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第4縱隊

八路軍第4縱隊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有兩支部隊先後使用過這一番號。1941年皖南事變後,第4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4師。

基本介紹

正文,

正文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有兩支部隊先後使用過這一番號。1938年5月,八路軍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開展冀東敵後游擊戰爭,創建以霧靈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以第120師雁北支隊和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組成的1個支隊,於平西(今北京以西)齋堂、杜家莊地區合編為第4縱隊,宋時輪為司令員,鄧華為政治委員,下轄第11、第12支隊和獨立營、騎兵大隊,共5000餘人。6月初,第4縱隊由平西出發,取道平北,向冀東挺進,沿途連克昌平、延慶、興隆等縣城。縱隊除留下兩個大隊在平北堅持和發展游擊戰爭外,主力於6月下旬進抵薊縣以北的將軍關、靠山集、下營地區。7月,第4縱隊配合中共冀熱邊特委發動和領導了冀東20餘縣及開灤煤礦共20多萬人的抗日武裝暴動,並建立了約10萬人的抗日武裝。第 4縱隊和冀東人民抗日武裝一起,先後攻克平谷、薊縣、遷安、玉田、樂亭、盧龍等縣城,控制了冀東廣大村鎮,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10月,第4縱隊和冀東人民抗日武裝,留下少數部隊堅持冀東抗日游擊戰爭,大部轉移平西整訓。在西移途中,由於日偽軍的圍追截擊,冀東人民抗日武裝遭受較大損失,一部返回冀東,一部隨第4縱隊撤至平西抗日根據地。1939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以第4縱隊為基礎,在平西地區成立了冀熱察挺進軍,蕭克任司令員,並組成軍政委員會,統一指揮平西、平北和冀東的抗日游擊戰爭。第 4縱隊番號即行撤銷。
1940年5月,為發展華中的抗日力量,八路軍第2縱隊第344旅、新編第2旅主力奉命由冀魯豫邊區南下豫皖蘇邊區。7月,與新四軍第6支隊(欠第4總隊)於渦陽縣新興集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彭雪楓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治委員,新編第2旅改為第2旅;第344旅改為第4旅,其第687、第688、第689團改為第7、第8、第9團;第 6支隊第1、第2、第3團編為第5旅;第 6支隊第1、第3總隊編為第6旅;另設1個游擊司令部。同年8月,第2旅和第7團編入第5縱隊。1941年皖南事變後,第4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4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