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陷阱

創新陷阱

創新陷阱是指企業在發展中對創新活動所存在的錯誤的認識和行為,其結果往往是導致企業發展的受損或中斷。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科學創新能力,這樣才能有效的躲避創新陷阱,使企業的發展立於不敗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新陷阱
  • 類型:陷阱
  • 分類:創新陷阱
  • 對象:企業
  • 特點:行為的損失性等
  • 表現:“技術至上”陷阱等
陷進特點,陷進表現,解決方法,

陷進特點

行為的損失性
創新陷阱直接制約企業的創新行為,弱化企業在市場中競爭能力
的提高與發展,從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破壞,輕則導致企業經營受損,重則葬送企業前途。
影響的漸進性
創新陷阱對企業產生的不利影響並不是突發性的,其消極作用是通過累積逐步形成並顯現。正是基於此使得企業對創新陷阱存在的危害時常估計不足,導企業由創新陷阱發展為經營陷阱。
效果的階段性
創新陷阱對企業的影響具有較強的階段性特徵,表現為隱蔽性、顯現性和破壞性三個連續階段,並且每一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特徵
因素的複雜性
形成創新陷阱的因素是多元的,既具有環境制約的客觀因素,又有經營層指導思想的主觀因素;既具有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同時也包括可控的內部因素。因此在治理企業創新陷阱上必須採用綜合的策略和手段。

陷進表現

“技術至上”陷阱
在自主創新過程中強調技術本身的優勢無可厚非,但對技術優勢的過分關注會使企業忽略對市場需求的研究和對技術轉化的有效管理,從而陷入“技術至上”陷阱。陷入“技術至上”陷阱的企業往往將技術優勢視為自主創新成功的唯一影響因素,認為先進的技術必然會帶來大量的客戶和豐厚的利潤回報,於是埋頭於技術研發,忽視對市場需求的調查和技術轉化過程的市場運作,其結果很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這是很多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常見病,花大量投入研發出來的先進技術或由於缺乏足夠的顧客群而不得不束之高閣,或忽視有效的市場運作而閒置無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企業過分重視技術優勢而忽略了技術創新前的市場調查研究和技術創新後的技術轉化運作管理
眾所周知的“銥星”計畫失敗是一個典型例子。從技術創新角度看,銥星計畫無疑是移動通信系統的一次重大技術創新,甚至是一次革命,銥星計畫從現代電信系統設計的角度來說是非常成功。它在總體技術上採用了大量以往的衛星通信系統所未曾採用過的新技術,相對傳統的基於地球靜止軌道的全球移動衛星系統而言,銥星移動通信系統取得了非常強的競爭優勢。但技術本身的優勢卻最終沒有帶來企業的成功。銥星計畫的失敗不是技術的失敗,而是“技術至上”的失敗。事實上,協同匹配的不合理、市場推出的時機不佳、對市場錯誤估計等,這一切都可能導致技術創新的失敗。對企業來講,不應將技術創新僅視為一種技術活動,而更應將其視為一種經濟活動,在創新過程中必須重視市場機會與技術機會的有效結合,因為任何技術創新最終都要接受市場的檢驗。
規避“技術至上”陷阱必須建立面向市場的自主創新體系,並強化對創新成果轉化的市場運作管理。市場是技術創新的起點和終點,技術創新的動力來源於市場,其成敗要靠市場檢驗。技術創新必須實現技術機會與市場機會的結合,誰能準確地把握這一結合,誰就會在創新中邁出成功的第一步。這要求企業深入分析和把握市場,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研究開發方向,並把市場科研生產行銷各自環節緊密聯繫起來,按照系統工程方法組織技術創新工作,遵循市場經濟和技術創新的客觀規律開展創新工作,並強化對創新成果的市場轉化管理,這樣的創新路徑才能造就成功的創新活動。如“華為”的研發戰略是市場驅動型,雖然“華為”公司仍要瞄準世界頂尖技術,依然要建立一流的研發團隊,但堅持不研發“賣不掉的世界頂尖水平技術”,堅持“培養工程商人而不是培養科學家”。“華為”人認為,“技術是用來賣錢的,賣出去的技術才有價值。”與此同時,“華為”在技術成果轉化方面也探索出了一套完善的機制。鼓勵創新,但不搞盲目創新;重視技術,但不惟技術論;要求成果,但更強調對創新成果的市場轉化。這種面向市場的自主創新機制和成果轉化機制已成為“華為”自主創新的成功路徑。
“核心技術剛性”陷阱
