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0年

公元前120年

公元前120年,又稱為漢武帝元狩三年,羅馬建城第634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有:漢武帝派使節前往亞歷山大;西漢時期發明了井渠法;西漢展開了一場關於鹽鐵專賣政策大辯論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120年
  • 世紀:公元前2世紀
  • 年代:20年代
  • 朝代:西漢
大事記,發明,逝世出生,國外人物,國內人物,通鑑記載,

大事記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中國的漢武帝派使節前往亞歷山大。根據中國歷史記載,亞歷山大是中國所了解的第一個非洲的地名,中國的古書上稱之為“黎軒”。漢武帝這項舉動被歷史學界認為是中國歷史外交的進步和突破。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漢武帝在濟南郡之歷城、東平陵設冶鐵官吏。此前漢武帝鑒於一些商人冶鐵致富,遂將冶鐵業收歸官營,並在產鐵處設鐵官,可見當時冶鐵業之盛。
公元前120年,舉行雅典的大酒神節最後一屆。原因是希臘的戲劇中心移到了亞歷山大里亞城,至此古希臘悲劇的歷史終結。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由漢武帝的近臣、親信組成的最高決策機構“中朝”,舉行了一次國策論證會,年齡32歲的桑弘羊,極力倡議推行鹽鐵專賣政策,但賢良文學和各種守舊、反對派勢力堅決反對,結果展開了一場鹽鐵大辯論。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右北平。配合張騫出征匈奴。兵進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漢兵死傷過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廣令士兵們引弓不發,他自己以大黃弓連續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不敢妄動,後來漢軍主力趕到,李廣軍得以解出重圍。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中國歷史資料記載,桑弘羊開始追隨漢武帝。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西漢在鄂爾多斯地區形成了一個中國移民區。
公元前120年寫成的《聖經》中《舊約》部分的《德訓篇》。
公元前120年,萬神殿(Pantheon)建立。萬神殿是一座為敬獻所有神靈而建造的大型神殿,被譽為“所有古蹟中最完美的一座”。殿門採用希臘式神殿的門形設計,前殿是羅馬圓穹形的式樣,其園頂的開洞採光設計巧妙地令室內產生巨大的空間感,一直至20世紀初仍是舉世無雙的設計。
公元前120年,羅馬政府開始實行以極低的價格將小麥售予窮人的政策。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漢武帝築沃野縣城(烏海市海勃灣區北新地古城)。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揚州)。

發明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發明了井渠法。據《史記·河渠書》記載,漢武帝徵發1萬人,從陝西澄縣一帶開鑿水渠,引洛水至大荔縣。途中經過商顏山時,由於山腳的黃土土質非常鬆軟,按通常的施工方法沿山腳明挖河渠,經常出現渠岸倒塌的情況,工種無法進行下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水工發明了井渠法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中國人發明了用生鐵煉鋼法,也稱“百鍊法”。西方到1856年才開始用生鐵煉鋼,比中國晚了二千年左右。

逝世出生

國外人物

公元前120年,喜帕恰斯逝世。喜帕恰斯亦譯伊巴谷是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他是方位天文學的創始人。他算出一年的長度為365又1/4日再減去1/300日;發現白道拱點和黃白交點的運動,求得月亮的距離為地球直徑的倍;編制了幾個世紀內太陽和月亮的運動表,並用來推算日食月食。他發現公元前134年新星,發明以經緯度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投影製圖的方法,創立了三角學球面三角學

國內人物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元狩三年),魏相出生。魏相西漢著名大臣。他整頓吏治,抑治豪強,選賢任能,平昭冤獄。並要求各地官吏省諸用,寬賦稅,獎勵百姓開荒種田,積糧解困。從此,漢朝的實力大大增強。

通鑑記載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一二零年)
春,有星孛於東方。
夏,五月。赦天下。
淮南王之謀反也,膠東康王寄微聞其事,私作戰守備。及吏治淮南事,辭出之。寄母王夫人,即皇太后之女弟也,於上最親,意自傷,發病而死,不敢置後。上聞而憐之,立其長子賢為膠東王。又封其所愛少子慶為六安王,王故衡山王地。
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數萬騎,殺略千餘人。
山東大水,民多飢乏。天子遣使者虛郡國倉廥以振貧民,猶不足,又募豪富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名聞,尚不能相救。乃徙貧民於關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餘萬口,衣食皆仰給縣官,數歲假予產業。使者分部護之,冠蓋相望。其費以億計,不可勝數。
漢既得渾邪王地,隴西、北地、上郡益少胡寇,詔減三郡戍卒之半,以寬天下之繇。
上將討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習水戰。是時法既益嚴,吏多廢免。兵革數動,民多買復及五大夫,徵發之士益鮮。於是除千夫、五大夫為吏,不欲者出馬,以故吏弄法,皆謫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
是歲,得神馬於渥窪水中。上方立樂府,使司馬相如等造為詩賦,以宦者李延年為協律都尉,佩二千石印;弦次初詩以合八音之調。詩多《爾雅》之文,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必集會《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及得神馬,次以為歌。汲黯曰:“凡王者作樂,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馬,詩以為歌,協於宗廟,先帝百姓豈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說。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嚴峻,群臣雖素所愛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輒按誅之,無所寬假。汲黯諫曰:“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諭之曰:“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苟能識之,何患無人!夫所謂才者,猶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不殺何施!”黯曰:“臣雖不能以言屈陛下,而心猶以為非。願陛下自今改之,無以臣為愚而不知理也。”上顧群臣曰:“黯自言為便辟則不可,自言為愚,豈不信然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