺,終年五十三歲。宋明帝劉彧即位後,追贈侍中丞相、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諡號文獻,配享孝武帝廟庭。

基本介紹

  • 本名:劉義恭
  • 所處時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建康
  • 出生時間:413年
  • 去世時間:465年9月18日 
  • 主要作品:《要記》五卷
  • 主要成就:擁立孝武帝,受遺詔輔佐前廢帝
  • 官職:太宰、中書監、錄尚書事等
  • 封爵:江夏王
  • 諡號:文獻
  • 追贈:丞相、侍中等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外任方伯,入居宰輔,總領北伐,倒戈建義,宣力孝武,受遺輔政,涉反受戮,主要成就,軼事典故,屢進祥瑞,鬼目粽,奢侈無度,盡伐孔柏,遊山玩水,人物評價,個人作品,後世地位,親屬成員,父母,兄弟,妻妾,子女,嗣孫,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劉義恭是宋武帝劉裕第五子,生母為袁美人,與少帝劉義符、文帝劉義隆是異母兄弟。他自幼聰穎,容顏俊美,在兄弟七人中最受劉裕寵愛,經常被帶在身邊。

外任方伯

景平二年(424年),劉義恭出任冠軍將軍、南豫州刺史,鎮守歷陽(南豫州州治,今安徽和縣),並監管南豫州豫州司州雍州秦州并州六州軍事。是年,宰相徐羨之聯合傅亮謝晦,廢黜少帝劉義符,改立文帝劉義隆。侍中程道惠當時曾建議立劉義恭為帝,被徐羨之拒絕。後來,劉義恭又加授使持節,進號撫軍將軍,封江夏王,食邑五千戶。
元嘉三年(426年),劉義恭改任南徐州刺史,仍領撫軍將軍,並持節都督南徐州、兗州及揚州晉陵郡軍事,但被留在京中,未能出鎮京口(南徐州州治,今江蘇鎮江)。後來,劉義隆誅殺徐羨之、傅亮,討滅謝晦,這才命劉義恭出藩。
元嘉六年(429年),荊州刺史彭城王劉義康受征入朝,擔任宰相。荊州素為南朝重鎮,地廣兵強,劉裕遺命由諸子依次鎮守。劉義隆既召劉義康為相,遂將劉義恭由南徐州調往荊州。劉義恭以撫軍將軍、荊州刺史之職鎮守江陵(荊州州治,今湖北荊州),並持節都督荊州、湘州、雍州、益州梁州寧州、秦州、南秦州八州軍事,加授散騎常侍
元嘉九年(432年),劉義恭改任南兗州刺史,都督南兗州、徐州、兗州、青州冀州幽州六州及豫州梁郡軍事,移鎮廣陵(南兗州州治,今江蘇揚州),並進號征北將軍,加授開府儀同三司

入居宰輔

元嘉十六年(439年),劉義恭由開府儀同三司進拜司空,位列三公,仍任南兗州刺史。
元嘉十七年(440年),劉義恭自廣陵趕赴京口,隨太子劉劭祭拜興寧陵(孝穆皇帝劉翹的陵寢)。當時,彭城王劉義康因權傾朝野,引起劉義隆的猜忌。劉義隆於是年十月將劉義康外放到江州,並召劉義恭入朝輔政,授為侍中、司徒、錄尚書事,領太子太傅。劉義恭在擔任宰相的同時,還持節都督揚州、南徐州二州軍事。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劉義恭進拜太尉,仍領司徒等職。他吸取劉義康失敗的教訓,平日小心謹慎,雖居宰相之位,卻從不攬權,所有政務均交由皇帝決斷,自己只負責簽署文書。帝相之間因而相安,毫無嫌忌。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劉義恭又兼領國子祭酒

