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寺

冶父山位於安徽省廬江縣城東北十公里處,地處安徽省盧江縣冶山鄉冶父山,素有江北小九華之稱,具有一千多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冶父寺
  • 名稱:有江北小九華之稱
  • 位於:安徽省廬江縣城東北十公里處
  • 相關:相傳為春秋吳國歐冶子鑄劍之地
概況,歷史,重建,

概況

相傳為春秋吳國歐冶子鑄劍之地。此山高達千人仞,聳拔霄漢,山上山下,綠樹蔭花,遮天蔽日,溪水潺潺,雲蒸霞蔚,異象紛呈。山上有兩座省級重點寺院∶山巔有一古剎,名為「伏虎寺」,系唐代高僧孝慈伏虎禪師創建,歷經千年不廢;山下建有「冶父寺」。據《冶父山志》記載∶開山祖師終年人虎相依,道行高潔,禪理圓融,唐昭宗聞其名,賜號「孝慈伏虎禪師」,建伏虎寺於山頂,建冶父寺於南麓,自此,山巔山麓,梵宇巍列,香火興盛,冶父山因之聲名顯赫。

歷史

唐昭宗光化元年,祖師開山時,冶父寺占地十畝,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方丈室、藏金樓等,房屋二百餘間,山場一千五百畝。天復二年,虎師開毗尼法壇,受戒弟子八百餘眾,號稱千僧,故稱江北十方叢林。宋初敕建的大雄寶殿,高五丈,上懸鐸,下布磚,殿寮宏敞,樓閣參差。宋太祖賜額「實際禪寺」。宋高宗南渡,定都臨安,其間,南宋統治黑暗,戰爭不斷,屢經兵亂,寺宇頹廢。明萬曆年間,縣紳朱來遠捐金三千,改造大殿,高五丈餘。明末遭亂,寺廢僧散。清順治三年,以縣令周迓祚為首,偕縣紳等一些社會名流到九華山請明進士星朗禪師來為住持,次年,星朗到寺,著手修廟招僧,百廢俱興,一時改觀,號稱中興。二百年間,屢加修葺。還在寺前建三道山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牆高三丈,綺麗非常,當時人稱∶「大江南北,祖庭山門之最勝者」。鹹豐丁已年,太平天國革命,寺廟全毀於戰火。光緒二十四年(一九○一年)常明禪師重建大殿,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又建毗盧殿。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許多廟房年久失修而倒塌,僧尼減少。抗戰期間,被日軍飛機炸毀部分寮房。解放後,尚有房屋四十餘間,僧尼仍在廟宇庵堂從事正常佛事活動。一九五三年,該寺先後改作農場、苗圃、林場。大雄寶殿和寮舍住房陸續倒塌,原來所有建築設施只剩下毗盧殿和部分寮舍,僧人走散和下山還俗。至此,實際禪寺無殿無僧,斷了香火。
值得介紹的是冶父山伏虎寺曹洞正宗第四十四代住持妙山法師,圓寂四年肉身不化,成為江北第一肉身菩薩,這是冶父山亘古以來一大奇蹟,也是佛門一大盛事,妙山法師真身現已裝金供奉,訊息傳遍大江南北,朝敬香絡繹不絕,爭相一睹大師的遺容,分享佛門修成正果的功德。
冶父山歷代著名祖師有道川、星郎、常明等,傳承法係為臨濟宗。該寺最獨特的佛教建築是無量殿,該殿至頂沒有橫樑架構,而直接採用大石塊壘成。寺內重要文物是青銅大鍋,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寺內另有僧人墓塔四座,明、清碑刻十六塊。

重建

一九九三年開始,縣政府落實宗教政策,從大局出發,尊重歷史,放眼未來,協調關係。經過反覆深入做工作,最後形成共識,決定苗圃遷出,恢復古剎實際禪寺。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五日上午,舉行大雄寶殿和天王殿奠基典禮。縣佛教協會會長滿成法師和九華山百歲宮住持慧慶法師主辦慶典。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仁德法師、副會長妙安法師和諸山長老到會祝賀,安徽省政協主席史鈞傑、秘書長張正炳、安徽省林業廳廳長周蜀生、安徽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陳昌茂、巢湖地委副書記劉純潔亦到會祝賀。參加慶典信眾逾萬人,場面熱烈壯觀。
新落成的大雄寶殿長二十六米,寬二十米,高二十一米,須彌座高兩米,建築面積六百八十平方米,四周豎立二十六根天青石雕刻龍柱,每根龍柱高五.五米,直徑五十五公分。大殿正門須彌座斜坡鑲嵌一方天青石龍道長三.三米,寬二.八米,重約三.五噸,深浮雕圖案二龍戲珠。整個大殿建築恢宏,雕刻精美,堪稱華東第一殿。殿內三尊大佛雄偉莊嚴,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形態各一。大殿前矗立著一尊高六米的阿彌陀佛接引銅像,使人進入寺院,倍感親切。
一九九七年五月下旬,台灣華藏法施會會長淨空法師回到闊別五十年的故土,二十三日,應邀親臨實際禪寺為五百多僧人居士講經說法,教育人們弘揚佛法,淨化人心,露天近三個小時的演講,博得聽眾一致稱讚。這是二十世紀末冶父山的又一盛事。
現任住持滿成法師,七十歲,安徽省廬江縣人,一九四二年出家,師從永明、普光法師,兼任安徽省廬江縣佛教協會會長,同時兼任伏虎禪寺、實際禪寺、金剛寺和地藏寺四所寺院住持,廬江縣佛教協會會長。
寺址∶安徽省盧江縣冶山鄉冶父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