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書五輪

兵書五輪

五輪書,乃宮本武藏所著,融道法於武士之道,集刀法、兵法於一。今人皆以刀法取之,而廢其兵道,實為可惜。茲不論刀劍相向之法,而引以兵道道之。——楊錙瑀《兵書五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兵書五輪
  • 地之卷:兵法之道
  • 水之卷:觀潮漲潮落,看江河水澤
  • 火之卷:至於人而不受制於人
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風之卷,空之卷,

地之卷

兵者,國之大事,有兵才可立國,擁百萬精卒良將方可成不敗之強國立於九州。兵法乃擇將用兵之道,乃將帥之權謀,不知兵法不可為將,不精通兵法者不可代國出征。兵法非將之專利,士卒者也應知其一二。出兵遠征必先請命於大君,故為君者有臨陣統兵御將之特權,故用兵之道,為君者不可不知也。 天地之間,人各有志,有以禪道修身為其正道者,有以學醫救人為其正道者,有以詩歌辭賦為其正道者,有以行商濟世為其正道者。人以其嗜好所愛擇其生存之道,然以兵為道者寡矣,兵者,寄生死於君國,特逢多事之秋,九死一生,命不長矣。 為將之道,剛柔相濟,左文右武。文武乃兵車之雙輪,不可偏於一隅。文武之道非天生所賜,乃千錘百鍊、滴水穿石之獨家練就之成果。 兵之道,非效死命之易耳,有其獨特之處勝於世人乃兵家之興。兵之勝,將之榮,莫過於敗敵於千軍萬馬之中,大捷之報於全國。
兵法非兵之律令,無法之兵法乃真正上陳之兵法。兵法之真諦在於通兵法則可通天下,故通上陳兵法者,寥寥無幾矣。
兵法之道(一)
從兵戎、經營兵權者為兵家,兵法乃兵家之學。自古多兵家,大都以多勝寡敗稱名於千古,流芳於百世,然有死於離間者,有死於破敵之後者,如此如此,此兵家之不幸也。故用兵不可稱之謂兵法之道,用兵可勝然處世難就者非兵法之真正要義,兵法道非一,道可生無窮乃兵法之道。
兵法乃安國全軍之法,為天下人所共奉,有以此談及商道、人道,故商家、法家諸家皆有取道於兵家之趨向,此兵法之興也,然如此之效法大都累及名利、錢財,且其所教所學之法過於注重技巧之花哨,此兵家之大忌,兵家妄不可學世人之浮華。兵法不熟不透,乃致禍之源。
世人謀生之道,不出農、商、士、工。農之道,春種秋收,取利於天地。商之道,做生食為熟食,獲投機取巧之利。士之道,知刀槍器械,用之嫻熟,從軍禦寇。工匠之道,鬼斧神工,以嫻熟之技巧為其生存之本。
工之技藝,小可以制家具器物,大可以建宮室欒樓,家具有其精粗,器物有其笨巧,有毀於一炬之樓閣,有歷經千年之欒樓。鬼斧成天之美不出技巧之高超、構思之精妙,兵法亦不出其二。
兵法之道,不可言之以表,集兵家之千秋,考辨其得失厲害,方可領悟其精粹。
兵法之道(二)
兵法之道,藏於自然之中,蘊於蟲鳥虎豹之間,觀水之勢而知兵之無形,現於有形,其勢大也。用兵之道,觀天地以求地利、天時,明法制、清賞罰以得人和。
為帥者,知兵之建制,明用人之法。將不在廣,兵不在多,在於妙用,各盡其才。儀表威嚴、重於大局、兵法有得者可為大將,懂兵制、曉用兵者可為中將,善用兵者可為少將。將以其材就職,兵以其善建制。精兵簡將,精益求精,乃保民安國之本。
人無大用,必有小任,將無此任,必有他時之用。借屍還魂,以不用、小用之材為我所大用,敵不用者我用之必成其大。
知用兵之善者知用兵之害,此為知兵知害。知用人之法者通知人之法,此為知人知任。知鬥志之威者知諫訓之法,此為知心知勢。知兵知害、知人知任、知心知勢,此兵家三智。知兵不知其害,知人不知其任,知心不知其勢,此為兵家三不智。而況於不知乎?
