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劉笑(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笑,原名劉富旺, 人稱"劉羅鍋"。1963年出生於柳林縣三交鎮坪上村一個十分貧困的農民家庭。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笑
  • 別名:劉羅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省柳林縣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團委書記
  • 主要成就:柳林縣薛村鄉團委書記
    首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全國農村科技星火帶頭人標 兵
成長經歷,個人榮譽,主要成就,

成長經歷

在他出生之前,這個家庭已誕生過十一個子女,先後有九個因病因貧不幸夭折。這就注定了小富旺的童年將從苦難開始。果然,僅僅一周歲的時候,最初的苦難就在他身上留下了一生的印記。他因患雞胸結核病無錢救治,稚嫩的肩背永久地隆起。但他沒有被苦難打倒,反而直面接踵而至的一個又一個的凶濤惡浪。
十六歲時,成績優良的劉富旺被擋在了大學的校門之外。原因是殘疾
十九歲前的三年里,勞作之餘,日夜筆耕,投稿200餘次,結果是相應的200餘次退稿,文學之夢破滅。
二十歲,煤油燈孵雞、養雞,卻遇上了多年未見的瘟疫, 血本無歸。
二十一歲,養兔、養豬,終因天旱草料難繼,半途而輟。
二十二歲,種蘑菇,栽天麻,由於技術不到位,功敗垂成。
此時的劉富旺,債台高築,欲哭無淚,但他毫不氣餒。黃河邊的這個駝背青年,開始認真的總結失敗的原因;經過冷靜的思考後,一直試圖掙脫黃土地的劉富旺,把目光轉移到了祖祖輩輩反覆耕作的黃河沙灘上。
二十三歲,劉富旺把名不副實的"富旺"二字一把擼掉,取單名"笑"。然後,一頭扎在沙灘上,種起了西瓜。這一回 ,劉笑把科學技術當作救命的稻草。晚上學、白天用,邊乾邊學,憑著三兩優質西瓜籽和半捆地膜,在一畝沙灘地上打贏了平生的第一個勝仗。西瓜提前20天上市,味好價高,一路暢銷。秋後算賬,純收入1800元。第二年,劉笑一舉承包了四畝沙灘地。輕車熟路,又賺了個瓢滿缽圓,成為三交鎮聞名的西瓜專業戶,戴上了"西瓜大王"帽子。
劉笑科學種瓜的佳績,經三交鎮鎮政府宣傳,引起了團縣委的高度重視。隨後,團地委認準了劉笑這殘疾青年科學種瓜的典型價值,向全區廣泛示範推廣,在地、縣領導的關懷下,劉笑被破格聘任為柳林縣薛村鄉團委書記,揭開了人生新的一頁。
就這樣,經歷了24個酸甜苦辣的春秋後,劉笑通過自己的艱辛努力,終於贏得了人生的第一次轉折,為自己取的"笑"名,注入了實質性的內涵。

個人榮譽

1990年7月,被團中央、國家科委評為"全國農村科技星火帶頭人標 兵";
1996年10月,被國家六部委評選為"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1997年5月,被團中央授予"首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1997年度至2006年度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頒發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同於“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同時,被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表彰為 "全國自強模範",被全國扶貧基金會評為"全國扶貧貢獻"模範,同年,出席黨的十五大(正式代表);
1998年10月,被金鐘扶輪社評為"98香港傑出殘疾人士";
2004年5月,劉笑作為全國三億青年農民代表和夏明翰江姐劉胡蘭姚明楊利偉等"五四"運動以來85年間湧現出的30位青年英模一起,被永久陳列在"中國青年英模館";
2006年8月,劉笑代表山西農業戰線,受邀參加黨中央組織的"全國50名農業專家2006年北戴河暑期休假;
2007年5月,出席中國青年群英會,被選赴廣東考察並作了報告。期間被東莞市授予“榮譽市民”證書。