美國學者巴頓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研究核心能力,基於對技術創新過程中 的技術間斷現象的研究提出了核心能力剛性問題。技術間斷是指當一種技術接近其技術極限時,市場上出現另一種或另外幾種更具有潛力的新技術。與此同時,舊技術漸趨成熟,接近其極限,創新潛力不大,而新技術基於新的技術原理,有更高的極限和更大的潛力。在技術間斷髮生時,企業越是利用自己原有的技術專長,越是持續創新,在原有技術軌道上就走得越遠。這樣,企業越會延滯進入新的技術軌道,也越來越遭受舊技術極限的扼制,如企業不能轉移技術軌道,一旦新的技術軌道成為行業的主導時,企業就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技術間斷往往導致企業核心能力形成剛性,核心能力愈強,則原有核心能力對企業的束縛就愈大。如企業陷入核心能力剛性陷阱,當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這種剛性將導致企業的發展趨於停滯甚至失敗。如2000年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美國食品及藥品監督局(FDA)對含有PPA的藥物禁止銷售的通告,對在中國市場的幾十種含有PPA的藥物發出禁止銷售的通知。這一禁令使生產康泰克的中美史克天津史克公司不知所措。由於中美史克沒有不含PPA的藥物專利,陷入了技術間斷,公司在市場反應上明顯滯後。其實早在1997年,美國FDA哈佛某藥物研究所對PPA所致的副反應進行跟蹤研究,但中美史克對此無動於衷,仍堅持含PPA康泰克的技術軌跡而忽視了對無PPA的康泰克替代品的開發,缺少產品創新,出現了技術的斷層
創新陷阱漫畫創新陷阱漫畫
“創新縫隙”陷阱
在技術創新的特定領域,如果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專利不給其他企業留有繼續創新的餘地,則企業的技術優勢就會因為獨有專利的存在而享受長期競爭優勢。相反,如果存在“創新縫隙”,則其他企業就會通過“另闢蹊徑”實現技術創新,從而獲得某種程度的競爭優勢,甚至會超越原有的創新企業。“創新縫隙”的危害在於雖然企業實現了技術創新,但這種技術創新方面的突破由,於存在繼續創新的可能,其他企業可通過新的創新路徑實現相同的創新效果。這種“縫隙”的存在使企業無法構築特有的核心能力,從而也就無法構築獨特的競爭優勢。
企業在自主創新時忽視“創新縫隙”的存在,就很可能使自己的自主創新成為他人創新的“引路人”,為他人提供了創新思路和理念,卻無法防止他人另闢蹊徑的類似創新。在打火機的安全鎖問題上,歐美國家就為中國打火機企業上了很好的一課。2006年2月9日,歐盟的《打火機安全標準法案》(CR法案)的新決議草案最終以投票方式得以通過。CR法案要求所有在歐盟市場上銷售的打火機都必須配備防止兒童開啟的安全鎖,以防止因兒童意外使用打火機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同時,在產品的適用範圍上,CR法案將打火石點火的打火機排除在外,要求所有採用電子點火的打火機全面配置安全鎖。這些規定對中國打火機企業將產生很大影響,溫州每年生產5億多隻打火機,占世界市場份額近70%,並且全球90%的電子點火式打火機都由中國生產。而CR法案要求的安全鎖的智慧財產權,大多掌握在歐、美、日等國的生產商手中,企業如需採用必須繳納相應的專利費。雖然中方安全鎖的自主研發工作早已啟動,但由於歐美企業為此申請了大量專利,中國企業至今沒有找到“創新縫隙”,難以突破專利壁壘,只能購買專利技術,支付巨額的專利費,這樣生產成本則會大大提高。
對中國企業而言,在自主創新過程中如存在“創新縫隙”,則擁有較強創新能力的跨國公司就會通過“創新縫隙”實現成功創新。那么,自主創新非但沒有通過構築專利屏障成為核心競爭力,反而成為跨國公司的技術開拓與創新發展的“前哨”,使中國企業陷入自己構築的“陷阱”之中。因此,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必須儘可能消除“創新縫隙”。借鑑已開發國家跨國公司的經驗,中國企業應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是加強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學會揮動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大棒”,防止自主智慧財產權被國外企業侵犯;另一方面,自主創新應實現兩個轉變,即從單一創新向系列創新轉變,從一次創新向持續創新轉變,自主創新成功後還要採用發散思維方式,從多個角度進行系列創新,並及時申請專利,構築專利“屏障”,儘可能不給其他企業可乘之機
“完全自主”陷阱