學習兵法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玉不琢不成器,兵不煉不勝戰。練兵之道,依規導矩,不可投機取巧,嫻於人情世故。演兵百陣,陳兵一處。陣法變幻、前赴後退、開闔其兵,攀山涉水、出谷入林、集散其兵,小股進發、大軍開拔、度量其兵。戰局時變,不出我料,攻守進退,難出我手。兵有其長,亦有其短,揚長避短,以實擊虛,以小勝大。
《五輪書》結構
兵無其形,法無其章。言兵之法,實屬無耐。茲呈書五卷,以言兵法。五卷者,地之卷、水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風之卷、空之卷。
地之卷一,概言其兵。
水之卷二,水乃天下至柔至靈之物,藏於無形、現於有形,因形就勢乃兵法之基本原則。水者,因變制變,可大可小,能圓能方。小如滴水,大若江海。幽幽深潭,茫茫大海,時而澄碧,時而湛藍。水之清、之純、之潔,為之折服,故稱此卷為水之卷。
通悟兵道,大徹大悟,求敗不能,則無敵矣。敵一人無別於敵萬人。
水者,以小成其大,兵者,以一人之戰思變舉國之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悟得無量之兵法。
火之卷三,細言兵法。火至熱至烈,兵至慘至痛。兵貴細密,兵貴全局,不以全局失細密,不因細密亡大局。
大觀可知,小處難辨,此人之本性。
兵刃之間,其變無窮,亂與不亂,事關生死。計謀出於熟思,失利出於大意。
風之卷四,觀諸兵家,用兵皆有其風格,此卷將窮盡世間兵法,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行路必有其曲折,用兵必有其失誤,大道變化,看似順利,實則偏矣,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是故計事在人,成事在天。
兵法與其他之法雖有相似之處,然必有其獨到之處。縱觀兵家,比較中見其真知。
空之卷五,空則無,無始無終、無內無外,但卻無處不在,兵法之最高境界不過如此。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悟悟外之象,觀象外之象。空之境,則寧靜以致遠,兵法之道貫通始終,無所不出,無所不入,戰無所失,一劍封喉。自然之道,乃兵法之真道。
“二刀流”
兵法之精粹在於以小博大,不出多餘之力,不失意外之備。進軍必分主、翼,三軍以成師旅。兵有先戰、後戰之別,有其餘力,必有其後備。後備武力,乃兵家之命脈,有以此轉敗為勝者,有無備而終者。不知戰者,不知其厲害,命懸一線,則知其生死關鍵。
將帥之職在於全軍,自引精銳陷入敵陣,則不可觀局之變,混局之中很難求勝。故為帥者,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兵法在於求勝,不乏奸詐之術,勝敵之法乃真正之兵法。兵者,死生之事,存亡之道,不可以仁義強加。兵法乃實用之法,成於戰事必用於戰事。
兵法常識
兵有步騎、車炮之別,其法不一。知兵之相剋、兵之長短,甚為重要。練兵之法,以一教十,以十教百,以百教千,如此千軍可立。
大道無界,道道相連,貫通天下之道,兵之道大矣。兵法之家,遍涉諸藝,以修心養性,兵法之道,道濟天下。
如何用兵
兵有長短,兵無所長,兵無所短。因時而生長短,因地而分勝敗。因地制宜,以用其兵,此無他論,兵之定所,死生之道。
密林峽谷,適於短兵。重步前列,配以盾牌、短兵,後列則以長矛。弓弩之用,進可以助攻,退可以掩護。
治兵之道,步騎車弩、輕重遠近,不可喜其一而不修其餘,只因實用而有所偏重。
兵法節拍
兵有奇正,陣有開闔,局有勝敗。
兵無正,不成軍,兵無奇,無以勝。戰無攻,不足以殺敵,戰無防,不可接氣力。戰有勝敗,勝有其法,退有其次。
兵者,安國安民之道。兵者,國家損益之道。兵者,正義不義之道。兵者,我之道。兵之道,一曰不敗,二曰自強,三曰求大。

