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肚

兜肚

兜肚名肚兜又名抹胸,是中國傳統服飾中護胸腹的貼身內衣,行下角有的為尖狀,有的為圓形。兜肚面上常有圖案,有印花有繡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藍印花布,圖案多為“連生貴子”等吉祥圖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兜肚
  • 材質:布,絲綢
  • 拼音:dōu   dù
  • 出處:漢 劉熙《釋名.釋衣服》
兜肚,先秦稱“膺”,漢謂之“抱腹”,流行於魏晉南北朝,後俗稱之肚兜。
劉熙《釋名.釋衣服》曰: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曰:肚兜,夏紗冬縐,貯以麝屑,緣以錦縑。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一載:腹為五臟之總,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虛弱,更宜加意暖之。辦兜肚,將蘄艾捶軟鋪勻,蒙以絲綿,細針密行,勿令散亂成塊,夜臥必需,居常亦不可輕脫。又有以薑桂及麝諸藥裝主,可治腹作冷痛。
由此可見兜肚到了清朝,不光是防風侵體,更兼有藥療及香囊的功用了。
兜肚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寫寶釵來至寶玉房中,看見襲人在做針線,原來是白綾紅里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
在山西的大部分地方不論莊稼漢、婦女們,還是娃娃們,一年四季祖祖輩輩都離不開兜肚肚。孩子呱呱墜地,母親準備的第一件衣服,就是紅布兜肚;自此以後外婆家、親戚們年年生日要送兜肚肚;及至長大成人定了親,媳婦也要送兜肚兒……。年復一年,日子變了樣,但兜肚的習慣卻沒走樣。
一塊尺把長的菱形布,繡上花草圖案、麒麟送子、五毒艾虎等吉祥圖樣,上端綴個套環套上脖頸,下面兩頭束帶齊腰束住,一年四季不離身。後腦勺留一撮“長命毛”的孩子,光屁股套一紅兜肚,活潑可喜,不用擔心肚寒;莊稼漢們小憩田頭,烈日之下,脫掉外衣,露出精美的兜肚,既有一番情趣,又炫耀了自家媳婦的女紅;媳婦們穿上兜肚,給孩子餵奶不用擔心肚子受寒……。確實,兜肚既是美觀的裝飾品,又是和胃暖肚的保健品。
關於兜肚,說來話長,其來源可追溯到天地混沌初開之時。女媧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後通婚,生兒育女,創造了人類最初的服飾——兜肚,目的是用來遮掩人體之羞。而今兜肚的用場可能已超出了先民的初衷。山西人不僅用它來護身,而且也把自己祈盼安康幸福美好生活的心愿,都寄托在這小小的兜肚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