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慶典

六月慶典

《六月慶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埃利森,由譚惠娟,余東翻譯。本書由譯林出版社於2003年11月出版。

基本介紹

圖書簡介,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圖書簡介

作者:[美]埃利森
譯者:譚惠娟余東
出版時間:2003-11-1
版 次:1頁
印刷時間:2003-11-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806576137
包 裝:精裝

內容簡介

亞當·桑瑞德,一位來自新英格蘭州的參議員在參議院發表演說時被刺客擊傷,危在旦夕。令所有自認為了解他的人感到驚訝的是,桑瑞德在臨終前請求見的是一位叫希克曼的年長黑人牧師。牧師被請來了,兩人單獨交談。從他們的談話中,隨著塵封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的往事被一件件喚回,讀者終於揭開疑團,看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
原來,這位美國參議員是一個白人婦女和一個黑人所生,他的父親是一個身份不明的人,但他的白人母親卻誣陷說,孩子的父親是希克曼惟一的兄弟巴布。希克曼的兄弟被處以絞刑後,他年邁罹病的母親也悲憤地離開了人世。然後,這個白人女人將孩子留給了希克曼。希克曼知道,仇恨無法消除兄弟被處絞刑及母親去世給自己帶來的悲痛,因此,他用自己的愛心和犧牲精神撫養這個男孩,並為孩子取名“布里斯”(Bliss意思是“極樂,至福”),希望他成人後能為消除種族仇恨做出努力。他將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精力都賭在這一想法上。
布里斯長大後幫助希克曼主持基督復活儀式。在一次慶祝一八六五年六月十九日黑人解放這一傳統節日的宗教活動中,一個白人婦女認出了布里斯,並稱他就是她丟失了多年的兒子“卡德沃思”(Cudworth意思是“值得反芻”),她不顧一切地要將他帶走。在場的白人都誤認為是希克曼強姦過她,紛紛站出來毆打他。儘管在場的大部分黑人都不相信這是事實,卻沒一人敢站出來為他申辯。希克曼的身體恢復後,帶布里斯去看電影,在電影院裡,布里斯幻想他的白人母親也是一個白人電影明星,於是逃離了養父希克曼,開始了查找自己身份的漫漫旅程。
布里斯的離去使希克曼備受打擊,這對他心中的理想是一種考驗。希克曼同意撫養這個孩子後,就結束了自己昔日的快樂生活,成了一個單身漢,還將布里斯培養成了一名傳教天才。而布里斯長大後為了達到自己自私而世俗的目的,不惜背信棄義、恩將仇報。埃利森通過希克曼這個人物在質問,為什麼黑人保姆悉心養大的白人孩子長大後總是會對她們反目為仇?為什麼黑人保姆一開始就注定是輸家?難道孩子與愛的根基之間的紐帶一定要被切斷嗎?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還是權力結構的需要?但希克曼的愛心超越了理想破滅的痛苦。他不但沒有失去,相反還加強了自己的信仰。這個信仰驅使他密切關注這個孩子的事業,特別是當這個孩子成了一個政治家以後。當他得知布里斯處境危險時,這個信仰又驅使他來到華盛頓。即使在參議員生命的最後時刻,希克曼仍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出現在他的思維和行動里。
對布里斯來說,他的出走則是他人生悲劇的開始,因為他脫離了權力的真正來源,即脫離了他的社會根基,脫離了養育了他的黑人們。他不顧一切地要忘卻自己的身份,將自己喬裝打扮為一個流動電影製片人,把攝影機當做一種遺忘、否定、歪曲和取笑的手段來擺弄,成了騙人的老手;他在白人中探索生活,並成功地改名為“桑瑞德”(Sunraider意思是“沖向太陽的人”)。他利用種族偏見的力量來懲罰黑人的軟弱,以謀取自己的權力,最後當上了美國參議員,變成了一個政治惡魔。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在政治生涯中登峰造極之時被刺殺了,而行刺者正是他的親生兒子,是他與一個黑—白—紅混色姑娘之間那段短暫的、刻骨銘心的熱戀的結果。

作者簡介

拉爾夫·埃利森是美國當代著名黑人作家。一九五二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看不見的人》(Invisible Man)出版,對美國社會和文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九六五年美國《圖書周刊》(Book Week)、一九七八年《威爾遜季刊》(Wilson Quarterly) 的民意調查均稱《看不見的人》(另譯《無形人》)是美國二戰以來最重要、最有影響的小說,至今仍被世界文壇稱做“現代經典”。紐約藍登書屋於一九九九年五月推出了埃利森的第二部,也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六月慶典》(Juneteenth),這是作者四十餘年心血的結晶。這部小說深刻地再現了一段美國社會歷史,鮮明體現了埃利森引人入勝的散文式創作風格,進一步確立了拉爾夫·埃利森在美國黑人文學界的泰山北斗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