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風險管理:創業開公司必知的實操陷阱

創業風險管理:創業開公司必知的實操陷阱

《創業風險管理:創業開公司必知的實操陷阱》是一本2022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東霖。

基本介紹

  • 書名:創業風險管理:創業開公司必知的實操陷阱
  • 作者:鐘東霖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 頁數:248 頁
  • 定價:5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143341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近年來,創業的熱度持續走高,參與創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許多創業者並沒有意識到,在創業的過程中,其實暗藏著許多風險,這些風險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創業的失敗。本書從風險認知、註冊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和外部環境風險五個方面,以及概念風險、技巧風險、外部風險三個維度對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風險進行了詳細的列舉,同時給出了合理有效的規避方案,幫助創業者避開風險,實現創業理想。

作者簡介

鐘東霖老鷹基金合伙人,前朗瑪峰創投高級合伙人,作為一線資深行銷專家,看過數萬份商業計畫書,面談過數千名企業家及其創業團隊,在長期的管理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團隊建設、人才激勵、行銷及銷售管理經驗。對銷售團隊建設中的責權利平衡、資源調配、合規運營等有著深刻的理解。作者特別在本書分享其多年的創業投資經驗,闡述創業開公司必知的實操陷阱。

圖書目錄

第1篇 風險認知
第1章 創業路上為何致命的失敗一再上演 2
1.1 戰術風險:沒有理解怎么做 2
1.2 戰略風險:沒有理解做什麼 4
1.3 願景風險:沒有理解為什麼做 6
1.4 危機感延續了公司的生命 8
1.5 每個員工都要有危機意識 9
1.6 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是我們自己 11
第2章 你的想法真的萬無一失嗎 14
2.1 投機成不了富豪,只會傾家蕩產 14
2.2 一夜暴富機率小,厚積薄發是常態 16
2.3 所有人都追逐的風口,已經很難賺錢了 18
2.4 埋頭苦幹只能溫飽,找對路才能賺大錢 20
2.5 賺錢的運氣需要積累,並非所有人都能“撞大運” 21
2.6 會賺錢的人不執著於錯失的機會,只考慮眼前的問題 23
第3章 明確底層邏輯,跳出高風險陷阱 25
3.1 尋找目標:把不是我的,變成我的 25
3.2 創新方法:為什麼我的創新都破滅了 27
3.3 還原論:大多數事物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29
3.4 資源整合:天下萬物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 31
3.5 異業聯盟:你的產品就是我的產品 33
3.6 跨界:做百業事賺百業錢 35
3.7 “豬買單”模式:花別人的錢,辦大家的事 36
3.8 眾籌:眾籌不是籌錢,是籌人 38
第2篇 註冊風險
第4章 註冊風險:沒開始就結束並非小機率事件 42
4.1 相似的註冊名稱可能侵權 42
4.2 註冊金額越高越好嗎 44
4.3 商標被搶注,有苦難說出 46
4.4 註冊後長期不經營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 48
4.5 缺少行業資質證書連開門營業都難 49
4.6 新希望乳業註冊商標“24小時”被駁回 51
4.7 用虛假材料註冊公司,負責人被列入黑名單 53
4.8 商標被搶注,天眼查與企查查的兩年糾葛 55
第5章 場地風險:工作場地牽一髮而動全身 57
5.1 如何選擇註冊地址 57
5.2 產權不清,風波不斷 59
5.3 住宅樓、商住兩用樓能註冊公司嗎 61
5.4 註冊地址與辦公地址不一致有問題嗎 63
5.5 提前退租如何計算違約金 65
5.6 公司地址異常是怎么回事 67
5.7 不辦理註冊地址變更登記可以嗎 69
5.8 租工位,初創公司新選擇 71
5.9 公司搬家如何避免人員流失 73
第3篇 財務風險
第6章 稅務風險:稅務是公司經營的高壓線 76
6.1 不核稅、不報稅造成稅務異常 76
6.2 營業收入未開發票,補稅和罰款都少不了 78
6.3 大額股權轉讓不申報個人所得稅,被判逃稅罪 80
6.4 “兼營”錯用稅率,少繳稅被罰 83
6.5 “送禮”給客戶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被罰款 85
6.6 契約隨意作廢,增加繳稅額度 87
6.7 “無償使用”的稅務風險 89
