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巫術

剪紙巫術

傳統剪紙的巫術觀念是一種信仰,很固定。談不上發展。創新的剪紙本來就是新的,也談不上創新。傳統剪紙是巫術用具,本身和商品和藝術都無關,他的藝術性和價值在於他所包含的虔誠和信仰之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紙巫術
  • 外文名:無
  • 解釋:與巫術有關的剪紙
  • 地區:陝西省
風俗,本質,巫文化,民間迷信,叫魂娃娃,送病娃娃,祈天紙娃,

風俗

陝西一些較為偏僻的農村,一些源於原始巫術的習俗尚有孑遺,因此,與巫術有關的剪紙也就能見到。在陝北,“瓜籽娃娃”、“守門娃娃”在春節時幾乎每家都貼,以用來防病魔和邪氣入室。正月初七是“人日”,陝北人把這天當做扶運氣的好日子,農家婦女剪一頭綠色的“鹿”一隻紅色的“馬”,對貼在窯內最顯眼的牆上,鹿、馬下方貼用黃表紙做成的三角形香爐。上香的同時,口中還要念叨“馬、馬你吃草,一年的運氣都扶好……”以祈禱事事如意。

本質

民間剪紙藝術並非中國所獨有,在西方及日本,同樣也有其融匯濃厚地域文化風格的剪紙藝術。西方剪紙重寫實,其構圖務求形似,不夠普及和平民化。日本剪紙重教化,構圖簡單,線條柔軟,較普及和平民化。中國剪紙重寫意,強調神似與誇張變形,因此別具一格。但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及日本,其剪紙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都曾與巫術宗教緊密相聯。而在以巫道盛行的荊楚故地,民間剪紙藝術的巫術宗教色彩更是十分突出,其不僅與荊楚紙俗與巫道古風淵源相關,而且其各種古老樣式還與招魂復魄、驅鬼辟邪與圖騰崇拜等巫道主題相伴而生,表現出信仰重於審美、講究象徵暗示、功能趨向綜合等地域民俗傳承特徵。

巫文化

南方民間剪紙中的楚巫文化印記
楚文化以巫文化為核心。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第一編中指出,在廣大的楚國境內,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民族,它們相互交流文化,“產生以巫文化融合華夏文化為基本的楚文化。各族也就在同一文化中大體融合了”。楚巫文化催生了南方各民族的巫術剪紙,同時也影響了這一地區民間剪紙中神秘奇譎風格的形成。直到現在,楚之故地及楚文化圈仍流行剪紙人招魂、求子、祭祖巫術。?
剪紙巫術剪紙巫術
在楚國南郢故地,南漳縣荊山腳下,端公( 巫師 ) 用巫術招魂治病的方法是剪紙人。作法時,端公手執剪刀在黃表紙上剪出五個紙人,分別象徵心、肝、脾、肺、腎,並用令牌在紙人上書寫失魂者姓名,焚香禱告、歌舞招魂……鄂東一帶巫師招魂時也剪出紙人數對,置於香爐中,然後邊念咒語邊以竹竿挑頭巾粘紙人於其上,象徵魂之歸來;南楚之地的湘西土家族梯瑪 (巫師) 祭祖還願時用四個紙剪菩薩(小人)招魂降神。雲南哈尼族喪葬習俗中剪紙人於招魂桿上代替衣物招魂。西南一帶瑤族支系山子瑤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日要剪小人祭祖。雲南剪紙老大娘張月仙、張月娥姐妹告之筆者雲南曲靖老家也有年三十剪七個小人祭祖的習俗。東楚故地江西瑞昌是有名的剪紙之鄉,當地自古有做“百花帳”祭福主的習俗。屆時由許願求神者剪一百個雙菱方勝,再由挑選出來的一百個能剪擅繡的未婚姑娘,每人剪出一張自己最拿手的吉祥剪紙花樣與方勝交叉置放,貼於帳上,繡出色彩斑斕的“百花帳”敬獻於福主前。?
剪紙人也常常用於求育護生巫術。黔南布依族新婚夫婦要剪八個小人來履行“搭花橋”儀式,以祈日後更好地生兒育女。湖北仙桃女子不育時,請人剪出七個小人給當事人帶在身上,其中每七天燒一個,燒時還要焚香祭拜觀音,連燒七七四十九天。俗信認為這樣才會得子。湘西土家族地區,孩子出生時要剪一個紙菩薩──阿嬤(嫫)帕帕(土家孩子的保護神)貼在火塘壁板或廚房碗柜上,一直守到伢兒12歲為止。?
剪紙人招魂、求子、祭祖直接源於楚地人日巫術。人日最初為楚地巫術,“人日”二字最早見於雲夢睡虎地《日書》(甲種、乙種),是上古的一種擇日占卜活動,漢以後發展成為全國性節日。人日節早期較全面的記載,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梁朝荊州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遣……”。這裡的“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是指人日這天用剪刀和刻刀在彩色絲綢和薄金屬片上剪制和鏤刻成人形(唐、宋時紙張普及了,剪制和雕刻人形的材料就用彩紙代替了),貼於門戶、屏、帳上,或佩帶於頭鬢,並相互饋贈。剪制和雕刻成人形的叫人勝,剪製成花鳥形的叫華勝,亦叫花勝。還有相交的雙菱形的叫方勝。勝為人日節的重要標誌,有唐代詩人李商隱《人日》詩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為證。湖南長沙五里牌東漢墓曾出土過一枚金勝、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盛唐至中唐時期的七個連體人勝剪紙文物。

