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格列尼戰役

克魯格列尼戰役

1595年8月13日,克魯格列尼村邊的平原上列滿了軍隊。一方是錫南帕夏統率的18萬奧斯曼土耳其大軍,一方是米哈伊(勇敢者)大公指揮的1萬6千瓦拉幾亞聯軍。如此強弱分明,似乎勝負已定。然而追求獨立自由的熱血讓羅馬尼亞人只能舍死求生。土耳其軍隊率先發動進攻,一片槍林人海氣勢洶洶。米哈依大公鎮定自若,派出2千戰士迎敵。經過半天戰鬥,土耳其軍的攻勢被挫敗了。然而米哈依大公判斷,土耳其軍隊是故意示弱,真實意圖是要在側翼襲擊瓦拉幾亞軍隊。米哈依大公決定將計就計,他早就看好了戰線側翼附近的一處水草泥濘的沼澤地,便命沼澤附近的軍隊向主戰場轉移,做出支援主戰場的樣子。實際上又另派了一支部隊埋伏在沼澤地附近的森林裡。土耳其軍隊果然上鉤,以為這裡有機可乘,便出動主力要渡過沼澤地攻擊瓦拉幾亞軍隊。然而沼澤難行,大軍竟然陷在了沼澤里。瓦拉幾亞伏兵突然殺出,土耳其軍隊一時大亂。米哈依大公又抓住時機親自率領大軍發動猛攻,土耳其軍隊兵敗如山倒。克魯格列尼大戰的結果是瓦拉幾亞軍隊只傷亡1千多人,而土耳其人的損失達到了1萬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征服瓦拉幾亞的企圖被粉碎了。

基本介紹

  • 名稱:克魯格列尼戰役
  • 地點:瓦拉幾亞的克魯格列尼村邊的平原
  • 時間:1595年8月12日
  • 參戰方:奧斯曼、瓦拉幾亞聯軍
  • 結果:瓦拉幾亞聯軍獲勝
  • 參戰方兵力:奧斯曼土耳其大軍18萬、瓦拉幾亞聯軍1萬6千人
  • 傷亡情況:瓦拉幾亞聯軍只傷亡1千多人,而土耳其人的損失達到了1萬人。
  • 主要指揮官:奧斯曼帝國宰相錫南、瓦拉幾亞聯軍統率米哈依大公
戰役背景,奧斯曼帝國,羅馬尼亞聯軍,戰役過程,戰役後續,