6.8 虛開增值稅發票被處罰 91
第7章 現金流風險:時刻警惕“錢”的危機 94
7.1 過度賒銷,賬面只有應收賬款 94
7.2 亂用財務槓桿,公司被負債壓垮 96
7.3 庫存積壓,資源不能變現 98
7.4 營運資金被占用,用錢時沒錢 100
7.5 槓桿失控導致欠債40億元 102
7.6 上市公司破產,只因應收賬款太多 104
第8章 代理記賬風險:別讓“省心”變“糟心” 106
8.1 低價代理記賬公司的致命陷阱 106
8.2 如何找到“靠譜”的代理記賬公司 109
8.3 更換代理記賬公司的注意事項 111
8.4 找個人代理記賬行不行 112
8.5 業務不專業,賬目錯亂 113
8.6 權責不清,出問題沒人理 114
8.7 錯過優惠政策,公司白花“冤枉錢” 116
第4篇 經營風險
第9章 合夥風險:如何打破“財聚人散”的魔咒 120
9.1 公司賬戶內的錢可以隨意取用嗎 120
9.2 夫妻兩個當股東,能規避公司人格混同風險嗎 122
9.3 “註冊股東”的最佳人數是多少 124
9.4 如何審查股東的非貨幣出資 126
9.5 沒有退出機制,股東鬧矛盾後患無窮 127
9.6 財務不公開,合夥雙方早晚“分手” 129
9.7 缺少創始股東協定,難以保證“好聚好散” 131
第10章 人事風險:人事變動不是一場“消耗戰” 133
10.1 報到日即入職日,離職賠償金如何算 133
10.2 員工簡歷造假,公司能秋後算賬嗎 136
10.3 勞動契約中約定的擔保內容有效嗎 137
10.4 如何與員工約定違約金 141
10.5 保密費不能代替競業限制補償金 143
10.6 試用期間,公司可以隨意辭退員工嗎 144
10.7 勞動契約到期不續簽,有什麼後果 145
10.8 考勤表、工資單員工不確認,可以嗎 147
10.9 員工曠工多天,公司也不能直接解約 148
10.10 下班後接孩子放學被撞,屬於工傷事故 149
10.11 幫員工開“高薪證明”,卻變成“索薪證據” 150
10.12 幫親戚在公司代繳社保,卻成了騙保 151
第11章 管理風險:科學化管理,拒絕公司內耗 154
11.1 制度不完善,骨幹辭職 154
11.2 執行不到位,制度變成一紙空文 156
11.3 “家長制”管理模式盛行,缺乏科學決策機制 157
11.4 部門職責不清,相互推諉 160
11.5 職能結構不合理,工作沒效率 161
11.6 未做到專人專事,無人負責問題 163
11.7 管理制度有問題,員工流動性大 166
11.8 員工不積極,公司目標難以實現 168
第12章 行銷風險:行銷活動也可能變成一場危機 171
12.1 重金請代言人,為什麼品牌反而“糊”了 171
12.2 面對消費者投訴如何公關 173
12.3 社交媒體既能“爆紅”也能“爆黑” 174
12.4 消費者信息守不好,隱患無窮多 177
12.5 “多砸錢”做行銷一定能成功嗎 178
12.6 行銷過度反而“招黑” 181
12.7 公司出現大危機時如何力挽狂瀾 183
第13章 契約風險:看不懂契約,小心被“算計” 187
13.1 契約是交易的前提 187
13.2 對方沒資格簽約,出問題找誰 188
13.3 對方無能力履約,只能吃“啞巴虧” 190
13.4 雙方未約定權責,出現問題誰都不想管 191
13.5 條款語意模糊,道理誰也辯不清 193
13.6 擔保人需要有什麼資格 194
13.7 保密協定如何設定 195
13.8 口頭變更契約,對方不認怎么辦 198
13.9 未及時行使法定抗辯權,後面還可以提出異議嗎 199
13.10 公司的印章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他人使用,是否有效 200
13.11 授權過期,被授權人簽的契約還有效嗎 202
第5篇 外部環境風險
第14章 融資風險:資本和企業合作才能生財 204
14.1 融資過多,可能“害死”創始人 204
14.2 投資人短線投資,擾亂公司發展規劃 205
14.3 投資人只想“圈”住項目,令公司錯失融資時機 206
14.4 投資人惡意稀釋創始人股權,令創始人失去控制權 208
14.5 投資人擅自轉讓股權,使其他股東權益難保 210
14.6 對賭協定風險太大,創始人可能“流血上市” 211
14.7 失去品牌優勢,5.3億美元融資也難以救活凡客誠品 214
14.8 盲目繳納服務費,百萬元資金打水漂 215
第15章 整合風險:抱團取暖是最好的翻身途徑 217
15.1 即使追求小富即安也不能原地踏步 217
15.2 整合“假”資源,公司生存更艱難 218
15.3 整合目標不明確,公司白忙一場 220
15.4 只想獲利不想付出,沒人願意參與整合 221
15.5 確定主導權才能力往一處使 223
15.6 控制整合成本,一分錢不花也能開600家連鎖店 224
15.7 信息不對稱,資源整合難實現 225
第16章 市場風險:新品不好賣,可能是市場不需要 227
16.1 消費心理變遷:未創新理念,美特斯邦威面臨危機 227
16.2 盲目擴張:在市場寒冬擴張,華泰汽車深陷困境 230
16.3 政策變化:未注意政策調整,沃特瑪銷路被阻斷 231
16.4 盲目轉型:五年四次轉型,樂淘還是難逃被賤賣的命運 232
16.5 行銷有誤:潤妍為何雷聲大雨點小 2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