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詩會

2011年6月5日,兩岸詩歌高端論壇在海口舉行。兩岸23位參會詩人聯名簽名發表了《海南紀要:創造中國新詩的現代性》。2011年兩岸詩歌高端論壇強調新詩的發展要回歸中國,創造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美學色彩的當代詩歌。

2012兩岸詩會是在2011年兩岸詩歌高端論壇基礎上舉辦的一次更高規格、更有影響的兩岸詩歌盛會。兩岸詩人們以“詩歌與美麗中國”為主題,共同探討如何復興詩歌以建設美麗中國,再次擴大了瓊台兩地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2013年12月28日至2014年元旦,2013兩岸詩會在海南舉行。至此,兩岸詩會已經連續舉辦了3屆,兩岸詩會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從建設美麗中國到再造詩意中國,兩岸詩會堅持從人文的角度,審視社會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和人的內心的影響,呼喚用文化的力量,來提升生活的質量和品位。環保、鄉愁成為貫穿2013兩岸詩會的兩大主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岸詩會
  • 地點:海南
  • 兩大主題:環保
  • 時間:2011年6月5日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

2011年

海峽兩岸詩歌朗誦會
2011年6月2日,由海南省台辦、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海南省文聯等單位主辦,海南大學海南省作家協會協辦的“兩岸詩歌高端論壇”以海峽兩岸詩歌朗誦會的形式在海南大學拉開帷幕。詩歌朗誦會分為“愛與情”、“我們的生活”、“自然與美”等幾大篇章,將《一朵青蓮》、《詩的歲月———給蓉子》、《梅花酒》等十多首詩作呈現給觀眾。受邀參加論壇的著名台灣詩人伉儷、83歲高齡的羅門和蓉子在現場接受主持人採訪時,其詩意且幽默的語言讓觀眾掌聲、笑聲不斷。管管、焦桐、張檸、陳仲義、李少君、遠岸等20多位瓊台及內地著名詩人、學者的參與,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作,加上穿插其中的海南大學師生精彩的表演,令詩歌朗誦會驚喜連連。。
詩會論壇開幕式詩會論壇開幕式
海南紀要
2011年6月4日,首屆“兩岸詩歌高端論壇”結束。來自兩岸的近40位詩人參會,羅門蓉子李少君楊克潘維譚五昌方明、林於弘、張德明、江非等23位參會兩岸詩人聯名簽名發表了《海南紀要:創造中國新詩的現代性》。全文如下:
從1917年誕生以來,中國新詩已經走過了90多年的發展歷程。90多年來,拋棄了古典詩歌既定的格律、文言與辭藻的中國新詩,始終在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特定身份。但由於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戰爭等因素的干擾,新詩一直為內與外的各種壓力所圍困,新詩的探索和努力不斷被打斷。在全球化的歷史語境下,奠立中國新詩的審美個性,創造中國新詩的現代性,打造屬於這一文學文體的精神品位,讓中國新詩成為世界詩歌森林中的一顆參天大樹,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在兩岸詩人、詩評家的共同思考和探討下,我們形成如下共識:
中國新詩應回歸“中國”。90多年來,中國詩人始終都把西方詩人作為最好的老師在頂禮膜拜,把西方詩歌作為最高的美學範例進行模仿與借鑑。在中國新詩作品中,我們隨處都可以西方詩歌的蹤影,不少新詩作品其實正是西方詩歌的中文版,不少詩人把成為“中國的普希金”、“中國的里爾克”、“中國的奧登”等作為自己的詩歌理想與目標。中國新詩在追隨西方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了,因為一味追隨西方,中國新詩長期以來缺乏對自我身份的主動建構,長期以來都沒有自己的獨特美學標籤,中國新詩在世界詩歌舞台上也一直未能展現自己的曼妙身影,沒有發出自己獨特的藝術之聲。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大幕已經拉開,中國新詩即將走向自己的百年華誕的歷史性時刻,我們主張,中國新詩首先要回歸中國傳統,要塑造自己的中國趣味和中國品格,要將呈現“中國性”作為審美表達的最高目標。
中國新詩應建立自己的現代性。中國新詩不是西方詩歌的中文版,中國新詩的現代性因此不能完全等同於西方現代性,中國新詩的現代性是中國人的審美思維與現代性歷史境遇的碰撞,是當代中國人的生命經驗與現代意識、現代精神立場、現代價值體系的有機結合,是中國詩人長期實踐和探索而產生的創造性成果。中國新詩的現代性一定要有民族性,中國新詩的現代性里應該有民族文化的因子,中國詩人應該在民族文化的基點上去接收現代精神信息,去吸收和消化現代性成果。中國新詩的現代性又是民族性與時代的聯姻,因為有民族性的文化根底,中國新詩的現代性便擺脫了一些空乏的、陳腐的現代文明副產品,而呈現為高雅、典麗、純淨、清朗的美學質地。同時,在一個全球化時代,世界各種文化的交匯和融合,中國新詩的現代性又擺脫了民族主義的狹隘與偏見,呈現為開放、自由、多元的藝術格局。
中國新詩應重建自己的傳統意識。中國新詩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意味著它的生成與發展始終與過去連在一起,也與未來連在一起。中國新詩是接過了古典詩歌的接力棒而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前行的精神火種,古典詩歌的光芒萬丈是中國新詩享用不盡的精神資源和文化財富,中國現代詩人不應該數典忘祖,而應該格外珍惜和尊重古典詩歌傳統。西方詩歌給中國新詩的發展不斷注入了新的血液,西方詩歌也是中國新詩的重要傳統。歷經90多年發展歷史的中國新詩自身也建構起了某種傳統,這種傳統的存在,使中國新詩成為一種有歷史淵源又包容並蓄的文學體式,當代中國新詩應該積極地繼承和借鑑90年來的詩歌創作成果,在既有的詩歌傳統上繼續前行。牛頓說,“如果認為我看得更遠的話,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國新詩的三大傳統已經匯成了一個精神的巨人,當代中國新詩只有站在這個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占有更為廣闊的天空。
因此,最重要的是創造,創造意味著既不機械地盲從傳統,又不是模仿抄襲西方。創造,就意味著其內容和形式都是全新的,是包容過去又不同於過去。實際上,無論中西,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創造都是如此。,它來源於傳統又高於傳統,它並不否定過去,但它所呈現的,一定是嶄新的,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和整個世界的——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2012年

