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連嶺紅軍洞

六連嶺紅軍洞位於海南萬寧市和樂鎮六連村西北方向約3千米的六連嶺半山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瓊崖的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

六連嶺紅軍洞位於萬寧市和樂鎮六連村西北方向約3千米的六連嶺半山腰。
六連嶺在海南東南部萬寧境內,距萬寧縣城北30千米處,是五指山的余脈。北面與瓊海市交界,方圓百餘里,它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瓊崖的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山中多奇峰,突出有六峰,每座山峰形態各異,山勢險峻挺拔,綠樹覆蓋,蔥綠濃郁。六連嶺上洞穴很多,這些石洞大小不一,大的可容300人,小的可容10多人。其中寒垌洞五洞連環,有兩個出口,非常隱蔽,可容納300人左右,洞中有石床、石桌,底下有泉水。革命低潮時,瓊崖黨政機關幹部和紅軍經常住在洞中,因此得名“紅軍洞”。
六連嶺革命根據地和瓊崖紅軍的不斷發展壯大,國民黨當局非常恐懼,派出重兵對瓊崖蘇區和紅軍展開軍事“圍剿”。1928年3月,敵第十師師長蔡廷鍇率領三個團及譚啟秀獨立團共4000多人分批抵瓊,並立即分兵到各縣,配合地方反動武裝,全面向瓊崖各縣蘇區進犯。他們在六連嶺周圍構築炮樓及封鎖,形成半弧形的包圍圈,切斷供給之路,企圖困死紅軍。紅軍主力向定安母瑞山轉移後,留下的少部分紅軍戰士在六連嶺配合萬寧黨組織駐紮紅軍洞開展鬥爭。由於敵人搜山越來越緊,而且敵我力量懸殊,我方損失很大,加上彈盡糧絕,無法與敵人再作正面作戰,在六連嶺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化整為零,分散到各地堅持革命鬥爭。
1928年12月,文昌縣紅軍連100多人,大多數是傷病員,難於堅持就地鬥爭,便向六連嶺轉移,同戰鬥在六連嶺上的萬寧紅軍會合。1929年初,敵人搜山更緊,封鎖更嚴,六連嶺上紅軍的給養更加困難。留守在六連嶺紅軍洞裡的紅軍,只好在山溝里撈魚蝦,在山上掏鳥窩或摘野菜等充飢。長時間吃不到大米和油鹽,許多紅軍戰士尤其是傷病員,身體異常虛弱,幾乎天天都有人死去。到1929年夏,六連嶺上的紅軍戰士只剩下27人,在那艱苦的歲月里,他們仍在山上堅持鬥爭。當時沒吃沒穿,天天被敵人“圍剿”追擊,過著大地當床、明月為燈、樹葉為被、野果充飢的原始人生活。但大家依然堅定信念,同甘共苦,頑強戰鬥,為瓊崖革命保存了勝利的火種。
紅軍洞在六連嶺半山腰上,由於尚未開發,山深林密,難於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