總領北伐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劉義隆發動三路大軍,征伐北魏。劉義恭被解除國子祭酒職務,以太尉之職總領各路北伐軍,進駐彭城(徐州州治,今江蘇徐州)。當時,東路北伐軍自青州沿黃河西進,攻取黃河沿岸的戰略要地碻磝(在今山東茌平西南),後因前鋒王玄謨兵敗,只得撤回到歷城(治今山東濟南西)。碻磝由王玄謨率部留守。
元嘉北伐示意圖元嘉北伐示意圖
北魏皇帝拓跋燾親率大軍南下,自東路戰線向宋軍發起反擊。他徑趨徐州,很快便攻到鄒山(在今山東鄒城東南),遣軍分別進駐蕭城(在今安徽蕭縣西北)、留城(在今江蘇沛縣東南)。劉義恭遣參軍馬文恭、軍主嵇玄敬分赴兩地,觀察魏軍動向。兩軍先後與魏軍遭遇。嵇玄敬在當地百姓的協助下擊敗魏軍,馬文恭則大敗逃回。
蕭城魏軍當時距彭城僅有十餘里,而彭城守軍雖多,但卻軍糧匱乏,形勢非常危急。劉義恭欲棄城逃跑,但在兩種逃跑方案中猶豫不定,只得召集僚屬再議。沛郡太守張暢以死相諫,力主堅守彭城。徐州刺史武陵王劉駿也反對逃跑。劉義恭遂打消逃跑之念,決意堅守彭城,以避免本就有所動搖的軍心徹底瓦解。不久,拓跋燾進抵彭城,指揮大軍攻城,但多次進攻都被宋軍打退。
拓跋燾因彭城久攻不下,遂繞過彭城,逕自渡淮南進,一直攻至長江北岸,駐於瓜步(在今南京六合)。當時,魏軍大拆民房,割葦造筏,聲稱要打過長江。建康震動,進入戒嚴狀態。劉義隆廣發兵役,加強沿江防禦,並將屢有克捷的西路軍自前線召回。但魏軍其實只是在虛張聲勢,實已無力再進。拓跋燾因彭城等堅城未破,自知後方不穩,不久便從瓜步撤軍北還。
劉義恭在魏軍南下期間,一直在彭城閉城自守。他認為碻磝已不可守,遂命王玄謨退軍。魏軍趁機奪回碻磝。不久,拓跋燾撤至彭城。劉義恭竟放任魏軍過境,不敢出兵截擊,直到次日接到皇帝“悉力急追”的詔命,方才遣軍追擊。而魏軍此時早已輕裝撤退,平安撤出了宋境。北伐至此以宋軍的失敗而告終,時為元嘉二十八年(451年)二月。
劉義恭主持北伐,先是禦敵不力,繼而畏敵不戰,因此被免去太尉、司徒之職,降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但劉義隆對劉義恭的寵信依然未減,僅僅過了三個月便又讓他以本職兼領南兗州刺史,鎮守盱眙,並將南兗州、豫州、徐州、兗州、司州、雍州等十一州納入其所轄治的都督區。劉義恭轄下達到十三州之地,幾乎囊括了南朝在淮南、淮北的所有疆土。

倒戈建義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十二月,劉義恭入朝,改授大將軍、錄尚書事,並遙領南徐州刺史,都督揚州、南徐州二州軍事。當時,太子劉劭與始興王劉濬在宮中行巫蠱之術。劉義隆將此事告知劉義恭,表示不欲深究。但劉劭心懷不安,終於次年(453年)二月秘密發動政變,率東宮禁軍闖入台城,弒殺劉義隆。他先取得劉濬的支持,又將劉義恭召入宮中。
劉義恭迫於形勢,只得對政變持配合態度,並主動交出兵權,以求自保。劉劭隨即稱帝,以劉義恭為太保、都督會州諸軍事,領大宗師。當時,江州刺史武陵王劉駿、荊州刺史南譙王劉義宣,皆起兵討伐劉劭。他們集結兵力,組成討逆軍,自江州順江東下,向建康進發。會稽太守隨王劉誕則在東南方向的會稽(治今浙江紹興)舉兵回響,與討逆軍東西夾擊建康。
三鎮兵起,建康震動。劉劭下令京師內外戒嚴,並打算殺盡三鎮官員留在京中的家眷,但最終被劉義恭與何尚之所勸阻。當時,討逆軍船隻簡陋,不利水戰。劉濬建議劉劭親率水軍溯江而上,與討逆軍決戰。劉義恭卻聲稱此舉將造成建康防守空虛,會讓劉誕趁虛而入,建議劉劭留在建康以逸待勞。劉劭因此按兵不動,結果錯失戰機。討逆軍得以長驅直入。
但劉劭其實對劉義恭並不放心,擔心他會叛投劉駿,便強迫劉義恭住在宮中的尚書下省,又將其十二個兒子軟禁在侍中下省。不久,討逆軍攻至建康城南的新亭。劉劭率軍迎戰,兩戰皆敗,被迫退守台城。當時,劉義恭也被挾持出戰,一直跟在劉劭左右。他趁劉劭大敗,單馬逃出東掖門,到東冶渚用預先備下的船隻渡過秦淮河,投奔劉駿。
劉劭聞聽劉義恭叛逃,忙遣騎兵追擊。但當追兵到時,劉義恭已經渡過秦淮河。劉劭大怒,命劉濬將劉義恭的十二個兒子全部處死。當時,討逆軍諸將都有意擁戴劉駿即位。劉義恭也上表勸進。劉駿遂於新亭稱帝,史稱宋孝武帝。劉義恭被授為使持節、侍中、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太尉、錄尚書六條事、南徐徐二州刺史,不久又由使持節進拜假黃鉞
劉駿稱帝不久,便對台城發起進攻。當時,劉義恭親自在朱雀門督戰,指揮諸軍由宣陽門攻入台城。建陽門、閶闔門、廣莫門也相繼告破。劉劭逃往武庫,藏到井中,但仍被討逆軍搜出。劉濬逃出建康,在越城遇到劉義恭。他下馬投降,隨劉義恭去向劉駿請罪,途中便被劉義恭殺死。最終,劉駿將劉劭及其四個兒子,連同劉濬的三個兒子全部處死。劉劭之亂至此平定。

