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此館是北京市第一家由農民集資建立的村級陳列館。占用挺進軍司令部舊址四合院一套,全部展線48.2平方米,資料照片135幅、文字介紹16幅、圖表3幅、油畫4幅、連環畫二組八幅、拓片二張、沙盤一個,實物108件。馬欄村保留有大量抗戰時期遺址,其中有“馬欄事件”發生地;張秀林跳崖處;扔地雷處;多處防空洞,還有挺進軍司令部政治處、機要科、通訊科、警衛班、醫院、槍械所、彈藥庫等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 占地面積:48.2平方米
  • 地點: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
  • 館藏精品:游擊戰、破襲戰、地雷戰文物
  • 票價:免費
  • 開館時間:1997年
簡介,展室介紹,場館改造,挺進軍歷史,根據地,戰史,

簡介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現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村位於鎮域南部,東距區政府駐地35公里,北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西北距大三里2.3公里,西南距清水鎮界2.3公里。海拔600米,氣候屬溫帶季風區氣候,氣溫-15℃~35℃。
1939年10月,蕭克將軍領導的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進駐馬欄村,司令部設在村中一標準四合院內,院坐北朝南,大門口在東南角,牆體磨磚對縫。蕭克等司令部首長居住的院落臨近司令部,臨街大門開在東北角,坐南朝北,硬山皮條脊,北房頂現已改造。全院方磚鋪地,院東西8.74米,南北6.3米。此外村中尚存各團團部、醫院、槍械所,彈藥庫等遺址。到1940年夏,司令部遷出馬欄。
1997年,村中出資將司令部舊址院落從村民手中買回,進行整修。北房恢復當年司令部舊貌、桌、椅、檔案櫃等均按原樣陳列,東、西、南房開闢為展室,以圖片、繪畫、文字解說和數百件實物為內容,展現當年挺進軍的戰鬥歷程。在司令部舊址東北側另建錄像室,可容100多人同時觀看有關平西抗日鬥爭的錄像片。現此處已被列入北京市百家博物館和北京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展室介紹

陳列館分為四個展室。第一展室:挺進軍成立前後。表現抗戰爆發,冀察晉軍區派鄧華、宋時輪支隊開闢平西根據地。1939年挺進軍成立,司令部駐在馬欄村。第二展室:挺進軍戰鬥歷程。重點反映挺進軍粉碎日寇十路圍剿,揭露日軍在平西犯下的滔天罪行。第三展室:馬欄村抗戰鬥爭史。展示了馬欄人民對日寇進行游擊戰、破襲戰、地雷戰的史實。第四展室:司令部原貌陳列,以實物為主。全部展線48.2平米,資料照片135幅、圖表3幅、文字介紹16幅、油畫4幅、連環畫二組8幅、拓片2張、沙盤1個,實物108件。
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場館改造

2007年6月1日至6月25日,已開館10年的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將閉館改造。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落成於1997年7月7日,是我國第一個農民發起舉辦的村級革命題材陳列館,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市首批命名的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北京市註冊的唯一一個村級博物館。該館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的一所普通古代民居兩進四合院內。挺進軍司令部是當時平西抗日鬥爭的軍事指揮中心。
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此次改造,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紀念館等相關部門協助陳列館進行了改造設計,將增添燈光、音響等現代設施,對展室重新進行布展。新的陳列展覽,將用大量的實物和歷史圖片資料重點展現挺進軍的歷史,展現當年挺進軍的戰鬥歷程,展示馬欄村人民在抗戰時期積極支前、配合挺進軍進行游擊戰、破襲戰、地雷戰、伏擊殲滅戰的史實,更加具有有專業性,預計投資30多萬元。

挺進軍歷史

1940年2月7日,團長白乙化帶小股部隊化裝進入敵占區,內線將看守糧庫的敵人引進飯館,十多支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敵人。挺進軍在外運糧食時被炮樓上的日本憲兵發現,在激戰中消滅了敵人,將糧食全部運往根據地,這是挺進軍虎口奪糧著名戰鬥。
抗戰時期,挺進軍轉戰平西、平北、冀東等地,象一柄利劍牢牢插進日寇的心臟,1941年挺進軍深入妙峰山地區宣傳持久戰。在巨石上刻下“堅持持久戰”,“堅決抗戰到底”,“挺進軍宣三十年(1941)秋張為秦制”。這是北京門頭溝區發現的抗戰時期唯一的摩崖石刻,珍貴革命文物。
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1942年6月27日,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日軍包圍了馬欄村,村民被驅趕到戲台前,敵人架起了機槍,逼迫交出抗日家屬,血腥屠殺即將開始。63歲的老人張蘭珠挺身而出:“我是!不知道!”┅┅張蘭珠為救眾鄉親壯烈犧牲,鬼子臨走燒了抗屬的房子60多間。敵人的殘暴激起馬欄人民更高的抗日熱潮。1955年11月9日毛澤東主席為張蘭珠親筆簽發了光榮紀念證。
1946年7月7日,宛平縣政府為紀念抗戰英烈,建立了永久紀念碑(本刊封面)。碑的正面,額書“豪氣長存,英名萬古”雙勾楷書;正中楷書陽文:“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宛平縣政府縣長傅萬睦暨全縣人民公立┅┅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七月七日穀旦”,余面刻烈士英名及所在村莊,共記載了98個村,472位烈士。

