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記

入蜀記

《入蜀記》是南宋陸游入蜀途中的日記,共六卷,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入蜀記》將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觀、世情風俗、軍事政治、詩文掌故、文史考辨、旅遊審美、沿革興廢錯綜成篇,評古論今,夾敘夾議,卓見迭出,寄慨遙深。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末,作者由山陰(今浙江紹興)赴任夔州(今重慶奉節一帶)通判(知州的佐理官)。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運河、長江水路前往,歷時160天,五個多月,經今浙、蘇、皖、贛、鄂、渝六省市,於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達夔州任所。路上寫每日經歷(很少幾天只記日期而沒有記事),記一天經過什麼地方,遊歷或舟中所見,會見什麼人等。較多的是寫景物,寫觀感,間或考證古聞舊事。

《入蜀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中國遊記雖多,但多為短篇。《入蜀記》由陸游在入蜀途中創作的日記組成,全作雖不足四萬字,但在古代確已是長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入蜀記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遊記
  • 作者:陸游
文學特點,選段,原文,部分詞義,譯文,評價,作者簡介,

文學特點

《入蜀記》的寫作特色是將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觀、世情風俗、軍事政治、詩文掌故、文史考辨、旅遊審美、沿革興廢錯綜成篇,評古論今,夾敘夾議,卓見迭出,寄慨遙深。游池州,他援引歷史:北宋滅南唐,就是由於“首克池州,然後能取蕪湖、當塗,駐軍採石,而浮橋成。則池州今實要地,不可不備也。”游常州,生一派滄桑興亡之感:“又見梁文帝陵。文帝,武帝父也。亦有二辟邪尚存。其一為藤蔓所纏,若縶縛者。然陵已不可識矣!”游鄂州,由碑而引發對韓熙載的批評:“熙載大臣,不以覆亡為懼,……誇誕妄謬,真可為後世發笑。然熙載死,李主猶恨不及相之。君臣之惑如此,雖欲久存,得乎?”陸游亦史學家,此部遊記每於敘中夾史評、政論、軍略,借古諷今,以史鑑今,甚見其史家本色;此處良苦用心是告誡朝廷勿做南唐第二。寫小孤山之自然美後,筆鋒一轉:“但祠宇極於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遠在12世紀,陸游即在旅遊、審美實踐中提出以美的人文景觀匹配美的自然風景,這種江山人文相發揮的旅遊美學觀,無疑是旅遊美學與風景科學的精華。

選段

原文

七月
十四日,晚,晴。開南窗觀溪山。溪中絕多魚,時裂水面躍出,斜日映之,有如銀刀。垂釣挽罟者彌望,以故價甚賤,僮使輩日皆饜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魚。及飲之,水味果甘,豈信以肥故多魚邪?溪東南數峰如黛,蓋青山也。
八月
十四日,曉,雨。過一小石山,自頂直削去半,與餘姚江濱之蜀山絕相類。拋大江,遇一木筏,廣十餘丈,長五十餘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雞犬臼碓皆具,中為阡陌相往來,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於筏上鋪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復能入夾,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風挽船,自平旦至日昳(dié)才行十五六里。泊劉官磯,旁蘄州界也。兒輩登岸,歸云:“得小徑,至山後,有陂湖渺然,蓮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數家夕陽中,蘆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無人聲。有大梨,欲買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應。更欲窮之,會見道旁設機,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劉官磯者,傳雲漢昭烈入吳嘗杈舟於此。晚,觀大黿浮沉水中。
(八月)二十一日。過雙柳夾,回望江上,遠山重複深秀。自離黃,雖行夾中,亦皆曠遠,地形漸高,多種菽粟蕎麥之屬。晚,泊楊羅,大堤高柳,居民稠眾。魚賤如土,百錢可飽二十口;又皆巨魚,欲覓小魚飼貓,不可得。
九月
九日,早,謁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潔無一枝亂。掛帆,拋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磯,江濱大山也。自離鄂州,至是始見山 。買羊置酒。蓋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諸舟買之,俄頃而盡。求菊花於江上人家,得數枝,芬馥可愛,為之頹然徑醉。夜雨,極寒,始覆絮衾。
十月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門關,僅通一人行,天下至險也。晚,泊巴東縣,江山雄麗,大勝秭歸。但井邑極於蕭條,邑中才百餘戶,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無片瓦。權縣事秭歸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來,皆蜀人也。謁寇萊公祠堂,登秋風亭,下臨江山。是日重陰微雪,天氣,復觀亭名,使人悵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嘆。遂登雙柏堂、白雲亭。堂下舊有萊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複,秀麗可愛。白雲亭則天下幽奇絕境,群山環擁,層出間見,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欄外雙瀑瀉石澗中,跳珠濺玉,冷入人骨。其下是為慈谿,奔流與江會。余自吳入楚,行五千餘里,過十五州,亭榭之勝無如白雲者,而止在縣廨聽事之後。巴東了無一事,為令者可以寢飯於亭中,其樂無涯,而闕令動輒二三年,無肯補者,何哉?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託。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書於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祠舊有烏數百,送客迎舟。

