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工作模式

Bowlby認為在個體和依戀對象的實際交往中形成了個體和依戀對象之間的內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IWMs),它是對早期依戀經驗的內部表征。內部工作模式最初是基於年幼兒童對依戀對象的行為的預期而建立的,之後逐漸發展成為包括兒童自身、依戀對象、對各種關係經驗的解釋,以及如何與他人交往的決策規則等內容極為廣泛的表征。內部工作模式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一個是依戀對象,指的是當嬰兒需要時看護者是否是可得的、敏感的和有反應的;另一個是嬰兒自身,指的是嬰兒認為自我是否有價值或值得關愛和看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部工作模式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1.內容與結構,2.測量方法,

1.內容與結構

依戀安全感通過兒童不斷發展的有關社會的心理表征(內部工作模式)影響著心理發展。借鑑於Craik對心理模型的描繪和經典的客體關係理論,Bowlby將內部工作模式描述為一種動態的表徵結構,它來自於關係經驗並且影響兒童對依戀對象的反應性(Bretherton&MunhoUand,1999)。他還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內部工作模式會成為一種解釋性的過濾器,兒童(和成人)按照與先前經驗和期望相一致的方式來重新建構對新經驗和新關係的理解。當兒童在選擇新同伴以並產生行為時,都是按照符合早期依戀關係的那種方式進行的,而這又反過來證實了那些預期(Thompson,2004)。從這個意義上講,內部工作模式搭建了一座橋樑,將嬰兒早先體驗到的不同養育方式與信念、期望的發展聯繫起來,這些期望與信念又影響到後續的親密關係中的活動(Bretherton&MunhoUand,1999)。但Bowbly的內部工作模式的概念不是一個確切的理論結構,它缺乏指導和限制理論套用所需要的特異性。Hinde ( 1988)也指出,內部工作模式的概念更多的被用做一個概念性的隱喻,而不是特定的認知結構。也皆因於此,對內部工作模式的探索大多停留於理論思辨及構想方面。

2.測量方法

對於依戀的測量普遍在兩種水平上進行。一種是基於行為的,經典的陌生情境程式,考察嬰兒和學步兒對依戀對象保持親近的行為策略。另一種是在表征水平的,以訪談為基礎的測量方法。成人依戀訪談就是一種推測成人在嬰兒期的陌生情境依戀模式的方法,要求個人敘述和反省兒時與依戀有關的關係和經驗,考察話語的連貫和一致性。
隨著對這兩種經典測量方法的研究與再創造,研究者針對己有語言能力的被試,如學齡前期和學齡期的兒童,已經開發出了內部工作模式的測量工具,大部分為基於半投射陳述法,考察兒童在各種活動中對不同材料的反應。這些測量方法基於這樣的假設:與依戀有關的圖畫或故事能夠喚起或誘發與依戀相關的活動,兒童對此的反應會投射出他們自己與依戀體驗有關的情感和信念,也就是說這個心理表征會反映或代表兒童的依戀組織。心理表征會通過一系列程式引出來,比如分離測試,家庭照片,家庭圖畫,聚焦依戀的玩偶遊戲程式,依戀故事補足任務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