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歌

別歌

《別歌》是漢代將領李陵在漠北送別蘇武時所作的一首雜言詩。這首詩描寫了作者為國戰鬥的忠誠,兵敗投降的屈辱,也傾訴了對漢武帝殺戮其家屬的隱痛,表達了作者屈降匈奴後對於英雄末路,身敗名裂,故國難歸的心酸。詩句吐語質直,粗放而不失武人氣概,且壯中含悲,情韻淒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別歌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文學體裁:雜言詩
  • 作者:李陵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別歌
徑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奮匈奴
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徑:行。度:跨越。
⑵奮:奮力作戰、苦戰。
⑶路窮絕:生路斷絕。摧:折斷。
⑷隤(tuí):敗壞。名已隤:指自己不敵而降匈奴。
⑸老母已死:李陵降匈奴歲余,陵母、弟、妻、子皆為漢王朝誅殺。李陵降匈奴後,跟隨李陵的士兵逃回說,李陵教匈奴練兵御漢,於是李陵在漢家屬遭族滅。實際為匈奴獻攻漢之策的,是另一降將李緒
⑹報恩:報皇恩、親恩。

白話譯文

領軍兵,行萬里,沙漠飛度,為君王,作將官,奮戰匈奴。
生路斷絕呵刀卷箭折,將士死傷呵聲名墜毀。
老母慘死呵骨已成灰,雖想報恩呵何處可歸?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陵送蘇武歸漢時所作。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率領步兵五千人,長途跋涉攻打匈奴,戰敗後被迫投降,單于以女兒許配他,封他為右校王。而蘇武作為漢朝友好使者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李陵與蘇武成為生死之交。漢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使講和使蘇武重新回漢,在蘇武將歸漢時,李陵置酒作別,對蘇武說:“異域之人,一別長絕。”因泣下數行,起舞而作此詩。蘇武於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歸漢,可知此詩應作於漢始元五年(前82年)。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第一、二句以高亢的格調開頭,作者回憶當年的英勇戰鬥。途經萬里,度過大沙漠,為國君領兵出擊匈奴。以長途奔襲、不畏艱苦、孤軍深入、敢斗強敵,表現自己的勇敢無私、忠誠於國家的情懷。《漢書·李廣蘇建傳》載,李陵率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被三萬匈奴軍所包圍,李陵在不利的地勢中,擊斃敵人數千。單于集合八萬兵圍攻,李陵軍且戰且退,艱苦突圍,又斬匈奴三千餘人,單于派其子率兵激戰,李陵復殺敵數千。此詩第一、二句的英勇自豪情調是為國立功之心的表現。“為君將”一語表白了他英勇戰鬥的動機,也為下文對漢武帝的刻薄寡恩從反面鋪墊,遙相映襯。
第三、四句唱出失敗投降的彌天大憾。突圍之路已斷絕,箭射完,刀刃鈍,士卒死傷殆盡,被迫降敵,名聲掃地。兩句話內含四層,說盡眾寡懸殊、損兵折將的慘狀,也抒發出靦顏事敵的奇恥大辱。司馬遷《報任安書》曾這樣述說李陵當時的困境,與單于連戰十餘日,轉鬥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而李陵一呼,士無不起,更張空弦,冒白刃,皆北向爭死敵者。又認為,李陵是迫不得已而權變,找合適機會再殺敵歸漢。這兩句詩從嚴以律己的高度,述說艱難羞辱,感情更深。
最後兩句向蘇武和漢使者說明不能歸漢之因,弦外之音斥責漢武帝殺戮李氏家屬的絕情與殘忍。《漢書·李廣蘇建傳》載,漢武帝誤聽說李陵為匈奴練兵,於是族滅李陵一家,“母弟妻子皆伏誅”。李陵又畏懼歸漢後再受戮辱,於是在匈奴二十多年而死,沒有回歸故土。這兩句詩包含著這樣複雜的情感:抱怨、隱痛、惋惜。
李陵故事流傳極廣,歷久不衰。這是因為歷史上存在著士大夫階層忠誠而不得其所的怨憤,也存在著人民對封建帝王專斷獨裁、行刑誣枉的不滿。可以從李陵事件和李陵歌中看到自己的身影,體味到類似的感情。這首歌言簡意賅,語短情深,真實地抒發了李陵在彼時彼地萬感交集的心聲。

名家點評

近代思想家梁啓超:純是武人質直粗笨口吻,幾乎沒有文學上價值。
現代作家張厚余:詩的內容主要是對自身遭遇的剖白與對自身命運的哀嘆。第一二句寫當年奉命出擊匈奴的情景,第三四句概括寫出當時殊死戰鬥的殘酷與寡不敵眾的結局,第五六句是李陵對自己命運的哀嘆。

作者簡介

李陵(?一前74),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名將李廣之孫。少為侍中建章監,善騎射,武帝時為騎都尉。天漢二年(前99年)率五千步兵出居延伏擊匈奴,寡不敵眾,戰敗降敵。後病死於匈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