很多人產生了一種“共識”,即加強自主創新就是中國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成功創新。核彈爆炸、“神六”飛天,這些完全靠中國人自己的智慧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似乎有充足的理由向世人證明中國人可.超越外國人,但事實上這種想法卻是一個危險的徵兆。誠然,中國人在很多領域取得巨大成就,但如果盲目自信將完全自主的思想帶人所有領域就很可能會陷入“完全自主”“陷阱”。不可否認,在一些特定領域,僅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自主創新完全可取得成功。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畢竟在許多領域的技術是落後的,必須正視這一現實。因此,必須反對閉門造車、關起門來進行自主創新,對大多數領域來說,關起門來創新到頭來只能是依然落後。在許多科學技術已趨於成熟的今天,完全依靠自我一切從頭來並非明智之舉。
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領域和模式的選擇都必須慎重,並非任何領域都應強調絕對的自主創新,也並非任何領域都要求完全自主創新。除一部分需要完全自主創新和可完全自主創新的領域外,對大多數領域來說,首先應善於將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基礎上的自主創新相結合,引進的根本目的提高自主研發的起點。大連的“大冷集團”最初並不掌握工業製冷技術,但在引進日本“三洋”的製冷技術後,通過消化吸收改進提高,某些方面竟超過了“三洋”,“三洋”反過來又來購買“大冷”的技術。如果完全依靠自我,“大冷”絕不可能有今天的超越。其次,要善於整合全球資源,將全球優勢資源為我所用。在這種基礎上的自主創新必然能夠帶給企業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實現企業對國內外競爭對手的超越。“奇瑞”自主創新的成功就得益於善於整合全球優勢資源,通過整合全球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奇瑞”早期產品上,不難發現清晰的借鑑痕跡。不同的是,“奇瑞”公司摸索出了“以我為主營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資源”的自主開發模式。通過整合和利用世界資源,“奇瑞”轎車的研發僅用幾年時間就跨越了模仿創新階段,2002年進入了正向研發階段。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技術和人才資源,既衝破了少數跨國公司對中國自主品牌的技術封鎖,又大大加快了自主研發的步伐。再次,要善於打造創新“合力”。面對跨國公司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資本實力,相對弱小的中國企業單憑一己之力往往難於與之抗爭,實現跨越式發展往往也只能成為一種夢想。在這種情況下,與國內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打造創新“合力”,實現共同跨越就應成為眾多中國企業的選擇。只有傾力打造創新“合力”,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普遍提高,才能真正實現中國企業的整體跨越和共同跨越。
“創新制勝”陷阱
依靠自主創新推動企業增強競爭優勢,這種思路是完全正確的。可“大躍進式”的自主創新熱情很容易使企業忘卻和完全拋棄多年來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理論,一味的講創新拼標準而不談比較優勢,可能會使企業陷入另一個“陷阱”。畢竟在標準戰中,中國企業大多以失 敗告終。如,最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拒絕將中國的局域無線網標準WAPI定為國際標準,而是批准將IEEE的802.11i作為更安全無線協定的基礎,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事實上,將自主創新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並非完全拋棄對比較優勢的利用。從引進技術為主到自主創新為主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企業還應關注和善用比較優勢。
創新發展新要求創新發展新要求
中國最大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力成本優勢,按照國際分工應當從事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價值活動,這是現實。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企業永遠只能在價值鏈的低端從事經營活動,但卻意味著在及未來一段時間,這是無奈選擇。如何善用比較優勢,是提升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最終實現創新制勝和技術制勝的關鍵,對這一點中國企業必須有清醒認識。
