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第三縱隊

八路軍第三縱隊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紅軍團長孟慶山等到冀中,在中共平漢線省委、保東特委(後改稱保屬省委、冀中省委)領導下,通過培訓軍事骨幹,將當地民眾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組建成河北游擊軍。10月14日,國民黨軍第53軍第388旅第691團團長呂正操(共產黨員)率部南撤途中,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關於回師北上抗日的指示,脫離國民黨軍,在河北省晉縣小樵鎮舉行抗日誓師,改稱人民自衛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路軍第三縱隊
  • 團長:呂正操
  • 建立時間:1937年10月14日
  • 人數:6.6萬餘人
  • 位置:冀中
初期發展,精簡整編,

初期發展

上述兩支部隊互相配合,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游擊戰爭,創建了冀中抗日根據地。1938年春,冀中地區抗日武裝和晉察冀抗日義勇軍第5、第8支隊等部組成兩個團及回民教導隊,編入人民自衛軍。在此期間,冀中軍民挫敗日軍對冀中地區的第1次春季“掃蕩”,並參加破擊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的作戰。至4月,冀中抗日根據地逐漸鞏固,共建立了38個縣的抗日政權和各種民眾抗日救亡組織;人民自衛軍發展到12個團、1個游擊師、3個游擊支隊,河北游擊軍將較穩定的部隊編為9個團、1個游擊師、4個路。兩支部隊共6.6萬餘人。
八路軍第三縱隊

精簡整編

1943年2月,第3縱隊再次進行精簡整編,部隊編為6個主力團和11個地區隊(有的仍保留團的番號)。警備旅劃歸八路軍第129師建制,新編的6個主力團,臨時分別編入晉察冀軍區第1、第3、第4、第11軍分區。3月,部分地區隊返回冀中地區,進一步開展恢復根據地的鬥爭。至5月底,恢復和開闢了50多小塊游擊根據地,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6月以後,發起青紗帳戰役。8~9月,為準備應付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保衛黨中央,呂正操奉命率6個團赴晉西北地區,後編入晉綏軍區建制。8月24日,中共晉察冀分局與晉察冀軍區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撤銷第3縱隊暨冀中軍區番號,其機關併入晉察冀軍區機關,軍分區由晉察冀軍區直接指揮,繼續堅持冀中平原的抗日游擊戰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