2012兩岸詩會概況
為落實《瓊台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協定》,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兩岸文化交流成果,促進兩岸文學發展繁榮,提升海南國際旅遊島文化內涵,由海南省委宣傳部、省台辦、省文體廳、省文聯、《詩刊》社等聯合主辦的2012兩岸詩會,於2012年11月22日至25日在海南舉行。
本次詩會是由瓊台兩島文化名人共同提議、在2011年兩岸詩歌高端論壇基礎上舉辦的一次更高規格、更有影響的兩岸詩歌盛會。詩會邀請了台灣、澳門及大陸的著名詩人、詩評家、翻譯家、學者共60多名嘉賓參加,包括羅門舒婷、雨弦、李小雨等著名詩人為詩會助陣。
本次詩會共設定了三大主題活動:以“美麗中國”為主題的兩岸詩歌交流論壇在海口舉行,嘉賓們就如何復興詩歌以建設“美麗中國”展開熱烈的探討;“跨越海峽的呼喚”兩岸音樂詩會在海南省歌舞劇院舉行,參會詩人們親自登台朗誦自己的作品,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節目主持人李紅、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等一批知名藝術家現場演繹現當代著名詩篇,晚會上還頒發了兩岸詩歌桂冠獎;參加本次詩會的嘉賓前往保亭,在檳榔谷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示範項目等地開展採風活動,體驗海南獨特的民俗風情和民族文化。
2012兩岸詩歌高端論壇
2012年11月23日上午,以“詩歌與美麗中國”為主題的2012兩岸詩歌高端論壇在海口舉行,來自台灣、澳門和內地的著名詩人羅門、舒婷、姚風、雨弦、李小雨、李少君等60餘位詩歌界代表參加,共同探討如何復興詩歌以建設“美麗中國”。會上,與會詩歌界代表們暢所欲言,就如何復興詩歌以建設“美麗中國”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同時,兩岸詩人也將共同努力,為詩意生活在美麗中國加油。
世界華文詩人協會會長羅門:”美麗的中國就要用美麗的詩歌藝術來帶動,因為它付給了真正的,一個具體的真正美的內容,給予它的國民,它的國民就(提升)到整個國家,所以國家才會有美的國魂“。
中國詩歌學會副主席李小雨:”什麼叫美麗中國,它的標準是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是人的心靈的美麗,善良,有理想,有人文情懷,而詩歌是最符合表現人們心靈的,它是最美麗的,因為詩可以表現,可以訴說,可以撫慰,可以提升
2012兩岸音樂詩會
2012年11月23日晚,“跨越海峽的呼喚”2012兩岸音樂詩會在海南省歌舞劇院隆重舉行。中央台辦葉克冬副主任專程出席觀看了演出,省委副書記李憲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俊,副省長符躍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海波,省政協副主席張海國等省領導也出席並觀看了演出。羅門、舒婷等兩岸詩會嘉賓應邀到場。此次音樂詩會在開場舞《報春鳥》中拉開序幕。共分為“天”、“地”、“人”、“和”四個部分。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節目主持人李紅、著名配音演員童自榮等一批知名詩歌朗誦藝術家登台為現場觀眾演繹現當代著名詩篇。李紅朗誦了潘維的詩歌《立春》,童自榮老先生朗誦了台灣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愁》和《民歌》。朗誦藝術家精湛的朗誦藝術和現場感染力以及對情感真摯的表達,贏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2012兩岸音樂詩會2012兩岸音樂詩會
2012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2012年11月23日晚,在“跨越海峽的呼喚”2012兩岸音樂詩會晚會舉辦期間,中央台辦葉克冬副主任、海南省委副書記李憲生向兩岸詩人羅門舒婷、顏艾琳、潘維頒發了兩岸詩歌桂冠的獎項。授獎詞中寫道:“羅門先生,台灣現代主義詩歌巨擘;舒婷女士,朦朧詩代表詩人之一;潘維先生,江南詩歌的代表性詩人;顏艾琳女士,台灣中生代詩歌的代表詩人之一。以上四位詩人,鑒於其各自卓越的詩歌技藝和創作成就,以及對兩岸詩歌和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特授予四位詩人2012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2013年