宣力孝武

元嘉三十年(453年)五月,劉義恭由太尉進位太傅,領大司馬,並增加食邑二千戶。太傅名列三師,兼有輔弼與帝師之責,皇帝也需對其行師禮。但劉駿不願對太傅行師禮,遂暗示有司,在有司奏請下取消了這一禮節。
孝建元年(454年),南郡王劉義宣集荊州、江州、兗州、豫州四州之力,舉兵東攻建康,結果兵敗身死。劉駿認為劉義宣叛亂源於宗室強盛,遂有意削弱宗室。劉義恭為迎合劉駿,主動上表朝廷,要求裁撤“錄尚書事”一職,最終得到劉駿的批准。是年十一月,劉駿因劉義恭領有南徐州刺史之職,故命其出藩,鎮守京口。
孝建二年(455年),劉駿又將東揚州、南兗州劃入劉義恭轄治的都督區。是年十月,劉義恭又調任揚州刺史,持節都督揚州、南徐州、東揚州、南兗州四州軍事,仍領侍中、太尉。劉駿還打算賞賜“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等殊禮,但因劉義恭力辭而作罷。後來,劉義恭又辭去持節都督及侍中之職。
孝建三年(456年),劉義恭因西陽王劉子尚深得帝寵,遂主動辭去揚州刺史,以便讓劉駿將此職授與劉子尚。劉駿遂進拜劉義恭為太宰,領司徒。當時,劉駿日漸暴虐。劉義恭雖位望尊崇,但仍擔心禍及其身,整日提心弔膽,不敢與朝中大臣私相往來。他為了取悅劉駿,經常進獻祥瑞以歌功頌德,甚至卑辭曲意的阿諛奉承。
大明三年(459年),劉義恭兼領中書監,並獲賜崇藝、昭武、永化三營兵戶,總計四百三十七戶。他所任太宰、司徒、中書監三職,均有開府選吏之權。但因劉駿當時正大肆削減諸王權勢,三府吏僮僅有二千九百人。
大明六年(462年),劉義恭被免去司徒之職。次年又由中書監改任尚書令。

受遺輔政

大明八年(464年)閏五月,劉義恭又以本職(太宰)兼領太尉。是月,劉駿病逝。太子劉子業即位,史稱宋前廢帝。根據劉駿遺詔,劉義恭由尚書令改任中書監,與接任尚書令的柳元景一同入居台城,總領朝政;始興郡公沈慶之負責軍旅征討,有重大政務時參與決策;尚書僕射顏師伯主持尚書省,處理日常政務;領軍將軍王玄謨統管外監軍務。五人皆為顧命大臣
劉子業即位不久,便恢復“錄尚書事”一職,任命劉義恭為太宰、中書監、錄尚書事。劉義恭與柳元景、顏師伯控制了尚書省,成為五顧命中的實際掌權者。 沈慶之空有顧命之名而不能參議大政;王玄謨更是被排擠出朝廷。當時,宗室、大臣都為劉駿之死而歡欣。劉義恭等人也是整日交遊宴飲,夜以繼日地喝酒玩樂,認為從此可以免遭橫死。
越騎校尉戴法興是劉駿寵臣,久掌機樞,威行內外。他在劉子業即位後控制內廷,操縱“中旨”。劉義恭等人畏於戴法興權勢,遇事亦不敢違逆,故此雖為顧命但卻僅具虛名,大事多由戴法興決斷。 當時,戴法興恃權干涉銓選。吏部尚書蔡興宗極為不滿,多次在劉義恭面前指責戴法興。劉義恭擔心得罪戴法興,每次聽到蔡興宗之言都膽戰心驚,卻又無計可施。
蔡興宗先是得罪戴法興,後又因銓選問題多次與劉義恭爭執,引起了劉義恭的厭惡。劉義恭決定將蔡興宗外放為吳郡太守,因其極力推辭,改任為南徐州行事。蔡興宗再次抗命,要求到益州任刺史。劉義恭惱羞成怒,上表彈劾蔡興宗,將其貶到交州的新昌郡(在今越南境內)擔任太守。朝野上下無不震驚,時論非議不止。劉義恭為平息非議,只得將蔡興宗留在京師。