部分詞義

〔十四日〕七月十四日,作者乘船在長江中西行到太平州州治當塗縣(現在安徽當塗)。
〔南窗觀溪山〕南窗,船艙中向南的窗。溪山,河山風景。溪,姑熟溪。書中七月十三日這樣記述:“州(太平州州治)正據姑熟溪北,土人但謂之姑溪。水色正綠而澄澈如鏡,纖鱗(小魚)往來可數。溪南皆漁家,景物幽奇。”山,就是下文“溪東南數峰如黛”的青山(山名)。
〔絕〕極。
〔裂〕沖開。
〔垂釣挽罟(gǔ)者彌望〕垂釣,垂竿釣魚。挽罟,拉網。罟,捕魚的網。彌望,充滿視野。彌,滿。
〔以故〕因為這個緣故。
〔僮使輩日皆饜(yàn)飫(yù)〕家僮差役們每天都吃得飽飽的。僮,年紀小的僕役。使,公家的差役。饜、飫,都是飽足的意思。
〔土人〕當地的人。
〔宜魚〕適於魚的生長。宜,適宜。
〔信以肥故〕當真是因為(水)肥的緣故。
〔黛〕青黑色的顏料,可以畫眉。這裡是說山色青黑。
〔十四日〕八月十四日,船從富池出發西行。富池,富池口鎮,在現在湖北陽新。
〔自頂直削去半〕像是從山頂一直削去一半。形容山的一面直上直下。
〔餘姚〕縣名,現在浙江餘姚。
〔江〕餘姚江,東流入甬江。
〔絕相類〕極像。
〔拋〕放,行船。
〔筏〕用竹或木編的水行的工具,俗稱竹排、木排或筏子。
〔妻子雞犬臼(jiù)碓(duì)皆具〕妻子、兒女、臼、碓都具備。妻子,妻和兒女。臼、碓,舂(chōng)米的工具。臼是石槽,盛還沒去皮的穀子。碓是一塊圓形石頭,系在桿上,一上一下地搗臼中的谷。具,具備、齊備。
〔阡陌〕田間的小路,南北向的稱阡,東西向的稱陌。這裡指筏上縱橫的通道。
〔素所未睹〕向來沒看見過。
〔舟人〕使船的人。
〔蔬圃〕菜園。
〔酒肆〕酒鋪。
〔夾〕江邊的小水灣,可以停船。
〔但〕只。
〔挽船〕用力拉船。
〔自平旦至日昳(dié)〕從天亮到日落。
〔磯(jī)〕水邊的大岩石、小山。
〔旁(bàng)〕同“傍”,靠近。
〔蘄(qí)州〕州治在現在湖北蘄春南臨江處。
〔兒輩〕子侄等晚輩。
〔陂(bēi)湖渺然〕湖澤廣闊遼遠。陂湖,湖澤。渺然,形容面積很大。
〔芰(jì)〕菱角。
〔富〕繁多。
〔木芙蕖(qú)〕一種落葉灌木,秋天開花,花大而艷,有紅、黃、白等顏色。
〔蘆藩〕用蘆葦編的籬笆。藩,籬。
〔宛〕逼真,相似。
〔艇(tǐng)〕輕快的小船。
〔窮之〕看個究竟。窮,盡。之,代陂湖的環境。
〔會〕恰好。
〔機〕捕捉野獸的工具。
〔傳(chuán)〕傳說。
〔漢昭烈〕蜀漢昭烈帝劉備。昭烈是諡號。
〔入吳〕往吳國去。
〔黿(yuán)〕鱉。
〔二十一日〕八月二十一日,船從黃州上游戚磯港出發。
〔黃〕黃州。
〔曠遠〕空闊遼遠。
〔菽(shū)粟(sù)蕎(qiáo)麥〕菽 ,豆類。粟,穀子,去皮後為小米。蕎麥,粒三角形,有棱,磨成麵粉食用。
〔楊羅(fú)〕江邊地名,在鄂(è)州(現在武漢市武昌一帶)以東幾十里。
〔稠眾〕稠密眾多。
〔百錢可飽二十口〕一百個銅錢(買的魚)可以使二十口人吃飽。