根據地

1937年8月紅軍改為八路軍。我們一行12人由陝西省三源地區出發開赴抗日前線。八路軍總部住五台縣南如村,我們所在的教導師機構隨總部到五台縣地區往蘇子坡,後改為總部的隨營學校。
北平地下黨的胡敬一同志到總部要了幹部到敵後平西地區的青白口、齋堂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出發前,
朱總司令在總部駐地南如村給我們講話。講了敵占區的情況;到敵後開展游擊戰爭的意義;宣傳黨的主張;動員民眾,組織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並告訴我們怎樣打游擊,同時還講了他過去親身經歷的一次戰例,講得很生動。同志們聽後對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增添了力量,充滿了信心。大家表示到敵後堅決按照朱總司令的指示貫徹執行。
總部總政宣傳隊隊長吳偉同志及隨營學校賴富、夏青田、鐘奇、高崗、馬雲、賴邦、張連金、王德林等12人,吳偉同志任支隊長、賴富同志任參謀長,加上胡敬一同志一行共13人,於1937年9月由五台縣來到阜平縣城(晉察冀軍區所在地)。軍區指示我們到平西(宛平縣七、八區)以齋堂、青白口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
抗戰烈士抗戰烈士
一是宣傳黨的主張,二是動員組織民眾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同年9月由阜平出發直奔平西青白口,到青白口後平西遊擊支隊正式成立。幹部的分工是:支隊長吳偉、參謀長賴富、支隊黨代表胡敬一、後勤部長魏國元、總支書記鐘奇、一大隊隊長夏青田、一中隊長(即連長)高崗、政治指導員馬雲、司務長賴邦。
我們到平西後,北平出來的學生有葛深、楊春圃、李光漢等15人。這15名學生沒有編入連隊,我們把這些同志組成了支隊的宣傳隊(其中大部份是黨員及民先)。另外還有五名女學生沒有編入宣傳隊,單獨組織了一個婦女小組。
支隊成立後,所有幹部分別到七、八兩區宣傳黨的主張,動員組織民眾,組織村抗日救國會,成立村武委會和武裝游擊小組,發展民族解放先鋒隊組織(即民先),有條件的發展黨的組織。這個工作進行得很順利,發展很快,所到村莊,都組織了抗日救國會,成立武委會和村武裝游擊小組(5-7人)。
同年11月底下村去工作的同志都回來集中匯報工作情況。當時民眾的抗日情緒非常高,各村都組織了抗日救國會、武委會和游擊小組。支隊本身也擴大了幾十個人,組織了一個中隊。根據這些情況,支隊開會研究了下一步工作,繼續開展民眾運動、發動民眾、組織民眾、組織抗日救國會、武裝游擊小組的工作。
齋堂偽軍有一個中隊,80餘人,內有三挺輕機槍,頭目為譚天元,屬於維持會。他們企圖消滅我們,但一下子也消滅不了我們。因我們住在青白口,而且支隊本身已有了幾十個人。這時我們從各村已組織起來的武裝游擊小組中各抽出二人補充支隊,擴大支隊的力量。當時我們想如果齋堂這個日偽中隊爭取不過來,我們就決定把他們消滅,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更好開展。同時我們做好消滅野三坡的土匪武裝的準備,開闢和擴大抗日根據地。由於胡敬一同志不同意這樣做,所以這個問題辯論了不少時間,始終解決不了。同志們認為這樣下去,平西的游擊戰爭就無法開展,總部和晉察冀軍區交給我們的任務就完不成。怎么辦呢?經過討論想出了一個辦法,提出咱們都回到阜平晉察冀軍區整訓。