涉反受戮

永光元年(465年)八月,劉子業欲親政,先是賜死戴法興,通過分設左右僕射以削弱顏師伯的權力。本性逐漸展露,荒淫暴虐甚於其父。劉義恭與柳元景、顏師伯憂懼不已,遂密謀廢黜劉子業,由劉義恭即位為帝。他們謀劃多日,但卻始終猶豫不定。柳元景因沈慶之握有兵權,便將密謀告知沈慶之,希望取得沈慶之的支持。
沈慶之一直受到顏師伯的排擠,本就懷恨在心,且平時與劉義恭的關係也不甚和睦,遂向劉子業告發他們的廢帝密謀。劉子業聞聽叔祖謀逆,怒不可遏,親自率羽林軍攻入劉義恭的府第,將劉義恭及其四個兒子全部殺死,並肢解其屍。劉義恭時年五十三歲。柳元景、顏師伯亦同時被收捕殺害。至此,朝中內外大權被劉子業悉數收回。
劉子業誅除劉義恭等三顧命,其後行事更加狂悖無道,連沈慶之最終都被其殺害。是年十二月,劉子業遇弒身亡。皇叔湘東王劉彧被擁立為皇帝,史稱宋明帝。劉彧尚未正式即位,便下令書為叔父劉義恭平反。劉義恭的原有官職(中書監、太宰、領太尉、錄尚書事)及江夏王爵位皆被恢復,並加贈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太尉,諡號文獻。

主要成就

抑制宗室
劉義恭在孝建、大明年間,數次上疏朝廷,抑制宗室勢力。孝建元年(454年),劉義恭與竟陵王劉誕一同上疏皇帝,建議在車服、器用、樂舞等九個方面對宗室諸王加以約束。劉駿予以準奏,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增益,擴充為更加詳細的二十四條,全面抑制藩王地位。大明五年(461年),海陵王劉休茂叛亂被殺。劉義恭又上疏皇帝,請削諸王的內外實權,建議不要讓諸王鎮守邊州。
劉義恭的這些舉措,本意雖是為了迎合劉駿,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宗室僭越,加強了皇權。
廢除冗政
劉駿晚年時奢侈無度,廣徵勞役營造宮殿,賦稅繁重。劉義恭在劉子業即位後,以顧命大臣輔政,將劉駿晚年的冗政全部廢除。正在建設中紫極殿、南北馳道等工程,也全部停工。

軼事典故

屢進祥瑞

劉義恭為了取悅皇帝,常以進獻祥瑞的方式,向皇帝歌功頌德。他在大明元年(457年)時,因石頭城附近生出一枝三脊茅,上表屢勸皇帝封禪,哄得劉駿大悅。僅據《宋書·符瑞志》記載,劉義恭在元嘉十七年(440年)至大明三年(459年),二十年間便進獻祥瑞十次,涉及到的祥物有甘露、赤雀、白兔、白燕、白雀等。

鬼目粽

劉義恭死後,屍體被劉子業肢解,五臟都被掏空。劉子業還挑出劉義恭的眼球,用蜜汁浸泡,稱之為“鬼目粽”。

奢侈無度

劉義恭奢侈,在其出任荊州刺史時,宋文帝就因而特別下詔告誡他要戒掉驕奢之性,要求他要節約,不要過分賞賜身邊寵臣,節制嬉戲遊樂以及少納女嬪。不過,義恭回朝後,相府二千萬錢的年俸義恭亦常常不夠用,要文帝每年額外給他一千萬錢。
劉義恭心意不定,嗜好常轉,屢屢遷宅,亦賞賜過度,臣下只要得寵,一日甚至能取得一兩百萬錢。孝武帝晚年對義恭的給俸已經十分豐厚,但義恭還是不夠用,常在民間賒數,百姓寫書求還錢時只在信背寫“原”字。

