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端(詞語)

兩端(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兩端,指事情的始終、本末;兩個極端,即過與不及。見《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端
  • 拼音:liǎng duān
  • 注音:ㄌㄧㄤˇ ㄉㄨㄢ
  • 出處:《論語·子罕》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解釋

(1)指兩頭;兩個方面。
(2)指兩可的態度。

引證解釋

1. 事物的兩個頂端;兩頭。
孔穎達疏:“兩端,終始也。” 宋 王禹偁《大閱賦》:“出遊兵以定兩端,握奇數而制四面。”《元史·禮樂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韋為表,實之以糠。拊其兩端,以相樂舞節。”
2. 謂兩個極端。
《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鄭玄 註:“兩端,過與不及也。”
3. 猶兩者。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宋書·律曆志中》:“古之為歷者,鄧平能修舊制新, 劉洪始減《四分》,又定月行遲疾,楊偉斟酌兩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積分設差,以推合朔月蝕。” 唐 歐陽詹《江夏留別華二》詩:“鄉路我尚遙,客游君未回。將何慰兩端,互勉臨岐杯。”
4. 指游移於兩者之間的態度。
史記·魏公子列傳》:“ 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晉書·王浚傳》:“及趙王倫篡位,三王起義兵, 浚擁眾挾兩端,遏絕檄書,使其境內士庶不得赴義。” 宋 無名氏《儒林公議》卷下:“ 世衡知城事,寨下屬羌率持兩端,向背不常。” 清 魏源《聖武記》卷五:“上以第巴始終反覆持兩端,乃追還其使。”
5. 猶兩種、兩類。
荀子·正論》:“而聖王之分,榮辱是也。是有兩端矣:有義榮者,有埶榮者,有義辱者,有埶辱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