基於比較優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規避“創新制勝”陷阱的核心,具體說,有以下幾種策略:一是採用逆向路徑,即創新路徑的起點從有比較優勢的低端開始,從生產技術開始,逐漸提升,最後逼近核心技術,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成功。二是運用市場規模的優勢,真正實現以市場換技術。很多人批評“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理由是沒有實現市場換技術的預期結果,市場丟了,技術沒有得到。但如果有一些包括國家意志、國家政策和一系列的措施實現來確保以市場換技術的真正實現,則仍不失為一個可行的策略。三是利用貼近市場的優勢,採取市場創新和技術創新結合的方式。正視市場需求,進行市場創新,然後根據市場創新的要求進行技術創新。小靈通、無線智慧型網等領域本土企業之所以取得優勢,就在於把市場創新和技術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四是在比較優勢發生量變過程中適時加大進入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力度,最終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實現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國家的嬗變。 企業創新陷阱的表現
意識陷阱
意識陷阱主要表現為創新複雜論、創新低效論和創新單面論等觀點,如有的管理者認為創新資金與時間成本高於引進代價,偏好通過技術引進實現企業增長,但在引進後又缺乏消化吸收和創新發展,結果導致企業陷入引進-淘汰-再引進的漩渦,由此產生企業對引進技術的過度依賴,使企業陷入“引進綜合症”。意識陷阱是企業創新陷阱最基本的陷阱,也是其他陷阱的基礎,其產生的根源在於企業經營者指導思想的偏差及其由此而誘發的發展戰略對核心價值觀的偏離。
資金陷阱
當企業創新研發資金投入過多或過少時就會陷入資金陷阱。當企業的管理層奉行“不斷探索”的思想,甚至認為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市場調研及做更多的技術分析時,企業的創新活動就只能永遠停留在“試驗”階段,其結果是導致創新投入不足;與此相反,當管理層認為創新就有大機遇時,即使目前的經濟、技術、財務、市場等分析不足,也會盲目投資,導致創新投入過度,形成投資陷阱,危及企業發展。資金陷阱危及企業長期利益訴求,其產生的根源在於創新的基礎性工作不實,如投資方向不明以及市場調研不清等。
範圍陷阱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理層本著多元化經營與風險分散,無限增加企業業務邊界,導致企業資源分散,核心業務被消弱。因此,明確創新的邊界是企業成功創新重要環節。
業績陷阱
業績陷阱是企業創新陷阱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它通常發生在企業成熟 期。當企業業績非常優秀,核心業務增長較快時,經理層往往因為“利益近視症”和缺乏危機感,而更關注把資源用在對現有顧客需求滿足,忽視創新對企業未來利益增長的貢獻。短期利益滿足以及缺乏發展意識是產生業績陷阱的根源。
“創新”的陷阱- 醫藥經濟報“創新”的陷阱- 醫藥經濟報
體制陷阱
當企業所追求的創新要求企業具備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戰略和能力時,就最容易陷入體制陷阱。研發顛覆性技術不僅要求公司具備新的技術能力,還要求它具備一個與以往不同的體制模式,從而把技術能力有效轉化為商業價值。如果企業要進行的是激進的創新,但是又想把舊的業務要求生硬的套在這些創新上,其必然導致創新能力的消弱與喪失。

解決方法

創新陷阱雖種類不同、表現各異,但其結果都必然會給企業帶來憂患。因此,打破陷阱制約,追求發展永續是企業生存之本。
戰略思想
是突破創新陷阱的根本創新是企業利潤不竭的源泉,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企業突破創新陷阱的關鍵是樹立創新戰略思想。創新戰略思想要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樹立“創新立企”的觀念,塑造自主創新型企業;二是推進全面創新管理,實現企業全員創新、全過程創新、全時創新;三是建立“創新首長負責制”與“創新問咎制”制度,形成良好的創新管理體系;四是建立創新的空間和環境,培育創新的氛圍,如企業設定創新獎;通過財政扶持,幫助創新人員把創意演化為創新結果等。
市場調研與財務支撐