水之卷


觀潮漲潮落,看江河水澤,以自然為師,以水為師,融上陳兵法於水火,參水形於勢,蘊水之精神於兵法。兵如流水,其勝無窮。
法不可言,法於實際。泛泛而讀者,謬誤叢生。兵書之妙,貴乎一字一句之間,須細細斟酌,用心思考。
一人難勝,何以勝戰。勝一人之妙,妙勝千軍。
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紙上談兵,不務實際,不深思熟慮,必禍國禍民,其禍無窮。
兵法之言,皆難言之言,不可操之過急,須慎重應之。法於實際,活學活用,融會貫通,於實戰之中謀求兵之勝法,乃兵法之正道也。
軍心
軍心,將心,一人之心,心心相印。心生亂與不亂,亂不可取敵之勝,勝於敵之所亂也,故心關生死。心靜如平,臨危無危,既無緊急又無懈怠,不偏不倚,以平和舒緩為佳,以不變應萬變。
靜不可真靜,急不可真急。身之疲憊不可累及心力,神之乏不乏其身。集力於心,而不在其身。心無所足,而心無所余。示之以弱,假之以強。
明心澈志,局外觀局,明世故得失,識時務者,尚可稱之謂兵法之家。
兵法之學,有其微妙之處,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於死別之間亦不可忘此絕學。
軍勢
兵有其勢,正正之旗,堂堂之陣,是以威加于軍,是以威加於敵。專一而不生亂,正固而不生渙。自然而然,刀鋒一致。
三軍以令而動,因令而止。進有其威,退有其勢。
察敵觀陣
紛紛雜雜之中不失耳目,明察以秋毫。
握兵法
為將帥者,最忌兵權不實。帥不得其全權,其師散如風沙,不擊自潰,此謂無權妄勝。
應戰之時,心必專一,破敵為要。兵法已明,則擺兵布陣,不失其章,不生遲疑。猶豫者,亡失戰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變陣之法,就勢而變,行如流水,凡可勝敵之法皆可取之。
陣法
後高前低,進退自如。陣中有陣,法中有法,前陣出則後陣進,左陣右則右陣右,此為平移陣法,亦即陰陽陣;左右分,前後離,此為開陣。平陣以正應戰,開陣以奇制勝。觀敵陣腳,則知其變。
五段
五段者,前、後、左、右、中。五段以勝求變。無所勝,則無所變。
軍分主次,翼分左右,中軍發於前、中、後三段,側軍主左右段。中軍吃緊,前路受阻,側翼則自左右而出,以援中路。
中軍乃王帥之所,失則皆失,故左右皆以中軍為要,針鋒相鬥。
中軍
中軍之變,平緩自如,形如流水,依勢就勢。突進過深,大部受損,非兵之自然之道。三軍之變,變在側翼,不在中軍。中軍乃三軍針鋒之地,其變受損,強求其變,則變無其形,潰散如沙。
兩翼包抄,必留其空缺,自左右揮辟斬來,其勢浩大,賊寇必亂。
兵法五技
技一
使守為攻
技二
一擊不中,順勢而擊,不留空隙。
技三
首功其要,勢必反擊,以擊擋擊,乘虛而入,側翼橫斬。
技四
左翼迎擊,順勢格擋,斜斬敵陣,攔腰截斷。
技五
右翼偏王師而去,觀敵應變之策。
計無長計,以實擊虛。
無位之位
兵之陣,時而散,時而聚,時而動,時而靜,時而左,時而右,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本無其定法,只因敵而變,因地以制宜。
陣之變,出於擊敵,在於以實擊虛。
兵以勢大,取勢之法,化無構為有構。戰勝敵人,乃兵家至生至死之追求,進可勝,退亦勝,攻可以勝,守亦勝。自古勝者難勝,敗者不敗,勝無定所也。勝敵關鍵,在於兵之機,握兵機者勝,失之者敗也。無章之章,乃兵法之上陳。
