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社交性焦慮障礙

兒童社交性焦慮障礙指兒童面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恐懼、焦慮和迴避的行為。對陌生人的警惕在半歲到一歲時是正常現象。在童年早期當兒童遇到新的、陌生的或具有社會威脅的情景時出現一定程度的擔心或焦慮也是正常的。患此障礙的兒童表現出對陌生人的持久或反覆的害怕和(或)迴避,這種害怕可主要針對成人或同伴,或兩者兼有,並伴正常的選擇性依戀父母或其他熟知者。患病率尚無確切報導,其起病時間為2~5歲至學齡前期,無性別差異。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精神心理科
  • 常見病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
  • 常見症狀:患兒主要表現出對陌生人的持久或反覆的害怕和迴避,主要害怕對象是針對成人或其他同伴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1.遺傳因素
許多研究發現情緒障礙有家族聚集性。某些特殊的氣質類型是產生情緒障礙的高危因素,如有對不熟悉刺激產生過度抑制性行為的“壓抑型”氣質的嬰兒,成年後易產生社交性焦慮障礙。
2.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家庭功能、父母的養育方式、依戀類型對兒童情緒障礙的發生有影響。父母對兒童的過度保護和控制可能是產生此障礙的原因之一。

臨床表現

患兒主要表現出對陌生人的持久或反覆的害怕和迴避,主要害怕對象是針對成人或其他同伴,並伴對父母或其他主要養育者的依戀,處於所害怕的社交場合,可能表現為哭鬧、發脾氣、緊張或退縮等,而且患兒一般都設法避免這種場合,否則便以極度的焦慮或痛苦忍耐著。同時這種害怕和迴避已引起養育者的關注和擔心,影響了患兒的日常生活,或患兒本人對具有這種恐懼感到痛苦和煩惱。還可伴發多種軀體症狀,如臉紅、口乾、心慌、出汗、胃部不適等。患兒與家人或熟悉者在一起時社交關係良好。

檢查

1.此病目前尚無特異性實驗室檢查方法,若出現其他病症如感染等,實驗室檢查顯示其他病症的陽性結果。
2.輔助檢查:血常規、血生化、甲狀腺激素等常規化驗,腦電圖、腦CT、腦MRI等輔助檢查,了解有無軀體疾病及腦部器質性病變。

診斷

1.兒童在面對陌生人,包括同齡人的社交場合存在持久的焦慮,表現出社交迴避行為。
2.與陌生人交往時,兒童對其行為是否恰當有自我意識,表現出尷尬或過分關注。
3.顯著影響社交關係,導致交往受限;在進入新的社交環境或被人強拉到某種社交場合時,明顯的痛苦和不適,表現出哭喊、自發言語或緘默。
4.患兒與熟悉的人存在滿意的社交關係。
5.障礙的發生同步於特定的發育期,在此發育階段這類焦慮反應被認為是恰如其分的。程度的異常、時間的延續及其伴發的損害必須表現於6歲以前。
6.不符合兒童廣泛焦慮障礙的診斷。

治療

本病的治療應採用綜合治療的方式,以心理治療為主,必要時採取相應的抗焦慮藥物治療。
1.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首選專業特長是心理治療的精神科執業醫師。
此病的發生與患兒的個性特徵,社會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密切相關,應根據患兒的特徵選用適合患兒的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其中支持性心理治療使用比較普遍。在治療前要熟知患兒的情況。治療時要通過與患兒的交談及觀察,建立起信任的關係,對患兒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引導患兒去適應環境,增強克服情緒障礙的信心,另外,應儘量消除環境中的不良因素,避免太多家庭和學校環境變遷。
2.藥物治療
經過環境調整、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無明顯改善的患兒,可酌情短時間使用苯二氮?類抗焦慮藥物,較常用的藥物有:勞拉西泮、奧沙西泮等。有抗焦慮作用的抗抑鬱藥舍曲林、氟伏沙明也可選用。

預防

目前認為焦慮的產生與“行為抑制”型氣質、不安全型依戀有關,對於此類兒童要及早給予正確疏導,預防焦慮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