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沙穆

公沙穆(生卒年月不詳),字文義,東漢北海國膠東侯國(今平度市)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公沙穆
  • 字號:文義
  • 所處時代:東漢
  • 出生地:東漢北海國膠東侯國(今平度市)
簡介,杵臼之交,

簡介

公沙穆幼年家貧,立志為學,潛心攻讀《韓詩》和《春秋公羊傳》,並研究當時盛行的讖緯之學,逐漸學有所成,許多學者不遠千里來到他所隱居的東萊山中拜訪他。
富人王仲勸他說:“當今之世,人們多是以財富求通達。象你這樣的高才,我願贈你百萬財貨以求功業,何如?”公沙穆卻婉言謝絕,表示“以貨求位”不是自己的志願。
謝承《後漢書》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公沙穆家有患病之豬,他派家人到市上去把豬賣掉,再三叮囑應對買主講明實情,半價賤售,不可騙人。但家人還是把病豬當好豬賣了高價。公沙穆得知,當即拿了所得錢之一半,追上買者,說明原委,把錢退給了人家。
公沙穆既博學,又有此類高行,於是名聲越來越大,終於被北海國舉為“孝廉”,開始進入了仕途。先任主事,再遷繒侯國相(“繒侯國”在今山東省莒縣境內)。當時的繒侯劉敞是皇族近支東海恭王的子孫,他在“國”內強占良田,掠奪財貨,橫行不法,殘害百姓。公沙穆到任後,按禮節前去拜見劉敞,當眾歷數劉敞的種種不法行為,進而又當場把劉敞的幾名助紂為虐的門客和家人下獄問罪;最後再誠心勸諫劉敞改惡從善,“免致覆宗之禍”,終於迫使劉敞當場謝罪,而且以後“多從穆之所規”。
此後,公沙穆調任弘農縣令。弘農地處今陝、豫交界,古函谷關在其境內,地理位置重要,政務繁巨,歷稱難治。公沙穆在任,治績優異,尤其防治螟害卓有成效,深為弘農百姓所敬佩。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年),豫西一帶連降暴雨,洪水為害,“三輔以東,莫不淹沒”。由於公沙穆通曉氣象水文之學,預先組織百姓遷移到高地躲避,結果唯獨弘農受災最輕,以此公沙穆更被百姓尊若神明。
再後,公沙穆升任遼東屬國都尉。“遼東屬國”是東漢王朝的東北邊疆重地。公沙穆在任,治理得法,很受吏民擁戴。66歲時卒於任所。
公沙穆的五個兒子都有名氣,時號“公沙五龍”。其中公沙孚官至上谷太守。
今平度城北15里有公沙村。村南山上舊有公沙穆之墓,至今尚有遺蹟可尋。

杵臼之交

〖出處〗《後漢書·吳佑傳》記載了一個關於公沙穆和吳祐之間的小故事:“時公沙穆東遊太學,無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