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南朝梁劉孝標詩作)

《出塞》是南朝梁劉孝標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本詩描寫了飛將軍出塞禦敵的情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出塞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劉孝標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薊門秋氣清, 飛將出長城。
絕漠衝風急, 交河夜月明。
陷敵摐金鼓, 摧鋒揚旆旌。
去去無終極, 日暮動邊聲。

注釋

薊門:原指古薊門關。
飛將:“飛將軍”的省稱。泛稱敏捷善戰的將領。
絕漠:橫渡沙漠。極遠的沙漠地區。
衝風:暴風;猛烈的風。頂著風;冒著風。
交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區交河故城。
摐chuāng:敲擊。
金鼓:金鐘和戰鼓。
陷敵:沖入敵陣。
摧鋒:摧折刀鋒。【漢典】挫敗敵軍的銳氣。
去去:越去越遠。去者已去。
動:驚動。
邊聲:指邊境上羌管、胡笳、畫角等音樂聲音。

作品賞析

開頭二句,點明了雄師出塞的時間、地點和領兵的將軍。
“薊門秋氣清,飛將出長城”薊,在今北京城西南角,戰國時期為燕國國度。飛將,本作“飛將軍”《史記.李將軍傳》“廣(李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後以稱矯健敏捷的將領。這兩句說,每當風霜高潔,天氣清朗之際,薊門古都以南是一片大好風光:潭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實果纍纍,芳菲甘甜,穀物豐收,倉廩滿盈。而北方的少數民族中的侵略者就伺機入侵。我們足智多謀的飛將軍率領雄師出塞,禦敵於長城之外,阻止敵人南下,使漢民族得到安居。
第三、四句,描寫塞外衝風、明月的荒涼景象。
“絕漠衝風急,交河夜月明。”絕,極遠。絕漠,極遠的沙漠。沖,猛烈;衝風,猛烈的強風。交河,即灰河,又叫馬邑川水,出自山西省寧武縣西,經朔縣,入桑乾河。這兩句說,浩浩萬頃沙漠,一望無垠,朔風怒號,交河之畔,夜月凌空,明亮如水水如天,如斯美景,卻無人來賞,唯有那風沙與皎月相對,沉默不語的一片淒涼景象。
第五、六句,描寫我軍英勇抗敵、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
“陷敵摐金鼓, 摧鋒揚旆旌。”陷,深入,攻破。陷敵,即陷阱,攻入敵人的陣地。摐,通撞,擊也。摧,挫敗。鋒,隊伍的前列。旆,泛指旌旗。這兩句說:敵我兩軍相遇,我軍將領指揮若定,下令一鼓作氣,戰士個個爭相衝殺,所向披靡,攻入敵人的陣地,挫敗敵軍的前鋒,敵將俛首系頸,士卒繳械投降。於是,我軍的勝利大旗插遍城堡和原野,迎風飄搖,因而軍威大振,氣壯山河。
結尾二句,描述詩人一面主張堅持禦敵,一面又有些厭倦長期征戰的矛盾心情,同時也反映了當時長期禦敵的艱苦性。
“去去無終極, 日暮動邊聲。”去去,往前走了又走,越走越遠。終極,盡頭。邊聲指邊地軍營中用作作息時間的鼓角之聲。這兩句說,我軍乘勝追擊,在廣闊無垠的沙漠裡走了又走,越走越遠,與敵人迂迴轉線,沒有一個盡頭。天天日暮聽邊聲,按時作息已成規律,經年累月,就有些厭倦。要解決這種心理矛盾,必須有“匈奴未滅,無以家為”那般堅定的禦敵決心。即是真正既勇敢無畏又武藝超群,始終剛強不受任何強敵的欺凌。
本詩語言凝鍊,做到一字傳神。如:一個“摐”字,便點染出我軍擊鼓衝鋒,攻入敵陣,使敵人膽戰心驚的景象。一個“揚”字,便描繪出我軍英勇出擊,旌旗飄揚,所向無敵,人民望之,無不拍手稱快的勝利場景。摐、揚二字,都頗有神韻。本篇自“薊門”寫到“邊聲”,皆來自生活,發諸真情,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沒有半點矯揉造作之跡。;

作者簡介

劉峻(462-521年),南朝梁學者兼文學家。字孝標,本名法武,平原(今屬山東德州平原縣)人。以注釋劉義慶等編撰的《世說新語》而著聞於世,其《世說新語》注引證豐富,為當時人所重視。而其文章亦擅美當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