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選秀

兒童選秀

眾多電視台競相推出兒童選秀類節目,一時間不少煞有介事的“小大人”充斥電視螢屏。不過,能從兒童選秀節目中脫穎而出的“童星”寥寥,多成為成人觀眾的娛樂工具和電視台競賽收視率的道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選秀
  • 性質:節目
  • 類型:選秀
  • 對象:兒童
熱潮,類型,危害,目的,

熱潮

兒童選秀
時下,曾經火爆一時的帥哥美女選秀節目遭遇觀眾“審美疲勞”後,兒童選秀似乎成為各大電視台比拼收視率的“救命稻草”,孩子似乎只是取悅觀眾的工具。
提及兒童選秀,2010年躥紅網路的4歲半“失控姐”是被娛樂到極致的小孩。4歲半的南京女孩莎莎因一段在電視節目中一再失控大哭的視頻迅速躥紅網路後,憑藉著超高人氣,隨即又錄製了湖南衛視和浙江衛視的兩檔綜藝節目,情緒失控的視頻再次走紅網路。有記者在與莎莎交流後發現,小女孩其實更愛笑,“失控”多因被電視台的人故意驚嚇。莎莎的外婆還告訴記者,錄製湖南衛視那期節目的時候,節目組的人一開始說好不會嚇孩子,結果後來節目組設定的環節竟然是,兩組人對抗,一組負責讓她哭,一組讓她笑,哪組贏了就不用蹦極。
除了被娛樂、被惡搞外,許多參加電視選秀的小孩穿著打扮成人化,他們的言行舉止也被教化得盡顯成人社會的名利場。如某電視台一檔少兒才藝節目,讓一位5歲的小女孩穿上“性感露背裝”學扭臀。

類型

以小孩子為主角的電視綜藝節目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益智類節目,主要是讓大人和小孩子一起回答國小課本中的常識問題,簡單地說就是“讓大人出醜”;另一類為訪談類節目,主要是讓小孩子回答大人們提出的問題及展示才藝,其實就是“讓小孩說真話”。然而從<不考不知道>、《誰比誰聰明》、《智在必得》、《你能畢業嗎》、《五年級插班生》等這些節目別出心裁的名字,兒童選秀節目中充斥著競爭、排名比拼的氣氛。

危害

部分專家學者指出,喧鬧的兒童選秀節目排名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利,無論是排名靠前或靠後,商業化操作的選秀對孩子童真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專家熊漢中說,目前許多電視台的兒童選秀節目多迎合大多數成年觀眾的收視喜好,掩蓋了孩子的純真天性,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成年人的言行舉止。參加此類節目的小朋友,不但鍛鍊才藝的目的沒能達到,就算真的成了小明星,也是“老氣橫秋”,無法維持真正鮮活的生命力。
家長把孩子送去參加電視台選秀節目,多是出於培養孩子才藝、增強小孩自信心的目的,並不知道電視台的商業化操作手段進而對孩子童真的傷害。社會學家周孝正認為,兒童扮演與其年齡反差極大的成人時,更容易出現喜劇效果,但這種快樂卻是建立在不利孩子健康成長基礎上的。小孩子是應該活在一個童話世界裡的,而不是催生他們早熟。
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專家王海英認為,選秀是一場競爭性比賽,兒童選秀活動中篩選標準通常由成人來制定,它是成人權力意志下的造星遊戲和成人審美趣味下的選擇性獎勵。為了達到成人的標準,兒童必須仔細揣摩成人意志,迎合成人趣味,竭盡所能地展現成人世界所認同的價值標準。雖然兒童選秀不像成人選秀那樣競爭慘烈,但選秀失敗所導致的挫敗感仍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使其童年生活留下不必要的陰影。

目的

家長們對兒童選秀節目抱怨最多的是,一些綜藝節目現在“唯收視率”,不惜以恐嚇孩子失控作為娛樂的手段,不能不說已經喪失了娛樂的底線。
針對越來越多的孩子被“包裝”起來推向選秀場的行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專家熊漢中認為,選秀在成人圈裡,原本是一種行銷性的文化娛樂活動,主辦方和參選人都是通過這種活動,贏得人們的眼球,實現既賺人民幣又成名角兒出名的目的。然而這種方式不適用於心智並不成熟的兒童,媒體應少些報導,避免成為幼兒選秀的推手,而家長也應保持理性,遵循幼兒教育的科學規律,不能盲目跟風,不可過早讓孩子接觸社會上浮躁的風氣。
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所長尹韻公認為,由於各地電視台的收視率比拼壓力,相關主管部門必須對兒童選秀節目加強約束,讓選秀節目成為培養孩子才藝豐富生活、陶冶情操的舞台,相對於成年人的選秀,兒童選秀必須有一定的禁區。電視少兒選秀作為一種青少年才藝選拔的方式值得推廣,但這其中涉及的許多問題應由電視台仔細掂量把關,尤其是問題突出的“泛成人化”現象,需要堅決避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