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協

刁協(?-322年),字玄亮,一作元亮,渤海饒安(今河北鹽山西南)人,東晉大臣,御史中丞刁攸之子。

刁協出身於渤海刁氏,早年曾在西晉擔任太常博士,八王之亂期間歷經諸王幕府,官至潁川太守,永嘉之亂時南奔江東,進入晉元帝司馬睿的幕府,由鎮東軍諮祭酒累遷至丞相左長史,被司馬睿引為心腹。他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歷任左僕射、尚書令,參與制定朝廷的典章制度。後又與劉隗推行“刻碎之政”,抑制門閥勢力,維護皇權,引起士族的不滿。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討伐劉隗的名義發動叛亂,攻打國都建康,同時亦列舉刁協罪狀,於當年三月攻占石頭城。刁協組織反攻,卻被叛軍擊敗,被迫逃離建康,結果在途中被隨從殺害。王敦之亂平定後追復尚書令。以太牢之禮祭祀。

基本介紹

  • 本名:刁協
  • 別稱:刁令
  • 字號:字玄亮
    一作元亮
  • 所處時代:晉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渤海饒安(今河北鹽山西南)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322年
  • 主要成就:制定典章制度,抑制門閥
  • 官職:尚書令、金紫光祿大夫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任職江東,抑制門閥,兵亂遇害,平反昭雪,主要成就,軼事典故,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親屬成員,史籍記載,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刁協年輕時喜讀儒家經籍,而且博聞強記,初授濮陽王國文學,累遷至太常博士、渤海郡大中正。他在八王之亂期間先後依附成都王司馬穎、趙王司馬倫,長沙王司馬乂,歷任平北將軍司馬、相國參軍、驃騎將軍司馬。

任職江東

永嘉元年(307年),東嬴公司馬騰出鎮鄴城(治今河北臨漳),並徵辟刁協為幕府長史。不久,刁協出任潁川太守,後又被任命為河南尹,但卻並未到職。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漢國肆虐中原,俘獲晉懷帝,史稱永嘉之亂。刁協避亂渡江,到建康(治今江蘇南京)投奔琅琊王司馬睿,被授為鎮東將軍府軍諮祭酒,後又改任鎮東將軍長史。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繼位,任命司馬睿為左丞相,並征拜刁協為御史中丞。但當時皇室、世族紛紛南下江東,西晉政權已是名存實亡。刁協遂留在江東,被司馬睿授為丞相左長史。
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稱晉王,建立東晉,並於次年正式稱帝,史稱晉元帝。刁協初任尚書左僕射,後進拜尚書令,加授金紫光祿大夫。當時,東晉政權初建,典章制度均未確立。刁協因曾在中朝任職,熟悉舊制,被委以創立憲章的重任。

抑制門閥

東晉建立後,皇權薄弱,以琅琊王氏為代表的門閥勢力非常強盛。王導擔任丞相,居建康輔政;王敦為大將軍,擁重兵於武昌(治今湖北鄂州),王氏子弟都位居要職,甚至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晉元帝對此非常忌憚,便重用刁協、劉隗,以抑制琅琊王氏的權勢,並逐漸疏遠王導。刁協與劉隗奉行元帝意旨,推行一系列“刻碎之政”,以排抑豪強。
刁協生性強悍,待人接物不習苟且,凡事都崇上抑下,常借醉酒之機凌辱公卿,琅琊王氏等門閥勢力都對他側目以視。但他悉心盡力,志在維護皇權,因而極得晉元帝的信任。刁協曾建議將揚州諸郡的僮客恢復良民身份,以備征役。士族對此都怨恨不已。出身汝南周氏的周嵩更對刁協進行直接的人身攻擊,稱他為佞幸小人。

兵亂遇害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討伐劉隗的名義東攻建康,兵至蕪湖時又列舉刁協罪狀。晉元帝大怒,召回出鎮的戴淵劉隗,準備與王敦決戰。刁協在劉隗回朝後,與他一同向元帝進言,主張誅殺留在建康的王氏族人。但元帝卻沒有採納。
同年三月,王敦逼近建康,占據石頭城。刁協與劉隗、戴淵等人率軍反攻,企圖奪回石頭城,卻被王敦擊敗。王敦乘勝攻入建康。刁協與劉隗退至太極殿,元帝拉住二人的手,流淚嗚咽,讓他們逃離建康以避禍。刁協表示要以死盡忠,被元帝勸阻。元帝撥給二人兵馬,讓他們自尋生路。
刁協年老體弱,出逃後不能騎馬,以致行動遲緩,再加上平時對人素無恩情,同行隨從都離心離德。他剛到江乘(今南京東北二十公里處),便被左右隨從誅殺,首級送呈王敦。王敦允許刁氏家屬將刁協收葬。晉元帝得知刁協還是未免一死,非常悲痛,將送交刁協首級者秘密逮捕誅殺。

