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活檢術

內鏡下活檢術

內鏡下活檢術是通過內鏡取活組織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消化內鏡檢查的重點是發現病灶並作出相應診斷,因內鏡下肉眼形態判斷與疾病本質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故必須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鏡下活檢術
  • 麻醉方式:靜脈麻醉或利多卡因咽部表面麻醉
  • 適應症:良、惡性疾病的鑑別診斷
  • 禁忌症:出血傾向、毛細血管擴張症患者等
麻醉方式,術前準備,適應證,禁忌證,手術步驟,注意事項,術後併發症,術後護理,

麻醉方式

選擇靜脈麻醉或利多卡因咽部表面麻醉。

術前準備

(1)參照相關消化道內鏡檢查術(胃、腸鏡)前準備要求進行(禁食/腸道準備)。應常規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心電圖等。
(2)術前停用抗凝藥3~7天。
(3)操作者應了解患者的病史、體徵及可能的相關檢查結果。
(4)操作者應向患者充分告知操作的過程以及可能的併發症,取得患者同意,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適應證

1.消化道腫瘤的確診,判定組織學類型、浸潤範圍等。
2.良、惡性疾病的鑑別診斷。
3.消化道良性病變病理診斷,如潰瘍的炎症、萎縮、腸上皮化生等。
4.幽門螺桿菌的診斷。

禁忌證

1.有出血傾向者。
2.靜脈曲張及血管瘤患者。
4.出血後裸露血管殘端者。
5.口服抗凝藥或抗血小板藥物未停藥者。

手術步驟

為獲取正確的病理學診斷,選擇在適當部位行活檢取材最重要,根據病灶形態不同,採用不同的取材方法。隆起型病灶應在頭端及基部的不同方位取材;潰瘍凹陷型病灶在邊緣取材,尤其應包括內側部深取、多取活組織;疑為腫瘤者,在交界處取材最適宜,標本中的癌組織與非癌組織均取到最理想。不同部位取材應置於盛有固定液的不同器皿中,並貼上相應部位的標籤,及時送檢。

注意事項

避免在潰瘍中央取材,因潰瘍中央常為壞死組織,且易誘發出血和穿孔。

術後併發症

1.出血和穿孔
發生率低,前者是由於深取、重複取活組織或誤取到血管而發生,後者可為即時或遲發性穿孔,應緊急處理。
2.其他
疼痛、糜爛、潰瘍或發熱、菌血症等,常可自愈,必要時對症處理。

術後護理

嚴密觀察病情,監測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徵,觀察有無嘔血、便血,注意有無併發症出現,如出現遲發性出血、潰瘍、穿孔等併發症,給予積極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