盡伐孔柏

孔子舊居前有柏樹二十四株,粗壯挺拔,歷經秦、漢、魏、晉數百年,深受士人崇敬。劉義恭出鎮彭城時,命人前往魯郡,將這二十四株柏樹全部伐取。當地父老無不嘆息。

遊山玩水

劉義恭喜歡遊山玩水,出遊能遠行三五百里。他曾東赴吳郡,遊覽虎丘山,還曾登上無錫烏山,瞭望太湖

人物評價

劉義隆:江夏王義恭,德望兼崇,風略遐被。
劉子業:太宰江夏王義恭地居宗重,受遺阿衡,實深憑倚,用康庶績。
劉彧:① 江夏王道性淵深,睿鑒通遠,樹聲列藩,宣風鉉德,位隆姬輔,任屬負圖,勤勞國家,方熙託付之重,盡心毗導,永融雍穆之化。而凶醜忌威,奄加冤害,夷戮有暴,殯穸無聞,憤達幽明,痛貫朝野。(《追崇江夏王義恭令書》)② 皇基崇建,《屯》、《剝》維難,弘啟熙載,底績忠果。世祖寧亂定業,實資翼亮。江夏文獻王義恭,巴東郡開國忠烈公元景,始興郡開國襄公慶之,洮陽縣開國肅侯愨,或體道沖玄,燮化康世,或盡誠致效,庚難龕逆。(《江夏王義恭等陪祭詔》)
沈約:① 義恭性嗜不恆,日時移變,自始至終,屢遷第宅。與人游款,意好亦多不終。而奢侈無度,不愛財寶,左右親幸者,一日乞與,或至一二百萬;小有忤意,輒追奪之。② 戒懼乎其所不睹,恐畏乎其所不聞,在於慎所忽也。江夏王,高祖寵子,位居上相,大明之世,親典冠朝。屈體降情,盤辟於軒檻之上,明其為卑約亦已至矣。得使虐朝暴主,顧無猜色,歷載逾十,以尊戚自保。及在永光,幼主南面,公旦之重,屬有所歸。自謂踐冰之慮已除,泰山之安可恃,曾未雲幾,而磔體分肌。古人以隱微致戒,斯為篤矣。
裴子野:宗室蕃翰,帝弟帝子,則江夏、衡陽、廬陵、隋王、建平、臨川、新喻,或清令而審,或文敏而洽,皆博愛以禮士,明靡以流譽。(《宋略總論》)
王夫之:江夏王義恭誘逆劭棄南岸,單騎南奔,上表勸進,斬逆濬,厥功大矣;於是畏禍之及己也,條奏裁損王侯九事,以希合孝武未言之隱,削剝諸王以消疑忌。夫義恭豈無葛藟之恩,利非在己,而滅天性以任骨肉之怨者,何也?以為先自我發,而人不得挾短長以議己,全軀保祿位之術,自詫為工矣。……唯其欲為功以固榮寵也,而違心以行顛倒之政,引君以益其慝,斂眾怨以激其爭,而後天理亡,民彝絕,國亦以危矣。身雖苟免,其喙息亦何異於禽獸哉?其究也,逃孝建、大明之網羅,翱翔百僚之上,而終授首於子業,狂者之自斃也,未有免者也。
蔡東藩:師伯該死,義恭、元景未免含冤。

個人作品

劉義恭著作頗豐,《宋書》本傳稱其撰有《要記》五卷。《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宋江夏王義恭集》十一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江夏王集別本》十五卷”;《舊唐書·經籍志》著錄有“宋《江夏王集》十三卷”;《新唐書·藝文志》則著錄有“《江夏王義恭集》十五卷”。
劉義恭流現存作品有辭賦4篇、文章27篇(表8篇、啟5篇、奏3篇、議3篇、書3篇、答3篇、頌1篇、贊1篇),詩歌13首(樂府詩3首、五言詩4首、殘詩6首),收錄於《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及《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後世地位

