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抑制

內抑制

內抑制是指條件刺激重複出現而不伴隨非條件刺激的強化作用,而使條件反射逐漸消退的現象。這是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用語。內抑制為中樞神經系統高級部分所特有,是後天生活獲得的,也是在一定條件下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條件反射。

可分為:消退抑制條件抑制延緩抑制分化抑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抑制
  • 外文名:intercentral inhibition
  • 對稱:外抑制
  • 套用:生理學、心理學
定義,對稱:外抑制,

定義

內抑制指條件刺激重複出現而不伴隨非條件刺激的強化作用,而使條件反射逐漸消退的現象。由興奮過程轉化而來,原來能引起大腦皮質產生興奮過程的條件刺激轉變成抑制性刺激,引起大腦皮質產生抑制過程,使反射不出現。
內抑制屬於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用語。在原有條件刺激作用下,以前曾出現過興奮過程的那些皮質細胞發生了抑制。為中樞神經系統高級部分所特有,,是後天生活獲得的,也是在一定條件下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條件反射。可分為:消退抑制、條件抑制、延緩抑制和分化抑制。

對稱:外抑制

外抑制指的是在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中,內外環境出現了新的刺激,原有的條件反射就不出現的現象。不經過特殊訓練就會產生,屬於非條件抑制。產生原因是新刺激在大腦皮質引起一個興奮灶,按照負誘導的規律,對條件反射的皮質興奮灶產生了抑制。
當有機體正在進行某種條件反射活動時,一個額外刺激物突然起作用,在其神經中樞可能產生一個新的優勢興奮中心,而使原來正在進行的條件反射受到抑制,則稱之為外抑制。
外抑制的強弱程度取決於新刺激的強弱程度,新刺激越強,引起的外抑制就越強,反之則弱。例如,噼啪聲能明顯抑制唾液分泌條件反射,同時減弱運動條件反射;而強的刺激物——弱電流可同時抑制上述兩個條件反射。新刺激初次出現即起作用,如果反覆出現,則作用逐漸減弱以至消失或成無關刺激,但有時作用也較持久。一般剛建立的條件反射易受新刺激的影響而被抑制,而建立得很鞏固的條件反射不易受新異動因的影響而被抑制。對於兒童來說,年齡越小,條件反射越容易被新異動因所抑制。
沃爾特·雷克利斯在其“抑制論”中提出,他認為有效的外抑制可以遏制犯罪。如果外抑制無效,個人也許會因為不利的經濟條件的壓力而產生犯罪行為,或者因為與犯罪集團有某些聯繫而同流合污。對行為缺少明確的規定界限,破壞規章制度,缺乏使青少年效仿的楷模,崩潰的家庭生活,對青少年來說,都是缺少外抑制力的表現。但如果他有良好的內抑制力,則可能與此抗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