平反昭雪

太寧二年(324年),王敦再次叛亂,最終兵敗身死。王敦之亂徹底平定。晉明帝為王敦之亂中遇害的周顗、戴淵等人平反,予以追贈。但刁協卻因出逃未獲同等待遇。
鹹康年間(335年-342年),刁協之子刁彝上疏朝廷,請求為父親平反。輔政大臣庾冰等人都認為,刁協不能死節以報君王,反而死於出逃途中,不肯恢復其官爵。丹陽尹殷融、左光祿大夫蔡謨對此持有異議,先後為刁協鳴不平,認為刁協是中興功臣,忠於國家,出逃是迫不得已,理應加以追贈。晉成帝認為恢復刁協官位可對後人起勸勉作用,便追復刁協為尚書令,以太牢之禮祭祀。

主要成就

刁協精通儒學,諳習典章制度,在東晉創立初期,負責制定憲章,並在較短的時間內,制定了一整套封建典章禮儀制度,對於明尊卑、辨貴賤、別等級、防僭越、崇皇權、抑權臣具有一定作用。他和劉隗是晉元帝心腹,推行“刻碎之政”,與琅琊王氏等門閥勢力相抗衡。

軼事典故

周顗一次在尚書省值夜時突然發病,病勢危急。刁協當時正好在場,極力營救,表現的非常親密友好。天亮時,周顗病情有所好轉,刁協便命人通知其弟周嵩。周嵩急忙趕來,剛一進門,刁協便離座大哭,述說周顗夜裡病危的狀況。周嵩揚手一耳光,打得刁協驚退到門邊。他來到周顗床前,也不探問病情,便直截了當地對哥哥說:“您在中朝是與和嶠齊名的人物,怎么會和刁協這種佞幸小人有交情?”說完掉頭便走。

人物評價

王導: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卞壼)之峯距。
司馬睿:尚書令協,抗志高亮,才鑒博朗,朕甚喜之。(《下刁協詔》)
司馬衍:協情在忠主,而失為臣之道,故令王敦得託名公義,而實肆私忌,遂令社稷受屈,元皇銜恥,致禍之原,豈不有由!(《追贈刁協本官詔》)
虞預:少好學,雖不研精而多所博涉。中興制度,皆稟於協。
何法盛:中興草創,制度未立,朝臣無練習舊儀者。惟協以久在中朝,加性聰朗,多諳故事,朝廷憲體、出入威儀、唱贊一皆稟於協,當時稱為強記。
沈約:自漢末剝亂,舊章乖弛,魏初則王粲衛覬典定眾儀;蜀朝孟光許慈創理制度;晉始則荀顗鄭沖詳定晉禮;江左則荀崧、刁協緝理乖紊。
房玄齡:夫太剛則折,至察無徒,以之為政,則害於而國;用之行己,則凶於乃家。誠以器乖容眾,非先王之道也。……玄亮剛愎,與物多違,雖有崇上之心,專行刻下之化,同薄相濟,並運天機。是使賢宰見疏,致物情於解體;權臣發怒,借其名以誓師。既而謀人之國,國危而苟免;見昵於主,主辱而圖生。自取流亡,非不幸也。
司馬光:喪亂之後,江東草創,刁協久宦中朝,諳練舊事,賀循為世儒宗,明習禮學,凡有疑議,皆取決焉。
袁燮:臣聞:“自古輿隸小臣,未有久任事而不壞其國,亦未有壞其國而不及其家與身者。”費無極趙高江充息夫躬、劉隗、刁協、朱異趙岩之流,家國俱禍,覆轍可鑑。
曹彥約:敦之舉兵內向也,專以劉隗、刁協為名,人徒知隗協二子與敦不相好耳。考其本末,則導初相元帝,親近無二,及劉隗用事,漸見疏遠。協崇上抑下,為王氏所嫉,敦既作逆,隗又請誅王氏,導之切齒二子,非特一日,則舉兵而誅隗協,不可謂非導之意。
周應合:晉自渡江,崎嶇百年,王敦、蘇峻桓溫父子,相繼稱兵內侮,其弱甚矣。敦峻之亂,自劉隗、刁協、庾亮啟之,然寇至輒遁,王導亦避峻出奔。數人皆執政大臣,或元舅故老,一時之望,而倉卒之際,委主於賊,苟求自全。

個人作品

全晉文》收錄刁協的奏疏四篇:《秦為顯義亭侯煥選官屬》、《奏請緩徵徐龕》、《駁孫文上事》、《復肉刑議》。

親屬成員

  • 祖父
刁恭,官至齊郡太守。
  • 父親
刁攸,官至御史中丞。
  • 兒子
刁彝,官至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曾殺王敦黨羽以報父仇。
  • 孫子
刁逵,曾任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參與桓玄之亂,授為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後被劉裕斬於石頭城。
刁暢,曾任始興相,參與桓玄之亂,授為右衛將軍,後被劉毅擊敗,伏誅。
刁騁,桓玄之亂後幸免於難,官至給事中,後因謀反被殺。

史籍記載

晉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九》

影視形象

2016年電視劇《書聖王羲之》,姚鑫飾演刁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