〔九日〕九月九日,船行至荊州石首縣(現在湖北石首)界內。
〔謁(yè)后土祠〕往拜土神的廟。後,古代尊稱君主。
〔苫(shān)〕覆蓋房頂。
〔掛帆〕張起船帆。
〔買羊〕買羊肉。
〔村步〕村莊。步,停船的水邊。
〔以重(chóng)九故〕因為重陽節的緣故。重九,陰曆九月初九。古代說九是陽數,所以重九稱為重陽節。
〔屠一羊〕(村莊裡)宰了一隻羊。
〔俄頃〕一會兒。
〔求菊花〕重陽節是菊花開的時候,古代有重陽賞菊的風俗。
〔芬馥(fù)〕芳香。
〔頹(tuí)然徑醉〕就喝醉了。頹然,醉後坐立不穩的樣子。徑,就。
〔始覆絮衾(qīn)〕開始蓋棉被。〔二十一日〕十月二十一日,船過歸州(現在湖北秭(zǐ)歸)西行往巴東縣(現在湖北巴東,往西就是重慶巫山縣界)。
〔石門關〕兩山夾著的一條狹路,當在巴東縣之東。
〔井邑〕街市。井,民居。邑,縣城。
〔於〕助詞,無義。
〔蕭條〕冷落。
〔令廨(xiè)〕縣官辦公的地方,縣衙門。令,知縣。
〔茅茨(cí)〕茅屋。茨,用茅草、蘆葦蓋的屋頂。
〔了無片瓦〕一片瓦都沒有。了,完全。
〔權縣事〕代管縣裡的政事,代理知縣。權,暫代。
〔秭歸尉〕秭歸縣的縣尉(縣令的屬官)。
〔右迪功郎〕一種文散官(只是品級,沒有實職)銜,從九品,品級最低。
〔尉兼主簿〕(巴東縣的)縣尉兼主簿。主簿是縣令屬下管文書的官。
〔寇萊公〕北宋名相寇準,字平仲,華州下(guī,現在陝西渭南)人。19歲中進士,曾任歸州巴東縣的知縣。宋真宗時封萊國公。
〔重陰〕天陰得很。
〔(liáolì)〕淒冷的樣子。
〔復觀亭名〕再看看秋風亭這個名字。秋風容易喚起淒涼惆悵的心情,所以這樣說。
〔流落天涯〕在遠離故鄉的地方漂流。
〔槁死〕枯死。
〔南山重(chóng)復〕南山峰巒很多。
〔絕境〕超過一切的美妙境界。
〔間(jiàn)見(xiàn)〕和“層出”意思一樣,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間,更迭。
〔森然〕繁密茂盛的樣子。
〔欄外雙瀑瀉石澗中〕欄桿外面的兩條瀑布傾瀉到石澗里。瀉,奔流。石澗,連底帶岸都是石頭的山澗。〔跳珠濺玉〕像珍珠在跳躍,像玉屑在飛濺。形容瀑布水入澗的景象。
〔是為慈谿〕這就是慈谿。
〔會〕會合。
〔自吳入楚〕從江浙到湖北。
〔亭榭(xiè)〕都是點綴風景的建築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勝〕(景物)優美。
〔止〕只,僅。
〔聽事〕廳堂,辦公的處所。
〔了無一事〕(知縣)一點事都沒有。
〔為令者〕作知縣的人。
〔寢飯〕睡覺吃飯度日。
〔無涯〕沒有邊際,無盡。
〔而闕令動輒二三年,無肯補者〕可是每逢知縣出缺,動不動就兩三年沒有人肯補這個缺。闕,通“缺”。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
〔翳〕遮蓋,這裡指雲。