一招制勝
一招制勝者,在於準、狠。準者,智也,準者,明也。狠者,力也,狠者,速也。以我之果斷敵敵之猶豫,攻其不備,先發制人。
二次越出
首戰不成,虛晃一招,乘敵不備,二次越出。
無念斬
敵我接兵,虛虛實實,力以勁取,心以氣爭,紛紛雜雜之中,無念之間,聚力一擊,其效無比。
流水斬
兵如流水,時急時緩,緩者,虛也,急者,實也。威逼於敵,敵求力退,緩之以敵,求其虛緩,以實擊虛,以快打慢。
應機斬
誘敵以動,使生空虛,攻其虛處。
雷火斬
兩軍爭力,敵我交纏,一時勝負難分,切忌退走,退者,必生空虛。故全軍力爭以求生。
一葉斬
敵方試圖以側翼進行合圍、助攻時,先擊潰側翼,轉而進攻中軍。
以身帶刀
中軍進發,側翼跟進,成助攻之勢。
“攻”與“擊”
戰者,攻也,戰者,擊也。攻者,出於縝密,擊者,出於試探。攻者必深思而後出,擊者必速、必狠,一衝即撤。先擊以探虛實,後攻以求勝敵。
短臂猴身
三軍之陣,其間不可過大,大者生虛。
貼身術
兵如流水,依勢就勢,敵凸我凹,敵凹我凸,糾纏敵陣,動彈不得,瓮中捉鱉。
身高術
兵者,勢也。陣有不同,勢有大小。
粘刀術
以翼攻翼,敵無所變。
撞擊術
以猛烈之撞擊沖潰敵方陣腳,施以衝擊之部隊以鐵騎為佳,撞擊術以速猛、準重為其要領,機動力是決定此戰術成敗的關鍵。
躲避術
對壘之中,必有躲避,避實擊虛乃兵家常理。
躲避術一:佯攻中軍,順勢迴轉,避敵之實;
術二:佯攻側翼,攻敵中軍;
術三:敵軍機動,則近之,以挫其勢,以佯動牽制進攻。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方式,佯動可以有效牽制敵方進攻。
刺殺術
攻敵要害,牽動全局,亂中取利。
呼喝
沖陣之時,殺聲呵呵,一則壯勢,二則怯敵。
擊躲術
擊以殺敵,躲以自保。擊敵之虛,必生敵之實,不可久於一點以擊之,一擊即撤。虛生實,實必生虛,虛虛實實,擊之又擊,撤之又撤,是我擊敵,非敵擊我,是我避敵,非敵避我。全權戰局,在於我,不在敵。
以一戰多
以一戰多,此局堪為死局,然有置之絕地而後生者,故死局非死。死局難守,死地必殺。死局之中,主動出擊,各個擊破。圍困之中,聚齊全力,以求突圍,然不可久戰一處,隨時轉向,以求多次突圍。突於一處,敵必聚向此處,敵之聚必生其虛。
有利時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處處時機,是以奪機以求殺兵覆將。
一擊必殺
將帥之中,準者我也,狠者我也,不以仁義論英雄。
人刀合一
人刀合一,身與心平。兵即使兵法,法即使兵。
結語
本卷之中,乃兵法之大章。
深思冥想之中,是以達出奇制勝、超越約束之自由之境。磨練心智、歷練人生,以求超凡脫俗之自我兵法。隨心所欲,於戰爭中求得此生之大幸。
兵法精髓非一朝一日所能領悟,還須於實踐之中求得真知。萬事不可操之過急,循序漸進以求完整自我,以求真正之上陳兵法。時刻將其銘記在心,不勞難言之言。
觀諸一生,僻陋成群,憶昨日,感觸良深,學無止境,以今日之自我戰勝昨日之自我。兵本無其法,此書之言,皆不言之言,妄不可拘泥於此,凡事因人而異,各有其成無量兵法之妙法。
人必有其真正原則,兵家者,皆以死求此生之正義,皆以至生之原則待人處世,寧可死於萬劍之下,亦不失你我之畢生所求。
舉世之下,紛紛雜雜,敵眾我寡,是以兵法之道以求自保。
言無止盡,好自為之。