2013兩岸詩會概況
2013年12月28日,以“瓊台兄弟情,兩岸一家親——詩意中國”為主題的2013兩岸詩會在海南海口拉開帷幕。余光中、羅門等來自台灣、港澳和大陸的60餘位詩人及藝術家就如何傳承發揚中華詩歌文化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詩會期間舉辦了2013兩岸詩歌高端論壇、2013年兩岸詩會桂冠詩人頒獎禮暨《鄉愁》交響音樂詩歌晚會、兩岸詩人講學等活動。
2013《鄉愁》交響音樂詩歌晚會
2013年12月29日晚,以“瓊台兄弟情,兩岸一家親—詩意中國”為主題的2013兩岸詩會頒獎禮暨《鄉愁》交響樂詩會在海南省歌舞劇院舉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海南省政協主席於迅,海南省委副書記李憲生,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俊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
《鄉愁》交響樂詩會以交響樂、女聲獨唱、詩歌朗誦、二胡協奏、鋼琴協奏多重演繹的鄉愁主題,使兩岸詩意在海南島的夜空里久久迴蕩。交響樂詩會上,余光中先生親自朗誦了《鄉愁》,還用“家傳”朗誦方法朗誦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鄉愁》的曲作者、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晁岱健說:“談到鄉愁,可以說人人都有鄉愁,為什麼余先生的《鄉愁》從70年代到現在流傳得那么久遠,感動著幾代人,我認為原因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鄉愁,特別是離家鄉越遠,這個鄉愁更深;離開家鄉的時間越長,這個情更重。”
2013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2013年12月29日晚舉行的兩岸詩會上,台灣現代主義詩歌代表著名詩人余光中;“九葉”詩派中重要成員女詩人鄭敏;葡萄牙總統勳章得主,澳門文化局副局長著名詩人姚風;西部詩歌代表性詩人閻安,榮獲2013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余光中、鄭敏等榮獲2013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余光中、鄭敏等榮獲2013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2013兩岸詩會講座
2013年12月31日,兩岸詩會講座在瓊州學院舉行,這是詩會自2011年舉辦以來首次走進高校。
兩岸詩會走進瓊州學院兩岸詩會走進瓊州學院
海南省台辦主任劉耿、海南省文聯專職副主席李少君、瓊州學院黨委書記韋勇等領導出席本次活動。劉耿在致辭中表示,首次將講座放在中國最南端的大學,青春點亮激情,希望詩歌閃耀中國。韋勇代表瓊州學院的師生們對兩岸詩人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敬意。他表示,那灣淺淺的海峽,早已經不能阻隔兩岸文化的交流。青年學子懷著對詩人的敬意,肩承著文化傳承的重任,希望大學生們多讀書,多讀詩歌,汲取中華文化的精華,迎接詩意的2014年。詩會講座由著名詩人、2012年兩岸桂冠詩人潘維主持,著名詩人余光中舒羽參加。
余光中先生從詩體、古詩、新詩等多個方面講述了詩歌的情況。他在講座中多次提到蘇軾,自認為“長做嶺南人”也有幾分愜意。他對自己的詩歌、散文等進行了相關闡述。他表示自己已經從“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轉變為“詩歌、散文是兩隻眼睛”,才能將看到的形象立體化。
余先生為學生簽名余先生為學生簽名
講座中,余光中先生與瓊州大學的學生們親密互動。他不僅分享了自己創作《鄉愁》的點滴,也針對大學生在文學創作多方面的問題予以解答。余光中先生言辭幽默,早已經被年輕學生的熱情所感染,顯得格外有活力。他希望大學生多從古典詩詞、文學中汲取營養,不僅能夠增強自己的文學素養,也能提高內涵。