譯文

七月
十四日,傍晚,天晴。打開船艙中向南的窗,觀看河山風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魚,不時沖開水面躍出來,夕陽照映溪水(魚)如同銀刀一樣。垂竿釣魚、拉網捕魚的人滿眼都是,因為這緣故,魚價很低,家僮差役們每天都吃得飽飽的。當地的人說,這溪水很肥,適於魚的生長。等到我喝了這溪水,覺得水味道真很甜,難道當真是因為水肥而魚多的緣故嗎?溪的東南許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顏料染過一樣,原來是青山啊。
八月
十四日,(船從富池出發西行)拂曉,下雨。經過一座小石山,(這座山)筆直得像從山頂一刀削去一半,跟餘姚江邊的蜀山很相似。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寬十多丈,長五十多丈。上面有三四十戶人家,妻子兒女雞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間有相往來的通道,還有神祠,這是向來沒有見過的。駕船的人說,這還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鋪上土作菜田,或開酒店,大得卻不再能開進小水灣,只在大江中行進罷了。這天刮逆風,(縴夫)用力拉船,從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船在劉官磯停泊,這裡古代蘄州邊界。子侄等輩上岸,回來後說:“發現一條小路,(從小路)到山後面,有一個小湖,面積很大,蓮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幾戶人家在夕陽中,蘆葦籬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個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靜得沒有人聲。有很大的梨,想買它,但沒法買到。湖中有輕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們也沒有人答應。想要再看個究竟,恰好看見路旁設有打捉野獸的工具,懷疑有虎狼,於是不敢再向前走了。”劉官磯,傳說走蜀漢昭烈帝劉備吳國去,曾在這裡攏船上岸。晚上,看見大鱉在水中沉浮。
(八月)二十一日,(船從黃州上游戚磯港出發)經過雙柳夾,回頭望江上,遠山重重深幽清秀。從離開黃州,雖然行進在雙柳夾中,也都空闊遼遠,地形漸漸高了,大多種些豆子、穀子、蕎麥之類的糧食作物。晚上,在楊羅洑停泊,這裡堤岸寬大,柳樹高密,居民稠密眾多。魚像土般便宜,一百個銅錢(買的魚)可以使二十個人吃飽;又都是大魚,想找點小魚養貓,不能找到。
九月
九日,(船行至荊州石首縣境內)早上,往拜土神的廟。路旁的民屋,覆蓋房頂的茅草都有一尺多厚,整齊得沒有一根亂草。張起船帆,在江中航行三十里,在塔子磯停泊,塔子磯是江邊的大山。從離開鄂州,到這裡才見到山。買羊買酒,在村莊旁的水邊停船,因為是重陽節的緣故,殺了一隻羊,幾條船分買了,不一會就吃完了。在江邊的人家那裡買了幾枝菊花,芳香可愛,因此就喝得醉了。夜裡下起雨來,非常寒冷,這才開始蓋被子了。
十月
二十一日,(船過歸州)在船中望石門關,才能通過一個人,真是天下最險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東縣,大江和山川都很雄偉壯麗,遠遠超過了秭歸。街市上很蕭條冷落,縣城裡才一百多戶人家,縣令辦公的地方以下都是茅草屋,沒有一片瓦。代理縣尉的是秭歸的縣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薄是右迪功郎杜德先來,都是四川人。拜見寇萊公詞堂,登上秋風亭,下面挨著長江。這一天天陰很重下著小雪,天氣淒冷,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悵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於是又登上雙柏堂、白雲亭。堂下原先有寇萊公所栽種的柏樹,現在已經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巒很多,秀麗可愛。白雲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絕妙的地方,群山環圍著,一層一層顯現出來,古木繁密茂盛,往往都是二三百年長起來的。亭欄外面有兩個瀑布直流進山澗中,像珍珠在跳躍,像玉屑在飛濺,冷氣侵入骨間。它的下面是慈谿,奔流著與長江會合。我從江浙進入湖北,行程五千餘里,經過了十五州,最美的亭台沒有超過白雲亭的,只在縣尉辦公之地的後方。巴東知縣一點事也沒有,作縣令的可以睡覺、吃飯都在亭子中,那種樂趣簡直無邊,可是縣令空缺動不動就是二三年,沒有人肯來補缺,這是為什麼啊?
二十三日,過巫山的凝真觀,拜謁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對著巫山,峰巒很高沖入高天,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議論的人都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並不能全看見,能看到的八九個山峰,只有神女峰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明朗的時候,就能聽到優美的管弦音樂,在峰頂上來回走,能聽到山上的猿啼鳴,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在廟的後邊,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這個地方把符書送給禹。”在石壇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樣。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沒有絲毫雲煙,只有神女峰上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白鶴在那裡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異的一個現象。祠堂里原來有數百烏鴉,送走客人,迎來新舟。

