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杜村(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劉二堡鎮前杜村)

前杜村(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劉二堡鎮前杜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前杜村位於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劉二堡鎮,是一個只有1500多口人、5100多畝土地的小村莊。上世紀70年代前杜村十年九澇,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騾馬系槽頭,大姑娘往外流……”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如今的前杜村令人刮目相看:寬闊的柏油路四通八達,整潔的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村民們幾乎家家有存款,戶戶有副業,農民開轎車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這裡已經成為十里八村有名的富裕村。對前杜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杜村
  • 行政區類別:遼寧省遼陽市
  • 郵政區碼:111212
  • 面積:5100畝
  • 人口:1500
前杜村黨支部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先後抓住了三次歷史發展機遇。在這三次機遇面前,村黨支部這面旗幟就是村民的方向和力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前杜村帶來了曙光。村黨支部成員痛定思痛一致表示,要乘這次改革東風,改變家鄉的窮面貌,在祖祖輩輩勞作的土地上作文章。改田治水,降“內澇”,刨窮根黨支部成員身先士卒,黨員、民眾奮戰於春、秋、冬三季,每年堅持出義務工4000多個。1982年,黨支部又組織村民建了3座排水站,安裝10台水泵,根治了水患,這一乾就是10年,全村累計出義務工4萬多個,折合人民幣100多萬元。1983年,村里試種了200畝水田,年底一算賬,畝產竟達500多公斤,產值是旱田的幾倍,村黨支部經過研究認為:“實行旱改水是前杜村可以闖出的一條新路,不改就沒有希望。”一時間,各種輿論在村里鬧得沸沸揚揚,有的人贊成,有的人有顧慮。面對各種猜疑,村黨支部為了統一思想,先後召開了8次黨支部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分析論證,最終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自打村里開了水田,村裡的事務也多起來,村黨支部成員就更加忙碌了。跑貸款、接井管子、架電線、修道路,忙得不可開交。一次,村里出現了爭水事件。為了統一管理,實現節水降耗,村黨支部書記王紹普在水田地里看了3天3宿,因疲勞過度,體力透支,一頭栽進齊腰深的水中,幸好被旁邊的放水員及時發現救起,這事觸動了全村百姓,主動從地里撤出來,保證了水田生產。
抓住了這次機遇,前杜村黨支部帶領村民變水患為水利,改造了2600畝低洼易澇低產地,開荒400畝,到1985年,水稻畝產達500公斤。使前杜村不僅刨掉了“窮根”,還種上了“富苗”,讓前杜村祖祖輩輩靠玉米、高粱餬口的村民吃上了大米飯,實實在在地嘗到了城裡人生活的滋味。
第二次機遇 鄧小平南巡講話讓農民有了“零花錢”。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後,讓前杜村黨支部更加明確了方向,更加堅定了發展經濟的信心和決心,步子邁得更大了。單靠種糧食,只能解決溫飽。村黨支部經過市場調研,把商機瞄準了城裡人的“菜籃子”,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搞“反季節蔬菜種植”。新的起點,新的目標,讓前杜村農民看到了希望。村黨支部想方設法從省里貸款80萬元,第一次就發動農民開發了300畝暖棚。前杜村的大棚菜已發展到1000畝。走出了庭院邁向了園區,品種發展到草莓西紅柿芹菜等,遠銷到長春哈爾濱等市。
在發展村經濟上,前杜村人有個說法“不換腦筋,就換人”。村黨支部再一次做出了決擇,大力發展工業,用工業反哺農業。1992年,前杜村通過招商引資,創辦了3家軋鋼廠。企業轉制後,村里不僅償還了160萬元的外債,還增加了80萬元的積累,而且每年可獲企業贈款30萬元。到2005年,前杜村已發展企業4家。年產值10多億元,同時安排村剩餘勞動力300多人,發展運輸車40餘輛。第三產業的崛起,促進了前杜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三次機遇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全村各項事業繁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再一次為前杜村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業欣欣向榮,為前杜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村黨支部成員王紹勇是遼陽軋鋼廠的廠長。他常說一句話:“我是前杜村人,這裡的父老鄉親養育了我,一定要回報眾鄉親。”從1998年開始,他為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發放養老金720元;為支持鄉村教育,他又購置了電腦投影機彩電等一系列教學和體育活動用品,並為全村小學生交學雜費,累計投入資金17萬元,每年還拿出3萬元用於教師外出學習。
前杜村黨支部為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於2004年又投資200餘萬元新建了1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在這個舞台上,讓農民充分地展示自我,展現農民的新風貌。黨支部組織農民舉辦了“迎雙節慶豐收”和“慶雙節迎新春”等大型文藝演出活動,村、企、校之間多次開展“五四”籃球賽、“六一”歌詠比賽,“九九”重陽節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面對前杜村人安康、富裕的生活,村黨支部沒有驕傲自滿,停止不前。他們又開始瞄向了新的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幹部爭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動者和實踐者,帶領勤勞、樸實的前杜村人邁著堅實的步伐向社會主義新農村挺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