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態學

全球生態學

全球生態學(Global Ecology)是指研究整個地球生態問題的生態學,又稱生物圈生態學。不僅涉及大氣圈、水圈(包括海洋)、生物圈和岩石圈,還涉及工業與能源管理,森林砍伐和種植等社會經濟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生態學
  • 外文名:Global Ecology
  • 別稱:生物圈生態學
  • 時間:2003年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圖書,主要內容,目錄,

研究背景

由於人類活動在近百年來對生物圈的影響迅速增加,出現一些影響全球甚至威脅人類生存的跡象,諸如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被破壞、酸雨等,因而對地球這個生命維持系統的基本過程和性質的了解,已成為未來幾十年的重大科學問題。
地球女神或蓋阿假說認為,地球表面的大氣組成、地表溫度、酸鹼度和海水的化學組成是受地球上生命總體所主動調節的,即當它們受自然條件干擾(如太陽輻射量增加、地震、火山爆發、大陸漂移等)和人類活動破壞(如工業污染、森林濫伐等)時,生命總體就會通過其生長和代謝對這些變化作出反應和調整。
達爾文進化論認為生物進化是對基本上變化不大的環境的適應過程,所以地球女神假說與進化論思想有著明顯的不同。

研究目的

全球變化研究涉及諸多學科,規模巨大,需用現代遙感技術和高級計算機系統才能在全球範圍進行。1986年在國際科聯組織下開展的“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 IGBP)”的全球變化研究,目的是了解全球性的變化過程和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圖書

作者:周廣勝,王玉輝
出 版 社:氣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12-1
I S B N:9787502936877

主要內容

本書是著者多年來從事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外全球變化研究相關成果的集成。本書以當前全球生態領域內普遍關注的“問題、現象、過程及趨勢”為核為,系統地介紹了全球生態學形成與概念、全球變化的證據與原因、氣候變化預測的方法與不確定性、全球變化的植物生理生態學、陸地生態系統生產力、氣候-植被分類、全球變化的陸地樣帶、全球碳循環、生物圈模型,以及生物圈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適應對策。本書內容涉及植物生理生態機制、中尺度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巨觀範疇的氣候-相被格局與演變等不同時空尺度與層次;總結了當年全球生態學研究中的主要生物圈模型,包括遙感驅動的陸地碳循環模型、生物地球化學模型和全球植被動態模型;介紹了全球生態學的主要研究方法與技術,包括生理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與技術、陸地碳通量觀測方法以及全球變化的陸地樣帶。
全球生態學全球生態學
本書是對近20年來全球生態學研究領域最新研究進展的一次較大的學術思想集成,對當前人類關於全球變化的認知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有著獨到而精闢的分析。本書可作為生態學、大氣科學、環境科學、地理學、遙感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教材,亦可供從事相關研究的專業研究人員參考,尤其是對從事全球變化研究的科技人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決策人員富有裨益。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全球生態學的概念
1.2 地球系統
第2章 全球變化
2.1 全球變化的定義
2.2 氣候變化的證據與原因
2.3 大氣成分變化的證據與原因
2.4 土地利用變化的證據與原因
第3章 氣候變化預測
3.1 氣候變化的預測方法
3.2 大氣環流模式
3.3 未來氣候預測的不確定性
第4章 植物生理生態學
4.1 研究方法與技術
4.2 植物對CO2濃度升高的生理生態回響
4.3 植物對水分變化的生理生態回響
4.4 植物對溫度變化的生理生態回響
4.5 植物對CO2濃度與水熱變化協同作用的生理生態回響
4.6 植物對UV-B輻射變化的生理生態回響
第5章 陸地生態系統生產力
5.1 生物生產力概念及其發展
5.2 生物生產力模型
第6章 氣候-植被分類
6.1 氣候-植關係的意義
6.2 氣候-植分類研究
6.3 中國植被的分布格局
6.4 中國氣候-植被分類研究
第7章 全球變化的陸地樣帶
7.1 全球變化陸地樣帶提出的背景
7.2 全球變化的中國東北樣帶
7.3 中國東北樣帶的研究進展
7.4 中國東北樣帶研究展望
第8章 碳循環與氣候變化
第9章 全球碳庫
第10章 陸地碳通量
第11章 全球變化的生物圈模型
第12章 全球碳收支
第13章 生物圈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適應對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