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天目雙清莊記

初至天目雙清莊記

反襯出雙清莊的清幽安靜,以至於把溪流聲音聽成暴雨聲;也說明塵世的糾纏讓我們的聽覺也失去辨別能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初至天目雙清莊記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滿井遊記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袁宏道
作者資料,原文,翻譯,注釋,創作目的,

作者資料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荊州公安(今屬湖北)人。"公安派"主帥,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學成就,被稱為“公安三袁”。
袁宏道始終無意於仕途,萬曆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他不願做官,而去訪師求學,遊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遊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於床,何若死於一片冷石也。”(《開先寺至黃岩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學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滿井遊記》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原文

數日陰雨,苦甚,至雙清莊,天稍霽。
莊在山腳,諸僧留宿莊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聲,徹夜到枕上。石簣夢中誤以為雨,愁極,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簣起。石簣嘆曰:“暴雨如此,將安歸乎?有臥遊耳!”僧曰:“天已晴,風日甚美,響者乃溪聲,非雨聲也。”
石簣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數碗,即同行。

翻譯

一連幾天的陰雨,讓人甚為苦悶,到了雙清莊的時候,天色終於微微放晴。雙清莊在山腳下,有很多僧人住於此處,僧房很是乾淨整潔。山間溪水敲擊石頭的聲音,整晚都在耳邊,石簣睡夢之中以為又下雨了,愁悶至極,於是不能安睡。第二天早上,僧人準備了茶飯,來叫石簣起來。石簣嘆氣道:“下了這么大的雨,怎么回去呀,繼續睡覺好了。”僧人說:“天已經晴了,風和日麗,你聽到的響聲是泉水的聲音,不是雨聲。”石簣開懷大笑,急忙披了衣服起來,喝了幾碗茶,我們便一起走了。

注釋

1.天目山:在浙江臨安縣西北,雙清莊亦應在此處。
2.石簣:作者的朋友,陶石簣
3.糜:稀飯
4.精:精潔
5.徹夜:整夜
6.啜:喝
7.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湖廣公安人,明代文學家
8.寐:安睡
9.茗:茶
10.諸:眾,各
11.苦:苦悶
12.霽:雨雪停止,天放晴

創作目的

文中山僧“ 邀石簣起” ,而石簣為什麼不願起來呢?
他以為外面的溪水聲是在下雨,所以覺得下雨如此之大無法回去,還不如在這躺著睡覺。
作者極力刻畫友人情緒的變化,使文章富有情趣,並且天目山的美在友人的情緒從期望到失望又到興奮的變化中,已呼之欲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