戰史

馬欄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這是一個群山環繞下的村莊,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坐落在村里一個坐北朝南的二進四合院內。一進門,蕭克將軍的一首詩便映入眼帘:“北渡拒馬河,百花山在望。建立挺進軍,深入敵心臟。放眼冀熱察,前程不可量。軍民同協力,勝過諸葛亮。抗戰雖持久,笑我力正壯”。品味著這首豪情滿懷的詩作,瀏覽陳列館的一件件展品。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門頭溝峰巒疊嶂,溝谷縱橫,憑藉險峻的地勢,抗日戰爭爆發後,這裡成為平西抗日敵後戰場的指揮中心。1939年1月,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日子,蕭克將軍等奉中央和軍委命令,宣布成立冀熱察挺進軍,蕭克任司令員兼政委。挺進軍成立後,在平西、平北、冀東浴血奮戰,指揮軍民粉碎日寇數次大掃蕩,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抗日根據地人口發展到320萬人,建立正規兵團1.6萬人,脫產游擊隊1萬餘人,並建立了廣大的民兵組織,實現了“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平北”的戰略意圖。如果說挺進軍是一把插在日寇統治的心臟地區的利劍,馬欄則是這把利劍最鋒利的部分。小小的馬欄,因為挺進軍而名聲大振,成為北京西部敵後抗日戰場最堅強的戰鬥堡壘。
在馬欄,流傳著不少馬欄人英勇殺敵的感人事跡。1940年秋,日軍對根據地進行更大規模的掃蕩,為保存實力,挺進軍主力部隊撤到外線作戰。占領齋堂的日本鬼子,經常到各村清剿掃蕩。馬欄村民兵沒有被敵人的氣焰嚇倒,堅持就地抗戰。有一次,日軍小隊長賴野帶著一百多個鬼子和偽軍掃蕩馬欄村,鬼子離村口幾里路時,傳來一聲聲“坐茶壺”的喊聲。坐茶壺是村里規定的暗號,表示鬼子來了,大家做好戰鬥準備。隨著坐茶壺的喊聲一聲聲臨近,村裡的民兵立即做好戰鬥準備,於成祥、杜春新在村口龍巴頭崖畔埋伏好,監視著鬼子的一舉一動。其他民兵則埋伏在隔溝相望的柏樹台子高地,火力支援於成祥。驕橫的鬼子兵,打著太陽旗,沿著村口的過街樓向村里蠕動,明晃晃的刺刀伴著皮鞋踐踏山石的響聲由遠而近。等到鬼子從眼皮下走過,於成祥、杜春新兩個英勇無畏的民兵居高臨下大吼一聲,舉起地雷朝鬼子的隊伍扔下去。兩顆地雷雖然一顆沒響,另一顆摔成了兩瓣,但沖天而降的地雷卻嚇得鬼子臥倒在地。與此同時,埋伏在松樹台的民兵點著了打野獸用的土炮,鐵砂呼嘯著飛向敵陣。賴野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嚇蒙了,以為中了八路軍的埋伏,慌忙帶著殘兵敗將逃回齋堂據點。機智勇敢的馬欄民兵用地雷嚇退裝備精良的鬼子兵,保護了鄉親和村莊的故事,至今仍被馬欄人稱頌。
馬欄村中間一塊平坦的空地上,有一座現在看來已經殘破不堪的戲台,馬欄人稱之為茶棚。1942年是抗戰最艱苦的時期,主力部隊轉移到外線作戰,根據地只有民兵、游擊隊與敵人周旋。村裡的漢奸在鬼子的授意下,威逼抗日家屬說服親人向敵自首,妄圖以此削弱抗戰力量。1942年6月26日,馬欄村民兵查出隱藏在內部的3個漢奸,報告游擊隊後將他們在戲台前處決。漏網的漢奸地主於冬華連夜逃到齋堂據點,跪求鬼子小隊長賴野出兵。第二天清晨,賴野帶著一百多人包圍了馬欄,將村里沒來得及轉移的老人,婦女和兒童驅趕到戲台前,架起三挺機槍,逼問誰是抗日家屬、幹部家屬。一連問了四五遍,人群沒有一人說話,沉默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對侵略者最大的反抗。惱羞成怒的賴野將手一揮,槍栓聲響成一片,一場血腥屠殺眼看就要發生。在這個危急關頭,縣大隊隊長張崇德的父親、63歲的張蘭珠老人挺身而出,說“我是八路軍家屬,放了鄉親們。”鬼子連忙問張蘭珠還有誰是八路軍家屬、幹部家屬,張蘭珠回答說不知道,什麼也不透露。氣急敗壞的賴野舉起東洋刀向張蘭珠砍去,老人血 染戲台,壯烈犧牲。張蘭珠被殺後,憤怒的百姓一陣騷動,要與鬼子拚命,被鬼子用槍截住,一把把明晃晃的刺刀對準了百姓的胸口。就在鬼子又要殺人的千鈞一髮之際,50多歲的女共產黨員宋廣福在張蘭珠的遺體旁,大無畏的站出來說“我是共產黨員、幹部家屬,要殺殺我,與老百姓無關。”賴野無計可施,根據漢奸於冬華的指點,抓走了40多人,臨走時又放火燒了60多間房子。張蘭珠的侄子張德育當時是地下黨員,老人家裡的院牆上,至今仍有被火燒焦的痕跡。這就是後來被人們稱謂的“馬欄事件”。馬欄事件中為救鄉親英勇就義的張蘭珠老人,沒有被共和國忘記。1955年由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發的光榮紀念證,頒發到張蘭珠後代的手中。1997年馬欄籌辦冀熱察挺進軍舊址陳列館時,張蘭珠的孫女親手將這張光榮證捐獻給了陳列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