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耕火種法

刀耕火種法屬於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後來用鐵斧砍伐地面上的樹木等枯根朽莖、草木曬乾後用火焚燒。經過火燒的土地變得鬆軟、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種後不再施肥、一般種五年後易地而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刀耕火種法
  • 外文名:slash and burn 
  • 屬性:原始生荒耕作制
  • 操作:焚燒植被用草木灰做肥料進行播種
  • 又稱:刀耕火耨、火耕農業
  • 消失:被鋤耕農業和犁耕農業所代替
定義,發展歷史,操作方式,產生的危害,

定義

刀耕火種,亦稱”刀耕火耨“、”火耕農業”。原始農耕方法,特點是用刀,斧砍伐山林井就地焚燒後,以灰燼作肥料進行作物的播種,一般五年後必須丟荒休耕另闢新地。此種耕作方法易造成大批森林毀壞,從而使生態環境失衡。鐵鋤、鐵犁出現後,刀耕火種農業漸為鋤耕農業和犁耕農業所代替。

發展歷史

新石器時代殘留的農業經營方式。屬於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後來用鐵斧砍伐地面上的樹木等枯根朽莖、草木曬乾後用火焚燒。經過火燒的土地變得鬆軟、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種後不再施肥、一般種一年後易地而種。由於經營粗放、畝產只有50千克左右、俗稱“種一偏坡、收一蘿蘿”。雲南早在公元前1260~1l00年的商朝後期新石器時代就用此法種稻。戰國時期雲南土著民族廣泛採用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公元前l世紀以後、隨著移民屯田,滇中、滇西地區刀耕火種逐漸減少,但邊遠山區仍保留此種耕作方式。隨著生產工具由石刀、石鑿、石斧、木棒進化到鐵制刀、鋤、犁。種植作物由單一的稻穀演變為稻、玉米、豆、雜糧乃至甘蔗、油料經濟作物。耕作方式也隨之由刀耕火種、撂荒發展到輪耕、輪作複種和多熟農作制。1978年以來,由於增加農業投資,興修農田水利,實行固定耕地,禁止毀林開荒,邊疆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已基本廢除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

操作方式

刀耕火種又叫遷移農業,有些地方稱之為“打游擊農業”。是一種古老原始的農業耕作方式。這種耕作方式沒有固定的農田,農民先把地上的樹木全部砍倒,對一些大樹有時先割去一圈樹皮,讓它枯死,然後再砍倒。已經枯死或風乾的樹木被火焚燒後,農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鋤,挖出一個個小坑,投入幾粒種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獲得糧食。當這片土地的肥力減退時,就放棄它,再去開發一片,所以稱為遷移農業。當前,在非洲地區很多見。

產生的危害

由於這種方式是直接以破壞地表植被為主要工作對象,而地球地表植被號稱地球的外衣,因而破壞的後果不僅是影響人們的生存環境,還引發一系列生態問題。瑪雅文明的毀滅就與這種耕作方式有關。
產生氣候異常
沒有森林,水從地表的蒸發量將顯著增加,引起地表熱平衡和對流層內熱分布的變化,地面附近氣溫上升,降雨時空分布相應發生變化,由此會產生氣候異常,造成局部地區的氣候惡化,如降雨減少,風沙增加。更加嚴重的是全球因二氧化碳氣體不能被植被吸收固化而導致全球升溫,產生“溫室效應”。
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森林植被對調節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科學家認為,世界森林總體上每年淨吸收大約15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的1/4。森林砍伐減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貯藏在生物體及周圍土壤里的碳釋放了出來。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由於砍伐熱帶森林,每年向大氣層釋放了15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
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減少
森林植被生態系統是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由於世界範圍的森林破壞,生物地域生存環境縮小或者嚴重改變,數千種動植物物種受到滅絕的威脅。熱帶雨林的動植物物種可能包括了已知物種的一半,但它正在以每年46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加劇水土侵蝕
大規模森林植被砍伐破壞,通常造成嚴重的水土侵蝕,加劇土地沙化、滑坡和土石流等自然災害。
減少水源涵養,加劇洪澇災害
森林和植被破壞還從根本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加之土壤侵蝕造成的河湖淤積,導致大面積的洪水泛濫,加劇了洪澇的影響和危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