火之卷


兵者,假天、地、人而取,火者,附麗之美。本卷謀戰之策略,稱《火之卷》。
將有專攻,法有主次。或以速取勝,或以勢取勝,或以謀取勝,兵家之勝,其法不一。
勝之關鍵,以滅敵保將為重,豈可重於章法。攻敵之法,陰陽皆施,奇正並舉,以覆兵殺將為其機要。
兩軍對壘勇者勝,以求勝之心挫敗敵人。勝一人之妙,妙勝千軍。
兵法殺機,自人心而出,揣摩兵道,洞察人心,兵法道成。勝在戰之前,不在戰之時,此為神機。
知音世所稀,兵法義不同。兵法自由,道法自然。
位置
背陽向陰,此一。
虎踞高山,此二。
攻敵死角,此三。
搶占先機
其一,主動出擊,先發制人。鎮定自若,出其不意,攻敵不備。懸而未發,或以靜制動,或起於無形,或鬥志頑強,驀然躍起,連續攻擊。
其二,轉守為攻。示敵以弱,以實攻虛。
其三,搶占先機。出奇制勝,反攻求勝。
是防是守,得機者勝,失機者覆。
知敵知機,精通兵道,此握機之道。
此上之言,皆泛泛大意,須實踐中一一領會。兵以先為要,寧可積極進攻,不可消極防禦。
壓制
至於人而不受制於人。擊我於擊敵之後,敗敵於敗我之前。
穿越激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認清形勢
知敵之性,知敵長短,先發制人,牽制敵人。
踩踏
攻必有其守,動必有其靜,攻不可守,動不可靜,自動而靜、自攻至守必生間歇,此為敵之虛,速攻之以求勝。
乘勝追擊
殺敵之亂,精準一擊。
換位思考
敵強我弱,敵必輕慢,我強敵弱,敵必謹慎。兵不可驕,將不可怠,機不可失。
轉換策略
以變求通,變死局為活局。我之變先於敵之變。
試探
試其力,而後出力;探其虛實,而後作。
唬敵術
挫敵在先,首戰告捷,乘勝追擊。
感染術
虎視眈眈,敵勢難擋,使之以弱,怠其高昂之志,驕其兵將。
擾亂術
擾敵心智,亂敵思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威嚇
大擾大亂,予以重擊,不留空缺。重炮強弩,萬箭齊發,狠擊敵陣,接以勁攻。
糾纏
我不知敵,糾纏其身,令其恍惚。
攻其死角
避實擊虛,專擊弱敵,積小成大,瓦解強敵。
惑敵
佯進佯退,真真假假,敵必惑矣,以我之明擊迷惑之敵,此為惑敵先機。
吼術
震懾敵人,三猛,最初一猛,中間一猛,最後一猛。初者,明掣,再者,低沉如獅嘯,三者,驚天。
混合戰術
三軍之強,強在中軍,三軍之弱,弱在側翼。集中兵力先取左翼,再右翼,後中軍。凡此之勝,必有雷霆之速。
一鼓作氣
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必勝之決心,堅強之意志,一鼓作氣之氣魄,一劍封喉。
出其不意
無奇無以制勝,兵法之道,法不一而再、再而三。以變求勝。
擊跨意志
兵以敗為其恥,將敗之際,必生反兵。當此之時,務必擊垮其意志,予以強勢一擊,使其就範。
另闢蹊徑
僵持不下,另闢蹊徑。
顧全大局
桃代李僵,以小換大。
操縱敵人
為敵設局,乖如棋子,玩敵於鼓掌之間。
無刀之戰
不戰而屈人之兵。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磐石之身
堅如磐石,死不移志,忠心報國。
結語
諸上所述,皆為兵法心得,次序有些混亂。
心得來於實戰,還須慢慢領會。習兵法實為修心養志,妄不可學浮華之章。

