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蒴麻針殼炱范氏變種

刺蒴麻針殼炱范氏變種(學名:Irenopsis triumfettae var. vanderystii)是屬於小煤炱目小煤炱科針殼炱屬的一種真菌寄生刺蒴麻屬植物上。該種分布於中國加納剛果菲律賓獅子山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刺蒴麻針殼炱范氏變種
  • 拉丁學名:Irenopsis triumfettae var. vanderystii
  • :真菌界
  • 子囊菌門
  • 糞殼菌綱
  • 小煤炱目
  • :小煤炱科
  • :針殼炱屬
  • :刺蒴麻針殼炱范氏變種
形態與特徵,分布範圍,中國分布,世界分布,模式產地,討論,

形態與特徵

菌落多數葉面生,平鋪,不規則散生,薄,蛛絲網狀,黑色,圓形或邊緣多不整齊,直徑2.0~3.0mm,或相互融合。菌絲體相互交結在一起,形成密網狀的菌絲層;菌絲亞直或波浪狀彎曲,銳角或直角對生分枝,很少互生分枝,褐色,有隔膜,通常由長14.0~37.4μm和寬5.0~7.8μm的菌絲細胞組成;頭狀附著器互生或單側生,向前伸展,斜直或稍為彎曲,長 16.0~22.4μm;柄細胞楔形至圓柱形,長4.0~9.4μm;頂細胞近球形,近全緣或稜角狀至輕微淺裂狀,11.8~19.0×10.6~15.8μm;瓶狀附屬枝多數散生在頭狀附著器之間,對生或互生,瓶狀,15.0~23.0× 7.0~9.0μm。沒有菌絲剛毛。子囊殼散生至近聚生,黑色,球形,表面粗糙,具有瘤狀突起,直徑達210.0μm;子囊殼剛毛多數 2~7根,自子囊殼表面的基部長出,直,長達150.0μm,基部寬6.0~9.0μm,先端鈍圓,近彎至捲曲,表面粗糙或具顆粒,腫大寬9.0~11.0( ~13.0)μm,棕色,有1~2隔膜或隔膜通常融解。子囊孢子圓柱形,兩端鈍圓或向兩端漸細,有時近圓尖,有4個隔膜,在隔膜處縊縮或稍微縊縮,棕色,32.0~48.0×13.0~18.0× 10.0~12.0μm。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單毛刺蒴麻Triumfetta annua L. :雲南勐臘(31531)。
刺蒴麻Triumfetta rhomboidea Jacq.(T. bartramia L.):廣東龍門(30074, 30075)。

世界分布

中國加納、剛果、菲律賓獅子山

模式產地

討論

本變種和刺蒴麻針殼炱格里生變種Irenopsis triumfettae (Stev.) Hansf.et Deight.var. glyphaeicola(Deight.)Hansf. et Deight.(1948)、拉古納針殼炱Irenopsis lagunae Hansf.(1945)的子囊殼剛毛頂端都捲曲或腫大,它們的區別主要是頭狀附著器的形態不同:Irenopsis triumfettae var. glyphaeicola(Deight.) Hansf.et Deight.的頭狀附著器較大(17.0~26.0μm),頂細胞近球形和卵圓形、全緣、很少呈輕微圓角狀;Irenop- sis lagunae Hansf.的細小(13.0~18.0μm),頂細胞近球形、全緣;本變種與原變種相比,後者的子囊殼剛毛頂端鈍圓或稍有內彎,無捲曲或腫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