戰役背景

奧斯曼帝國

突厥是隋唐時代西北方一個強大而影響深遠的民族,六世紀時突然崛起於漠北高原,填補了因匈奴人西遷而在西域和蒙古留下的空白。經過數十年戰爭,七世紀時,突厥汗國與大唐帝國作戰失利,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兩部,東突厥歸附唐朝,西突厥人無力承受唐軍和東突厥聯軍以及新崛起的阿拉伯的數面夾擊,只好又沿著他們匈奴祖先的足跡,向著歐洲方向西逃。在一路西遷的過程中,突厥人充分發揮了他們利用語言和宗教在民族同化方面的優勢,將嘉峪關以西到亞得里亞海以東,生活在中亞、小亞細亞及巴爾幹地區幾乎所有被他們蹂躪過的民族及部落,統統突厥化,僅在西域一地,歷史上先於突厥數百年出現的大月氏、烏孫、克列、堅昆等民族,經過突厥化後,便成了當代的烏茲別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就連在唐突戰爭中旗幟鮮明地站在大唐一邊,與突厥勢不兩立的回紇,也被“突厥”成了維吾爾族。
西突厥汗國烏古斯部落中的一支塞爾柱人,於十世紀時,在其酋長塞爾柱率領下渡錫爾河進入河中地區,成為中亞伽塞尼王朝一支僱傭軍。1040年,羽翼豐滿的塞爾柱人推翻並取代了伽塞尼王朝,建立了強大的塞爾柱帝國。緊接著,塞爾柱騎兵一舉征服了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波斯。1055年,圖各魯保率領塞爾柱突厥人攻占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將教主哈里發變成了一個中亞版的“漢獻帝”。哈里發授予圖各魯蘇丹和東西方之王的尊號。此後,塞爾柱突厥人和土庫曼人(土庫曼在突厥語和印歐語中就是土耳其人的意思)便在東正教地區,挾天子以令諸侯,收拾完回教徒後,便開始把進攻目標盯向拜占廷,也就是東羅馬帝國。
在進攻拜占庭帝國時期,有一隻塞爾柱突厥部落,其酋長叫奧斯曼,曾經是魯木速丹國蘇丹阿拉丁二世的附屬,替帝國守衛邊疆。魯木蘇丹國滅亡後,其土分為十個小公國。奧斯曼公國只是其中之一。開始時,奧斯曼大公只是懷著趁火打劫的心態,參加其他突厥人進攻拜占廷的戰爭,但隨著所占領地區越來越多,奧斯曼反客為主,由一個小公國,變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巨無霸帝國。1389年,歐洲聯軍與奧斯曼軍隊在科索沃發生了激戰,儘管歐洲聯軍作戰英勇,甚至擊斃了蘇丹穆拉德一世,但由於奧斯曼軍隊在數量上占有優勢,聯軍終於被打敗,塞爾維亞,波士尼亞和保加利亞先後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後來又被兼併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歐洲各國為了拯救拜占廷帝國,派出了援軍。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會戰中,奧斯曼軍隊又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蘭西、德意志等國的聯軍,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除了用巨款贖回300名貴族騎士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被殺。
1402年,在安卡拉戰役中,帖木兒軍大敗土耳其軍,土耳其君主巴耶塞特被俘。這一事件暫時挽救了拜占庭帝國,使之又勉強存在了一段時間。因為巴耶塞特的四個兒子之間開始了爭奪王位的戰爭,新征服地區的人民也趁機掀起反抗運動,土耳其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不得不推遲了在歐洲的擴張。土耳其君主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1)結束分裂局面,收復帖木兒征戰時喪失的領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在瓦爾納戰役打退了歐洲基督教王國的反撲。
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時期,奧斯曼帝國開始對君士坦丁堡進行強攻。1453年,他率領20萬大軍和300艘戰艦從陸上和水上同時進攻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帝國利用熱那亞人作內應,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千年的東羅馬帝國滅亡了。土耳其人攻陷該城之後,大肆劫掠3天,許多居民被殺或被掠為奴隸。奧斯曼帝國遷都於此,並把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
1521年,土耳其攻陷貝爾格勒。1543年,土耳其繼續進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正式承認土耳其對匈牙利的宗主權。在蘇萊曼一世治下,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及反覆無常的摩爾多瓦都成為土耳其的附屬國,須向土耳其納貢。在東面,土耳其在波斯人手裡奪取巴格達,得以掌控美索不達米亞及波斯灣。
在蘇萊曼一世統治時期的末段,土耳其的總人口多達1500萬人。在塞利姆一世及蘇萊曼一世時期,土耳其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能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大部分地區。土耳其海軍司令巴巴羅薩·海雷丁在蘇萊曼一世時期帶領土耳其海軍多次擊敗基督教國家的海軍,包括征服了西班牙的突尼西亞及阿爾及利亞。土耳其海軍協助穆斯林及猶太人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時期逃離西班牙,並護送他們抵達土耳其。

羅馬尼亞聯軍

羅馬尼亞人的祖先是達契亞人,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羅馬尼亞的土地上。公元前70年,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和獨立的達契亞國,公元106年被羅馬帝國征服,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以後達契亞人與羅馬人混居並逐漸融合,形成了羅馬尼亞民族。14世紀先後組成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3個公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尼亞分別被匈人、西哥特人、日耳曼人、阿瓦爾人、斯拉夫人占領。
在占絕對優勢的土耳其軍隊壓力下,1415年瓦拉幾亞公國臣服於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入侵瓦拉幾亞後,當地老百姓由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采佩什帶領進行抵抗,弗拉德三世·采佩什(Vlad Tepes 1431-1476)號稱穿刺公(Impaler),是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他把戰俘和反對者統統穿在木樁上,並排在街道兩旁,用焦土作戰、游擊戰這樣的戰術來反抗土耳其的統治。摩爾多瓦人民在斯特凡大公領導下,英勇抗擊侵略者,屢創敵軍。但由於雙方力量對比懸殊,1489年摩爾多瓦淪為土耳其附庸。1541年,特蘭西瓦尼亞也被迫臣服於土耳其。羅馬尼亞各公國雖可保持內部事務的自治權利,但須向土耳其納貢。土耳其人橫徵暴斂,引起了羅馬尼亞各公國民眾的反感反抗。
1594年,羅馬尼亞仍被分為瓦拉幾亞特蘭西瓦尼亞摩爾多瓦三個公國,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成為奧斯曼帝國轄下的自治公國,特蘭西瓦尼亞西部則處於奧地利統治之下。
瓦拉幾亞的米哈伊自稱是前任瓦拉幾亞王公的私生子,籌措巨款向奧斯曼帝國行賄,進而在奧斯曼帝國的扶植下,於1593年10月11日,取代原瓦拉幾亞的亞歷山大大公而成為瓦拉幾亞的君主。1594年秋,米哈依大公又起兵反叛奧斯曼帝國,首先在布加勒斯特燒死了那些向其追討債務的土耳其高利貸債主,並進攻土耳其人占領的多瑙河兩岸城堡。接著,又求得了奧地利支持,聯盟了特蘭西瓦尼亞公國。
1595年8月,土爾其首相錫南率大軍侵入瓦拉幾亞,意圖鎮壓米哈依的獨立鬥爭。