評價

1、行雲流水,涉筆成趣
《入蜀記》之作往往隨作者興之所至,如行雲流水,涉筆成趣,尤其是所寫景物和觀感,簡練優美,多富有詩意。因此被看做遊記的上品,為讀者所喜愛。
2、文字簡潔,文筆清雋
《入蜀記》文字簡潔,文筆清雋,描寫生動,技法精湛,筆底含情,文學性、審美性、形象性、情感性俱強。此次取長江舟行,故自然風光以大江壯景為多:在鎮江,“東望京山,連亘抱合,勢如繚牆,官寺樓觀如畫,西闞大江,氣象極雄偉也。”“二十八日,夙興,觀日出,江中天水皆赤,真偉觀也。……午間過瓜洲,江平如鏡,舟中望金山,樓觀重複,尤為巨麗。”
3、壯美與秀麗二為一
壯景固成其大塊文章,優美、幽奇、清秀、深邃之景亦一一攬入文中。寫小孤山,一則抓住其審美特點——峭拔之壯美與秀麗之優美合二為一,二則用烘雲托月之法,三則用多維視野(遠望與近觀)刻畫之。寫同類山水,有時用比較法:“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孤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這個“浮”字,既寫景逼真,又自然生動;其江西詩派鍊字的功底,在散文中亦見之。
4、功夫之深更在佐以故事
神女峰,不僅實筆狀其如美人之纖麗,功夫之深更在佐以故事,妙添虛筆,令人產生聯想,於是無聲的畫面竟蕩漾美妙的絲竹管弦,宛如天樂,使讀者備得審美享受:“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者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託。祝史雲: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所寫動物各具特色,如皖江巨魚:“巨魚十數,色蒼白,大如黃犢,出沒水中;每出,水輒激起,沸成白浪,真壯觀也。”寫人,或類筆記小說,如:宋代道姑妙靜練師:“結廬葛仙峰下,平生不火食,惟飲酒,食生果,為人言禍福生死無毫釐差。每風日清和時,輒掩關獨處,或於戶外竊聽之,但聞若二嬰兒聲,或歌或笑,往往至中夜方止,莫有能測者。”又如絕壁怪道:“將午,過三山磯。磯上新作龍祠。有道人半醉立蘚崖絕峭處,下觀行舟,望之使人寒心,亦奇士也。”或如人物速寫:“運河水泛濫,高於近村地至數尺。兩岸皆車出積水,婦女兒童竭作,亦或用牛。婦女足踏水車,手猶績麻不置。”“婦女汲水,皆背負一全木盎,……大抵峽中負物率著背,又多婦人,不獨水也。有婦人負酒賣,亦如負水狀,呼買之,長跪以獻。”東部運河邊足踏水車手績麻、西部三峽負水負酒如牛馬的婦女,惟陸公遊記作這般簡練而深刻的勾勒,如此速寫,八百年歷久彌新,今日讀之,能不有新美復辛酸之嘆!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入蜀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