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內蒙古草原站),前身為中國科學院內蒙古草原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站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白音錫勒牧場境內,站址地理坐標43°38′ N,116°42′ E。

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優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簡稱:內蒙古草原站
  • 地點:內蒙古
  • 氣候:內蒙古草原站
簡要介紹,發展目標,

簡要介紹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內蒙古草原站),前身為中國科學院內蒙古草原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站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白音錫勒牧場境內,站址地理坐標43°38′ N,116°42′ E。該站始建於1979年,1989年被確定為中國科學院院級開放站,1992年被確定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的重點站,2005年正式成為國家野外台站。
內蒙古草原站地處中國溫帶典型草原最具代表性的錫林郭勒地區,氣候屬於半乾旱草原氣候,地帶性土壤為栗鈣土;羊草群落(Leymus chinensis)和大針茅群落(Stipa grandis)是該區的優勢群落。錫林郭勒草原可利用的天然草原1783萬公頃,是我國重點牧區之一,當地的牲畜業比較發達,牲畜種類主要以羊、牛、馬等大型牲畜為主。
長期以來,監測、研究和示範是內蒙古草原站的三大核心任務,我站的工作也主要圍繞上述核心任務開展。
(一) 監測工作:長期堅持對我國典型草地生態系統各重要生源要素的監測和各類基礎資料的積累;目前,監測指標涉及溫帶典型草原生態系統的水分、土壤、大氣和生物等主要環境因子和生物要素,基礎資料已積累了27年。
(二) 研究工作:以內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草原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育和全球變化等方面的生態學基礎研究;(2)草原生態系統要素的長期動態監測和資料積累;主要包括:第一性生產力的格局和控制因子、不同營養級上生物種群的時空動態、表層和沉積層中有機物質積累的格局與調控、有機物質的輸入格局及其在土壤、地下水和大氣中的運移、以及區域干擾的格局和頻度等;(3)草原生態系統管理,特別是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退化沙化草地恢復與重建等方面的套用基礎研究。
(三) 示範工作:目前建立的5個試驗示範區,主要從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退化沙化草地的恢復與重建、人工草地的建植等方面開展試驗示範工作,各項示範工作均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展目標

內蒙古草原站長期發展目標:把內蒙古草原站建成國際一流的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使之成為我國溫帶草原區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培養造就高科技人才的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的基地。為我國草原生態學和資源、環境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野外試驗和研究平台,為我國草原生態系統最佳化管理提供示範模式和配套技術,為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巨觀決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