戰役過程

1595年8月12日,奧斯曼帝國宰相錫南率領180000精銳大軍,到達瓦拉幾亞的克魯格列尼村邊的平原;米哈依大公指揮1萬6千瓦拉幾亞聯軍迎戰。
8月13日決戰之日,奧斯曼帝國宰相錫南命令一部向前誘引對方向前,然後兩部從兩翼合圍包抄對方。奧斯曼帝國開始進攻,瓦拉幾亞軍隊抱著必死決心對抗強敵。大戰在即,米哈依大公鎮定自若,派出2千戰士迎敵。雙方在河對岸對戰。經過半天戰鬥,奧斯曼軍隊的攻勢被挫敗了。然而米哈依大公判斷,奧斯曼軍隊是故意示弱,真實意圖是要在側翼襲擊瓦拉幾亞軍隊,所以命令後撤待機。奧斯曼帝國宰相錫南重新部署,準備前後夾擊對方。
米哈伊(勇敢者)大公決定將計就計,他早就看好了戰線側翼附近的一處水草泥濘的沼澤地,便命沼澤附近的軍隊向主戰場轉移,做出支援主戰場的樣子。實際上又另派了一支部隊埋伏在沼澤地附近的森林裡。
奧斯曼軍隊果然上鉤,以為這裡有機可乘,便出動主力要渡過沼澤地攻擊瓦拉幾亞軍隊。戰至下午,奧斯曼帝國宰相錫南把全部的軍隊派上一線。然而沼澤難行,大軍竟然陷在了沼澤里。瓦拉幾亞伏兵突然殺出,奧斯曼軍隊一時大亂。米哈依大公又抓住時機親自率領大軍對奧斯曼大營發動猛攻,奧斯曼軍隊頓時亂作一團。奧斯曼軍隊整形大亂,開始潰逃。瓦拉幾亞軍隊全面反擊,奧斯曼軍隊全線陷入苦戰。戰至黃昏,陷入沼澤奧斯曼軍隊被全殲,其餘的失散潰逃。
克魯格列尼大戰的結果是瓦拉幾亞軍隊只傷亡1千多人,而土耳其人的損失達到了1萬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征服瓦拉幾亞的企圖被粉碎了。

戰役後續

當時羅馬尼亞境內瓦拉幾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摩爾多瓦三個公國三國鼎立,周圍又有奧斯曼土耳其、奧地利和波蘭等強國環伺。瓦拉幾亞公國的米哈依大公利用基督教世界懼怕伊斯蘭世界征服的戰略空間,周旋於諸強之間,遠交近攻,不斷發展自己。先是聯合了特蘭西瓦尼亞抗擊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又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國王魯道夫二世,求得支持去征服特蘭西瓦尼亞。回過頭來又攻擊摩爾多瓦,並拒絕承認魯道夫二世的宗主權。終於在1600年第一次建立了統一的羅馬尼亞國家,成為羅馬尼亞大公。然而,四方諸強都懼怕一個統一獨立的強國出現,便聯合起來絞殺羅馬尼亞。因為眾寡懸殊,米哈依大公失敗了,只得逃亡國外。他意志堅強,決定再次向魯道夫二世臣服,伺機東山再起。而魯道夫二世看出米哈依不會久居人下,不好控制,又怕其再度崛起,於是收買了米哈依的部將,於1601年8月9日將米哈依刺殺。米哈依被刺殺時年僅43歲,他死後,羅馬尼亞再次被奧斯曼土耳其征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