泰始三年(467年),劉義恭與柳元景、沈慶之、宗愨一同配享太廟,祔祭於孝武帝廟庭。

親屬成員

父母

  • 父親劉裕,南朝宋開國皇帝,史稱宋武帝。
  • 母親袁氏,劉裕的妾室,南朝宋建立後封美人,文帝時進封江夏王太妃。

兄弟

劉裕共生七子,劉義恭排行第五,有四個哥哥,兩個弟弟。
  1. 劉義符,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史稱宋少帝,後被徐羨之等廢為營陽王,隨即被殺。
  2. 劉義真,封廬陵王,官至司徒,少帝時被徐羨之等廢為庶人,隨即被殺。
  3. 劉義隆,封宜都王,官至荊州刺史,劉義符被廢即位為帝,史稱宋文帝,元兇之亂時被太子劉劭弒殺。
  4. 劉義康,封彭城王,官至司徒、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一度獨掌朝政,後因主相生嫌被罷相外貶,又受范曄謀反案牽連,廢為庶人,最終被劉義隆賜死。
  5. 劉義宣,歷封竟陵王、南譙王、南郡王,官至丞相、荊湘二州刺史,起兵反對劉駿,兵敗被殺。
  6. 劉義季,封衡陽王,官至征北大將軍、徐州刺史,劉義康被廢后終日酗酒,是兄弟七人中唯一善終者。

妻妾

子女

  • 兒子
劉義恭共有十六個兒子,前十二子死於元兇之亂,後四子生於劉駿即位後,最終與劉義恭一同被劉子業殺害。
  1. 劉元明(劉朗),出繼少帝劉義符,封南豐縣王,官至侍中、湘州刺史,領射聲校尉,元兇之亂時遇害。
  2. 劉元秀(劉睿),官至太子舍人,元兇之亂時遇害。孝武帝時謚為宣世子,後追封安陸王,明帝時又改封江夏王。
  3. 劉元和(劉韶),官至步兵校尉,封新吳縣侯,元兇之亂時遇害。孝武帝時謚為烈侯。
  4. 劉元度(劉坦),封平都縣侯,元兇之亂時遇害。孝武帝時謚為懷侯。
  5. 劉元諒,封江安縣侯,元兇之亂時遇害。孝武帝時謚為愍侯。
  6. 劉元粹,峰興平縣侯,元兇之亂時遇害。孝武帝時謚為悼侯。
  7. 劉元仁,元兇之亂時遇害。
  8. 劉元方,元兇之亂時遇害。
  9. 劉元旒,元兇之亂時遇害。
  10. 劉元淑,元兇之亂時遇害。
  11. 劉元胤,元兇之亂時遇害。
  12. 劉某(名不詳),元兇之亂時遇害。
  13. 劉伯禽,官至輔國將軍、湘州刺史,與劉義恭一同遇害。明帝時謚為哀世子,後追進江夏王,改謚為愍。
  14. 劉仲容,官至寧朔將軍、臨淮濟陽二郡太守,封永修縣侯,與劉義恭一同遇害。明帝時追謚為殤侯。
  15. 劉叔子,封永陽縣侯,與劉義恭一同遇害。明帝時追謚為殤侯。
  16. 劉叔寶,與劉義恭一同遇害。
  • 女兒
劉義恭最少有十五個女兒,史料有記載者僅有四人。
  1. 劉氏,嫁王僧虔(出身琅琊王氏,王曇首之子)。
  2. 劉氏,嫁蕭惠基(出身蘭陵蕭氏蕭思話之子)。
  3. 劉氏,封嘉興縣主,嫁王琛(出身琅琊王氏,王奐之子)。
  4. 劉氏,第十五女,死於泰始四年(468年),時年十九歲。

嗣孫

劉義恭雖有十六個兒子,但並無孫輩。劉彧即位後,多次挑選宗室襲封江夏王,作為劉義恭的嗣孫,傳承其封國。
  1. 劉子綏,劉駿第四子,初封安陸王,出繼劉睿,官至後將軍、郢州刺史,劉彧即位後改封江夏王。他拒不受命,舉兵反對劉彧,支持晉安王劉子勛的義嘉政權,最終兵敗被殺。
  2. 劉伯猷,劉義隆之孫,建安王劉休仁次子,泰始三年(467年)封江夏王,出繼劉伯禽,後因劉休仁被殺而還歸本宗。後廢帝時賜爵都鄉侯,最終因建平王劉景素叛亂而被賜死。
  3. 劉躋,劉彧第八子,泰始七年(471年)封江夏王,繼劉義恭為孫,官至左將軍、會稽太守。建元元年(479年)因南齊建立被降封為沙陽縣公,不久便因“謀反”而被賜死。

史籍記載

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一·武三王》
南史·卷十三·列傳第三·宋宗室及諸王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