2015年

2015兩岸詩會概況
2015年兩岸詩會將於12月4日至8日在海南舉行。包括北島、鄭愁予、張默等在內的海峽兩岸、港澳56名著名詩人、社會名流參加。
本屆詩會以“詩意中國”為主題,設五大主題活動,包括兩岸詩會高端論壇、兩岸詩會新詩新書發布會、2015兩岸音樂詩會暨桂冠詩人頒獎典禮、“尋找海南文化之美”採風活動、兩岸詩人開展“詩歌進校園進課堂”活動以及捐贈書籍公益活動。
據介紹,包括北島、鄭愁予、張默、秀實、姚月、李笠、陳萬好、雨弦、李長青、翟永明、歐陽江河、李少君、谷溪、閻安、李建軍、蔡天新等在內的詩人學者將參加詩會。
2015《詩意中國》交響音樂詩歌晚會
2015年“詩意中國”兩岸詩會活動在海南省歌劇院舉辦兩岸音樂詩會暨桂冠詩人頒獎禮。著名詩人鄭愁予、張默、北島、翟永明、歐陽江河榮獲 2015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江丙坤,中共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 俊,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郭山輝為五位詩人頒獎。
詩會當晚,徐濤、方明、徐濤、羅大明等眾多朗誦名家吟誦了台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鄭愁予的《錯誤》、更有演員秦嵐與歌手魯向卉傾情演繹大陸詩人木心的《從前慢》、戴望舒的《雨巷》、海子的《面朝大海出暖花開》、詩人北島的《回答》等十餘首優秀詩歌,或深情、或激昂、或憂傷、或振奮,帶給現場觀眾一場充滿詩歌美與魅力的視聽盛宴,也是一次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洗禮。
2015年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著名詩人鄭愁予、張默、北島、翟永明、歐陽江河榮獲 2015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
2015年“詩意中國”兩岸詩會活動在海南省歌劇院舉辦兩岸音樂詩會暨桂冠詩人頒獎禮。著名詩人鄭愁予、張默、北島、翟永明、歐陽江河榮獲 2015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江丙坤,中共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 俊,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郭山輝為五位詩人頒獎。
2015年兩岸詩會2015年兩岸詩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