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合

周應合(生卒年不詳)原名彌垢,字淳叟,自號溪園先生。江西武寧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進士,曾任江陵府教授,實錄院編修等職。景定年間調東路安撫使司任職,兼明道書院院長,時建康知府馬光祖修《建康志》,請周為總纂。周應合將乾道慶元年間(1170—1198)兩次編纂的《建康志》,加以補充和修正。取兩書之長,並有所創新,另立綱目,增加慶元至景定60年中的新資料。

基本介紹

  • 本名:周應合
  • 別稱:彌垢
  • 字號:字淳叟
  • 所處時代:南宋
  • 主要作品景定建康志
人物簡介,周應合與《建康志》,

人物簡介

景定二年(1261),成書50卷。首為留都宮城圖錄4卷,次為地圖、年表、10志、10傳,凡45卷,末為拾遺1卷,圖之後為地名辨。成書後,又撰修志本末,總結修志工作。馬光祖評此書“博物洽聞,學力充贍”。《四庫全書提要》中說“援據該洽,條理詳明。凡所考辨,俱見典核。”此後明清修志多沿用這種體裁。周應合後來因上疏彈劾賈似道謫饒州通判,辭官回鄉。著有《洪崖集》和《溪園集》等,大都佚散。

周應合與《建康志》

史志學家稱之為“志乘圭臬”之《建康志》,系武寧周應合主編,書成於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主修為建康府(古都之一,晉建興元年改建鄴為建康,即今南京市)知府馬光祖。
周應合,原名彌垢,宇淳叟,自號溪園,人稱“溪園先生”,晚年辭官後取名“洪崖處士”,考取進士廷見時,宋理宗趙昀賜名“應合”。武寧鶴溪(原老縣城北門外,已淪為水域)人,南宋淳祐庚戌十年(公元1250年)進士。出生於詩書門第,官宦世家,其祖父周友貢,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進士,官至敷文閣學士,是一位“立朝勁直敢言,然不為矯激沽名”的耿直之士。叔祖周友直,宋光宗時東宮侍講,周友仁宋寧宗時兵部尚書。其父周汝翼為荊淮宣撫使,一門顯赫。
周應合中進士後初任江陵縣教授,因文才出眾,享有盛名而被召人為實錄院修撰,是為接觸史實編撰工作之始。景定年間(約在公元1260年前後)調至江南東路安撫使司任職,宋度宗時(約公元1265年間)被征為御史。其時賈似道身居要職,操攬朝廷大權,獨斷專行,軍政大事均在西湖葛嶺私宅內裁決,隱匿重大軍事不報。周應合目睹此景,深為痛恨;上疏參奏,歷數賈似道誤國罪行,當時度宗正寵信賈似道,因而一怒將周應合貶謫為饒州通判。賈似道並不就此罷休,不多久,將周放至華州雲台任有職無權之觀察使。周應合經此挫折,辭官返鄉,深居簡出,以教兒孫詩書自娛。宋恭帝時(公元1275年)賈似道勢敗被誅,周應合起用為直賢院學士,來赴任去世。著有《洪崖集》、《溪園集》等,惜已失傳。舊志中僅載有其《葉處士墓誌》及《望江樓》詩一首: “澄江如練正高秋,一館吹秋上此樓,有客乘風來縱酒,長歌遠送下灘舟。”
周應合在調至江南東路安撫使司任職時,建康府知府為寶章閣學士、江東安撫使馬光祖。周應馬之請,著手編撰《建康志》,他取宋乾道,慶元年間(公元1170?1198年)兩次編撰的志書為參考,另立綱目,“略者詳之,闕者補之,謬者正之”,“井井有法,志乘家皆宗之”,是當時編撰較早、較完備的一部志書。編成後曾進獻朝廷,宋理宗大加讚賞, “玉音嘉焉”。 《建康志》刊刻後在社會流傳較少,僅為少數人收藏。經元、明、清三朝更替,志書毀於兵燹,瀕於失傳,清康熙時僅殘留部份。朱彝尊為修《明史》多方收集資料,為找《建康志》歷經三十年未得。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九月,朱在曹寅家書架上發現是書,借回抄錄後刊刻,並寫《景定建康志》,一部四百多年前之志書復又流傳於世。《四庫全書總目》稱此志“授據總洽,條理詳明,凡所考辨,俱見典核。”現南京圖書館收藏有這部《建康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