主要成就

面對領導的希望和信任,劉笑深感責任重大。共青團的職責是什麼?如何體現自身的價值?突破口應選在哪裡?稍作沉思,劉笑一挺羅鍋,一心撲在了科技扶貧上。
科技扶貧
經過耐心的走家串戶,劉笑組織起了28戶瓜農,成立起了呂梁山上第一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柳林縣薛村鄉西瓜協會。他要把自己的"西瓜經"念響,念大,念出瓜農們的驚喜,念出科技生產的威力來。
在劉笑的精心指導下,當年,28戶瓜農的百畝西瓜園產值達到30萬元,畝均純收入突破2000元,28戶瓜農一舉脫貧。小試牛刀,初戰告捷,劉笑的腰板挺得更直了。
高平市石末鄉,是個土地貧瘠到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在劉笑的精心指導下,該鄉種植了近千畝的西瓜、西紅柿、三纓椒。一年下來,畝均收入達到1500元,最高畝收入達5000元,劉笑一下子成為晉城市委的座上客。這一坐就是四年。四年里劉笑的治旱技術推廣面積8萬餘畝,晉城市為此召開了大小40次現場觀摩會。8萬畝,創收就是8千萬元,劉笑的技術轉化成了生產力,變成了人民幣,實實在在地鼓起了農民的腰包。
帶著一夜新添的白髮進入1998年,劉笑逐漸感覺到了1998年的不尋常。周圍的人開始用異樣的眼光看他,背後是風涼話、挖苦語。下煤窯的走了,出外打工的走了,土地上只留下了"3860"(婦女、老人)部隊。劉笑深深地感到依靠自己的示範為父老鄉親闖出一條穩定增產增收、穩步脫貧致富的路子走不下去了。原因只有一個,若不徹底征服旱魔,其它都是妄想。
想到這些,劉笑又一次捲起鋪蓋上山了,而這一回他是孤身一人,並且在山上一住就是半年。
風雨中觀察集水,烈日下研究旱象。劉笑先後對以前的治旱技術進行了三次修改,確定了以"W"地膜就地集雨的基礎地位,以旱井集雨作為乾旱臨界期間必不可少的補水,然後再用塑膠鋪設的水渠將旱井和"W"集雨場連線起來,再配以打孔漏澆的節水灌溉,這樣就大大增強了集雨功效,使治旱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提高了集雨和利用集雨的效率後,劉笑抱著"省力就是省錢,適用才能實用"的科學態度,又對打造旱井和"W"覆蓋技術工藝進行了改革。原來打一眼旱井,費工耗料,總成本在300元左右,劉笑硬是簡化了打井技術。打一眼蓄水10m3的旱井只需一個工30塊錢。原來十分複雜的"W"覆蓋法,也被劉笑用自製的一把開溝器提高了3倍功效。一個"旱井加'W'覆蓋集雨節水高效種植模式"治旱技術由此誕生。
然而面對"3860"農村勞動力隊伍,劉笑磨破嘴皮也無人回響。成熟的技術必須結出豐碩的果實,劉笑一咬牙,撇下自己的基地遠走他鄉,鑽到了太行山里。
乘勝而進
劉笑不會滿足,滿足的劉笑就不能叫劉羅鍋。在攻克治旱難題的同時,劉笑又默默地肩負起由旱地農業技術延伸到山地農業使用機械的研究重任。2004年,他去北京、到山東、跑內蒙,到處尋找可以改造後套用到山地上的小型農機。功夫不負有心人,劉笑終於在5馬力小農機的驅動作用中看到了山地農業機械化實現的前景。這年秋,他心儀多年的"W"型明埋集雨覆蓋機終於和內蒙古農業大學合作成功。
2005年,劉笑與北京多力多機械設備製造集團合作,生產出了多功能山地微耕機。紅遍北國的劉笑,始終惦記著家鄉故土。當他帶著傳奇、神秘的光環回到柳林,流言早已消散,迎接他的是鮮花和掌聲,是對"劉羅鍋"的重新省視和定位。劉笑在科協副主席的位置上開始了新的征程,在他的頭腦里還衝突著許許多多激動人心的奇思怪想,他要一個個去變成現實。
在他的日記中記錄著這樣三句話:研究一種把旱井做成像口杯一樣方便運輸和套用的新材料,同時把打井機械化;研究一種利用廢棄秸桿、糞便,粉碎後和無害粘合劑噴壓而成的捲簾式、可分解空行複合覆蓋材料,實現全田覆蓋集雨保墒;研製一種可以把地上水直接輸送到30-100厘米地下深層的滲水管,使補灌水分直達作物根部被高效吸收。
這就是響噹噹的劉羅鍋。誰還敢說他這是痴人說夢阿基米德曾說過,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把地球撬起來。劉笑不相信別人會給他支點,他要靠自己去尋找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