風之卷


自古兵家,其道不一,各有所長,各有其短。知敵之短則知我所長,知敵之長則知我所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兵家,修兵法,制武備。有以精簡兵制為妙者,有以武備精良為妙者,有以戰技高超為妙者。
單憑兵制不足以制勝,單憑武備不足以破敵,單憑戰技亦不能取勝。
機動之流派
以機動和主動來贏得勝利。機動即使一種主動的攻擊,又是不敢正視敵人的膽怯。機動性強的部隊大多為輕步騎,注重遠距離打擊,但不適合近距離交鋒,這是此種流派的缺點。如果過於追求機動而忽視重型兵種,也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
強擊之流派
有些人認為強有力的打擊是制勝的關鍵。在戰爭中,僅憑蠻力是很難取勝的。過分追求強擊,則會影響到整支部隊的機動力和靈活性,往往不能精準迅速地找到敵方的關鍵部位予以強有力的打擊,反而會致使敵人採取相同的抵禦,致使敵我損失慘重,於我來說,也不是有利的。
反攻之流派
採取先防禦後打擊的戰略方式。此種策略的根據是企圖在敵人進行全面進攻而導致某些戰略重點虛弱時予以反擊。然而此種策略過於防禦被動,有可能潛入被至始至終動防禦的不利地步。
戰術之流派
以戰術的優勢來打擊敵人。戰術在實戰中甚為重要,但沒有精良的武備而企圖以戰術優勢來贏得勝利似乎很不實際,戰術只是運行武備的方法和方式,受到戰備、地理等因素直接或間接的制約。
架勢之流派
試圖以首先占領戰略要點,做好防禦或對陣準備來求得勝利。此種做法在一開始就贏得了先機,這當然是相對有利的。但是戰局的變化往往會打破此種優勢,所以此種方式只能說是制勝的必要因素,而不是充分條件。
其他之流派
一、戰略重點:作為當下目標或長遠利益出發,企圖占領或控制的關鍵部位和方面,如重要港口、城市、關卡,在大的方面則為經濟、政治、軍事等。戰略重點對於參考戰爭收益具有量的意義,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並不成正比關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吳蜀夷陵之戰,陸遜捨棄前沿陣地,誘敵深入。所以在並未完全消滅敵人主力的情況下,控制戰略重點只能說是當下的優勢。
二、戰略步驟:為實現戰略目標而採取戰略實施的步驟。戰略步驟應該根據戰局情況來進行實施或調整,一旦意圖和步驟清楚,就要有條不紊地將其實施,準備下一次作戰計畫。
三、以速求勝:很多人都主張以速求勝,但是假如出於追求速度而令自己手忙腳亂,那么速度根本無所用處,只能加快自己滅亡的腳步,僅此而已。
四、獨特戰法:每個學派都有自己獨特並自認為可行的戰法,稱之謂秘招。戰法之所稱之為獨特,必有其令人費思之處,有些看似違背常理的東西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收益。兵法的傳承因人而異,要根據個人的修養和悟性分別對之。但是無論如何,自我修煉是不可或少的,只有在自我領悟和發揮中才能探知兵法的真義。

結語
兵無所短,兵無所長,計無長計。克化有條,長短自現。

空之卷


萬里一空,空無一人,空無一物。此兵法之最高境界。
空本無,知無也知有,謂之空。
不知者,實為混亂,不可謂之空。
修煉兵道,清澄明澈,心無困惑,心之意智,駭然無形,目光如炬,無暗無惑,萬里一空。
以平常之心去觀察,以天地之理去審視,大道何在?
夜以繼日探求兵法之真諦,向蒼天頂禮膜拜,長跪於佛祖、觀音跟前祈禱,終大徹大悟。
真正之道,要以率直之心認清一切。以空為真道,看清天地萬物。
在真正的空明中,善德已將所有萬惡驅除。心中的智慧,有真理,有道,卻仍然空無一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