是創新發展的必備準確的市場定位是實現有效創新的前提,有力的財務支撐是企業創新發展的保障。為此企業必須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企業首先要明確創新的突破點,這個點一般應選擇企業的核心產業和主導產業,這樣有利於激發創新的興趣,從而獲得創新投入;二是進行創新的市場機會分析,確保創新的商業化運行具有市場可靠的基礎;三是要明確創新對企業發展力的貢獻,對企業貢獻率高的創新活動,企業應聚現有運營能力,予以確保和推進;四是建立明確的創新風險基金和財務預算制度,做到專款專用,確保創新資金的落實。
明確創新界限
是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基礎為了保證企業創新活動都是建立在創新主題上的行為,企業必須明確創
新的界限。而明確創新界限的有效途徑就是首先確定企業的核心價值,並使企業所有的創新活動都要圍繞核心價值進行。一是將企業創新與實現業務單元的戰略結合在一起,使這種自我強制實行的限制條件成為創新之母;二是保證創新與核心業務主題的高度相關性。
創新新聞創新新聞
改革領導作風
領導者在企業創新活動中是企業創新的“力量居艦”。改革領導層作風,培育創新型領導層是創新企業發展的關鍵。領導層的轉變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改革與領導工作有關的主流思想,實現遵從型責任機制向支持成果型責任機制的轉變;二是培養企業家精神,領導層應盡最大努力創造成功的條件,同時,領導層成員還要具有博大胸懷和寬容大度的氣概,允許創新活動的失敗、敢於承擔責任與風險等;三是善於充分溝通,能有效的建立與員工平等的對話關係。
核心價值觀
規範企業創新行為核心價值觀是貫穿於創新型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不斷實現自發、持續創新的必備條件。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包括誠實、信任、嚴謹、信念和勇氣五個方面。具體而言,信任是實現企業創新的前提,它可以使企業有效實現與市場聯盟、減少企業內部與外部合作的障礙,推進企業的民主化管理以及實現持續學習;誠實是實現企業創新的保障,企業的誠實有助於企業富有創意的開拓市場,明確企業有效的使命,實現企業的平衡與協調;嚴謹是實現企業創新發展的條件,嚴謹有助於企業建立服從於使命的機制,實現績效責任管理,減少企業發展的風險性;信念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動力,它賦予企業寬容能力、忍受能力以及想像能力,它為創新型企業保持生機注入了特別元素;勇氣是創新行為的核心價值觀念,勇氣使企業敢於開拓,為企業的創新行為提供了堅韌不拔的毅力。
建立學習型企業
為企業的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活力建立學習型企業是21世紀企業和管理髮展的新趨勢,它能使企業在創新、競爭和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有著更強壯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它能使企業充滿活力和創造精神,不斷實現質的飛躍。建立學習型企業,企業應從以下角度入手:第一,建立學習型企業的核心是培養和建立學習力,尤其是成長性學習力。學習力是建立學習型企業的基礎和關鍵,沒有學習力就沒有企業的競爭力和企業的發展。學習力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三個方面,它是人們獲取知識、分享知識、使用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能力的總稱;第二,建立和完善多元學習渠道,掌握各種學習機會;第三,建立開放性的信息共享增值學習體系;第四,建立全面品質的終身學習體系,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構建企業創新體制
鼓勵企業創新行為的不斷深化企業結構的差異對企業效率的運行具有較大的影響,企業結構已由傳統的金字塔型向五邊形轉變,這種臃腫的企業結構嚴重製約了企業創新行為的發展。為此,建立企業創新型體制是實現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措施。企業結構的建立,必須保證企業結構層次最小化。為此,企業可以採取三項措施:一是建立扁平化企業結構,並且利用現代技術,如建立網路平台或設定電子郵件,強化各層次之間的縱向聯繫和橫向溝通;二是建立項目或運行自我管理小組,減少科層企業層次;三是在正常企業結構之外單設“創意綠色通道”,從而使創意能有效地上下溝通。創新型企業在進行上述改革過程中,還必須注意通過權力下放建立民主化企業,讓最基層的人員也能參與到更多的決策過程中來,為創新活動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間。創新陷阱是企業經營陷阱的重要表現形式,企業只有遵循“全面改革,系統建設,穩步推進,持之以恆”的原則,才能取得創新發展與成功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