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義學

八旗義學,童學名。清前期為普及一般旗人子弟教育,於八旗官學之外所增辦的學堂。原為照顧無力延師及齡學童得以入學而設。康熙三十年(1691),以佐領為單位各創立一學,以稱義學。雍正二年(1724),以八旗左右兩翼各設兩學,一為滿漢書兼讀,一為專讀漢書。六年(1728),擴大為八旗各一所。七年,以漢軍子弟學習滿書甚屬緊要為由,令八旗漢軍各設“清文義學”一所。此後,八旗滿洲每甲喇(參領)、蒙古每旗亦相繼仿設各一所(蒙古生徒兼學蒙古書、蒙古語)。義學特點:生童無限額,年齡亦不拘,無膏火費用供給,學堂經費不充裕,教習中多用閒散官員、筆帖式及前鋒、護軍、領催等。乾隆二十二年(1757),高宗弘曆以八旗義學徒有虛名,諭令裁撤,惟留清文義學若干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