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門村

八門村

八門又稱八門壠,包括現在的八門村和立新村兩個村。同屬於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橋江鎮,位於橋江鎮北部,東接油洋鄉東山村,南接橋江鎮黃潭村、寨頭村,西接橋江鎮渡頭村,北接岩家壠鄉劉家垴村。距橋江鎮4公里,到漵浦縣城約1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門
  • 外文名稱:Eight door
  • 別名:八門壠
  • 行政區類別:屬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橋江鎮
  • 所屬地區:中南地區
  • 下轄地區:下轄八門、立新兩個村,共14個村民小組
  • 電話區號:0745
  • 郵政區碼:419308
  • 面積:6.47平方千米
  • 人口:2579人
  • 方言:漵浦四都話
  • 著名景點:門扇岩、狹溪江
  • 車牌代碼:湘N
建制沿革,人口民族,經濟概況,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1982年10月編寫的《漵浦縣地名錄》有載:“村有八條小路與外村相通,遠觀象八道門,故稱此地為八門”。但“上八門,下巴戶”是村名“八門”真正緣由。所謂“門”,其實就是一個四合院,八門就是八個供人居住的四合院。門內人口少者十幾,多都近百,甚至數百,均為同宗叔伯、兄弟。八門之完全形成,大概在明朝中期的成化、弘治年間,即公元1475年前後。
八門始於元初,歷史上一直屬於漵浦管轄。解放前屬北達鄉,與黃潭、寨頭同為18保。1952年6月,八門單獨設鄉。1956年7月,撤八門鄉併入橋江鄉。1961年10月八門分八門、新塘(上八門)兩個大隊,同屬大灣公社,兩大隊各設7個生產隊。1980年10月,改新塘大隊為立新大隊。1985年大灣公社改大灣鄉。1995年,撤大灣鄉併入橋江鎮,八門、立新同屬橋江鎮。
2016年全縣25個鄉鎮向縣人民政府提交的建制村合併方案均已獲批。根據漵浦縣區劃改革辦提供的資料:
八門村、立新村成建制合併設立八門壠村。新設立的八門壠村轄1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6.47平方千米,總人口2579人,村部設原立新村村部。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八門壠將續寫歷史,再創輝煌。
八門村

人口民族

宋末元初,張氏始祖震甫公父子由思蒙析居八門。在這之前,八門還是一個無人居信的荒野這地。明宣德年間,湯氏遷入;明成化年間,奠氏始祖俊一公由辰溪龍虎溪入居八門;向氏於康熙十一年遷入八門;舒氏由光緒年間由黃潭遷入。目前八門壠有張奠湯向等共十九姓,總人口2579人,其中張姓110人,奠姓412人,湯姓351人,向姓167人,舒姓97人,鄭姓80人,李姓75人,田姓70人,劉姓58人,黃姓65人,朱姓23人,謝姓22人,曾姓16人,馬姓14人,楊姓13人,周姓13人,武姓6人,陸姓4人,樊姓4人。五百年來,十九姓人同村而居,人口發展,居宅漸近,彼此相互滲透,歷來總是和睦相處,團結合作,親如兄弟一家,從未聽說有宗族姓氏大矛盾和爭鬥。
另:奠姓為全國人口很少的姓氏之一,全國可能有近10000人,均與八門村奠姓同宗同源,如欲詳細了解可百度搜尋“奠氏網”。

經濟概況

八門壠是一個東西兩面夾山,北寬南窄的山丘之地,現兩村共有田1500餘畝,旱地800畝,山林2400多畝,主產稻穀、大小麥、高粱、玉米、大豆、綠豆等作物,以及柑桔、桃、棗、西瓜、香瓜等瓜果。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為主的經濟較落後的南方丘陵之村。境內無大河經過,是一個缺水的地方,但勤勞的八門人先後建有立新水庫、牛角沖塘、新塘等大小水庫、山塘156座。特別是1976年建成的中型水庫杉木塘(村東北6里)使80%的水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良田。
八門交通方便,各村組均通了水泥路。鄉道512穿壠而過,每天有多次班車通岩家壠至橋江。向南2公里從橋江可上婁懷高速通達全國,從漵浦火車站可坐火車到全國各地。
90年代起,兩村村民開始大規模外出打工,常年在外打工人數在1000以上,占主要勞動力的80%以上。預計現在每年的勞務收入在3500-3800萬元。他們當中的優秀的在外辦工廠當老闆經理的有20多人。自改革開放以業,兩村新建樓房380多棟,橋江到岩家壠寬敞的水泥公路穿壠而過,公路兩邊新樓林立,儼然如集鎮街市,過去的窮鄉僻壤,如今已換了新貌。開放的八門壠歡迎大家回鄉創業。

歷史文化

元末明初,張姓人就在八門辦有學校,據說明朝南陽太守鄧少谷小時就在八門讀過書,他是八門湯姓人的外甥。到了清代,八門更是出不少的讀書人。到了民國,村中奠世禎、張成鼎等革舊揚新,建八門鄉國民國小,為全縣11所公立國小之一,培訓了一大批知識人才,張克樹、張子仲、張克基在50年代就考下重點本科,成了大學的領導、教授和工廠的總工程師。從此,尊師重教成風,紅泥地成了產生老師的沃土。解放初,八門又辦了夜校開展文化大掃盲。1968年八門國小一分為二建立了立新國小和八門國小。同時由向明、奠自江等在八門辦起了八門中學,共四個班。但第二年就連老師和學生全部轉調到大灣中學,帶動大灣中學辦了六中國中班。1975年,又在立新村的白毛建起新校舍,成立白毛中學,也叫農科隊,曾一度引起縣教委的關注,但不到兩年,也撤了。自2000年後由於生源減少,八門、立新兩座國小停辦,學生全部轉入大灣學校就讀,或者到橋江鎮國小、中學就讀。
自新中國成立後,八門有365人成為國家機關、企事業的工作人員,其中許多人是先進工作者和模範,有的是高級工程師、高等院校的領導,還有全球著名跨國公司的高管。八門歷來是一個出教師的鄉村,無論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後,村中教師之多,為周邊村所遠遠不及,僅解放後,正式國家大中國小教師就有70多人,其中大學教授就有5人,研究生導師2人。

風景名勝

八門風光-遠眺門扇岩八門風光-遠眺門扇岩
八門風光八門風光
八門風光-猴子岩八門風光-猴子岩

著名人物

抗日戰爭中,張詩林在保衛常德戰役中,腦漿溢出仍駕駛坦克衝擊敵陣,英勇犧牲;抗美援朝中,八門有12人入朝作戰,湯生龍、奠萬堂捐軀朝鮮;1979年,有7人參加對越反擊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