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落腔

內黃落腔

內黃落腔是河南一種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中國河南北部安陽、內黃、清豐一帶,內黃落腔是武安落子的一個支流,約在晚清時期的同治三年(1864),武安落子傳入內黃,後同當地語言,民歌相融合,逐步發展為具有內黃鄉土風貌的劇種。以其曲調輕快歡樂,故名又叫“樂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黃落腔
  • 性質:河南稀有傳統戲曲劇種
  • 分布地區:中國河南北部安陽
  • 起源:清末
起源,現狀,

起源

落腔是河南省的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原名“落子腔”,解放後曾改為“樂腔”。據藝人相傳,晚清時期,同治三年(1864)武安有位叫“假媳婦”的藝人來到河南內黃縣唱武安落子,與當地一位姓趙的藝人共同組班唱戲,後同當地語言,民歌相融合,逐步發展為具有內黃鄉土風貌的劇種,發展成為內黃落腔。
主要伴奏樂器為皮胡、竹笛等。唱調有平板、二板、三板、流水、懈板、捻板等,游場音樂類似河南曲子。劇目多為家庭生活小戲,如《藍橋會》、《安安送米》等,文詞通俗,表演富有鄉土生活氣息。

現狀

落腔由武安落子的曲調發展而成的,以其曲調輕快歡樂,於是,在20世紀50年代曾改名為“樂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