民間迷信

叫魂娃娃

潘長旺老人講:如兒女在外被驚嚇,母親剪下“叫魂娃娃”,趕到受驚嚇的地方,然後一邊向回走,一邊呼喊娃的名字,“××我娃快回來,×× 我娃快回來”。回到家把“叫魂娃娃”的剪紙放到娃娃的身上,魂就回來了。孩子被驚嚇,只有母親的召喚才最靈。還有一種是剪兩個人形手拉手走過來,說是“叫魂娃娃”引著孩子的魂回來了。
送病娃娃送病娃娃

送病娃娃

關中西部的“送病娃娃”是剪一個騎馬人或飛人,騎馬的意思是祈求神靈騎馬騰飛招魂快速附體、快速除病。家裡人拿著紙人用火點著在病人身上繞一繞,一邊念叨著說:“送子頭上頭上輕,送子身上身上輕,送散了,不見了,病不再犯了。”紙燒完了,往水碗裡一扔,然後把水倒在十字路口,送走惡鬼,病就除了。

祈天紙娃

上了年齡的老大娘都剪過“掃天媳婦”。每到霪雨霏霏、連日不止之時,剪一個梳髻叉腿、手舉笤帚、站在梯子或高凳凳上做掃天狀的紙人,用紅線系掛在院子裡或貼在牆上以止雨。興平縣農村有一種“簸箕女”和“棒槌女”的剪紙,簸箕女雙手簸著簸箕,棒槌女雙膝跪地,手拄棒槌。當陰雨不止時,貼在牆上,貼時念道:“大頭娃,簸簸箕,你把黑雲簸過去;棒槌棒,把兒朝上,天陰下雨能阻擋。” 而當久旱不雨時,洛川有個古俗,就是剪一個頭朝下的娃娃,貼在水缸上來祈雨……
其實,所有的民俗剪紙追其起源都與原始巫術習俗有難分難解的淵源。如春節的剪紙窗花,陝北農村老人認為是為了辟邪納福,祈盼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貼“瓜籽娃娃”、“守門娃娃”,為了防瘟疫、保全康;貼鬥神、大公雞、牛,可防鬼怪妖魔入室;室內貼老虎、獅子用以鎮宅。神龕掛簾、門帘等裝飾剪紙,剪時也是態度十分虔誠,以求神靈的保佑。再如婚嫁剪紙中的“麒麟送子”、“蓮生貴子”、“蛇盤兔”等紋式都含有祈盼人丁興旺的寓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