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性彈力纖維病

光線性彈力纖維病又稱日光性彈性組織變性綜合徵,系一組長期暴露於日光下引起的皮膚退行性疾病,有其特定的臨床表現,主要有6種:項部菱形皮膚、播散性彈性纖維瘤,結節性彈性纖維病,檸檬色皮膚,手足膠原斑和耳部彈性纖維性結節。

基本介紹

  • 別稱:日光性彈力纖維綜合徵,Favre-Racovchot綜合徵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光照射時間較長的熱帶地區,戶外工作時間較長的農民等
  • 常見病因:長期日光照射與黑素減少
  • 常見症狀:項部皮膚肥厚,柔軟,等,表面乾燥、粗糙等,病變部皮膚呈黃色,彈性減低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病多發生在光照射時間較長的地區,在熱帶及戶外工作時間較長的人,如農民、水手中的老年人較多發,淺膚色尤其是白人多見,皮損僅發生於暴露部位,說明長期日光照射與黑素減少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動物實驗證明波長在290nm以上的紫外線是誘發本病的致病光譜。紅外線輻射也可能引起本病。光線性損傷在一定程度上呈可逆性改變。且光線性損傷時過量曝光的結果,與年齡的關係較小。嚴重的光線性彈性纖維病可發生在對光敏感的皮膚(如遲發性皮膚卟啉症)上。

臨床表現

1.項部菱形皮膚
常見症狀為項部皮膚肥厚,柔軟,皮溝深陷,皮嵴隆起,皮紋顯著,縱橫交錯,構成菱形或三角形,表面乾燥、粗糙,色素沉著呈黃褐色或紅褐色。其他部位如側頸部、額、頰、前胸及肩胛部,或前臂伸側,手足亦可受累,慢性經過。通常以中年以上男性長期受過度的日光暴曬所致。自覺症狀不明顯。有人認為本病是老年皮膚營養不良。組織病理示表皮萎縮,基底細胞層色素顆粒增多,真皮內膠原纖維增生,呈嗜鹼性變。性腺、汗腺、皮脂腺和毛囊均萎縮。
2.結節性彈力纖維病
本病又稱日光性粉刺。本病為真皮退行性變,以5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為主,中年女性病例亦有報導。戶外日曬較多者患病機會增多。可與其他退行性病變同時存在,如項部棱形皮膚、老年性角化病、老年等。主要表現為面、頸部,有時累及軀幹和四肢。病變部皮膚呈黃色,彈性減低,多皺呈橘皮樣外觀,可並發多數簇集黑頭粉刺,呈藍黑色,散在分布,內為軟球形黑色小體,難以去除。炎症反應不明顯,並有小的皮內囊腫,表麵皮膚正常。
患處病理切片檢查可見表皮萎縮性改變,表皮與真皮上部之間有一狹窄的正常結締組織帶,此帶下方膠原纖維呈鹼性變。皮脂腺和毛囊輕度萎縮。血管周圍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彈性纖維染色見真皮彈性纖維數量增加,伴有腫脹、彎曲和顆粒狀變性。
3.播散性彈性纖維瘤
常於面頰頸部,對稱性分布。皮膚增厚呈黃色斑塊,邊界清楚或不清楚。有時於鼻背部形成單一的黃色斑塊。本病難以和彈性纖維性假黃瘤相區別,但本病一般發生於暴露區域,受日光影響較明顯,戶外工作者多見,不伴有心血管和眼底改變。
4.檸檬色皮膚
為長期接觸日光後引起的最普通的反應,無特徵性。暴露部位,皮膚呈黃色,增厚並多褶皺。
5.肢端角化性類彈性纖維病
又稱手足膠原斑,病因不明,好發於青少年或中年,皮損通常局限於手足部,多數皮疹發生在背側與掌側交界線的皮膚上,及在大拇指和示指的連線上,分散,不規則呈線狀排列,皮疹也可發生在指關節背側和甲床,偶爾發生在小腿脛前,皮疹的特點為小的圓形半透明角化性丘疹,質硬,呈皮膚色或淡褐色,或為黃色或肉色的角化性增厚性斑塊,邊緣清楚,無自覺症狀,經過緩慢,可持續數年不消退。
病理特徵有特殊性改變,即真皮下部彈性纖維稀少及典型的彈性纖維碎斷。電子顯微鏡示異常彈性組織,成纖維細胞胞質外周含有緻密顆粒,無彈性的細胞外纖維,揭示了彈性物質的異常分泌。
需與膠樣粟丘疹、Hopf肢端狀角化症、扁平、黃、彈性纖維假黃瘤等鑑別。
6.耳部彈力纖維結節
損害一般位於耳郭的前腳,單側或雙側分布,為稍高起或不高起的半透明顆粒狀或結節狀病變,呈白色或淡紅色,互相集聚,結節直徑4~6mm。有時皮膚呈橘皮樣外觀。無自覺症狀。老年患病為主。大多數有長期日光照射史。並伴發其他光線角化病。
病理檢查可見中等或顯著角化過度,顆粒層和棘層大致正常,基底細胞色素增多。基底膜下見正常形態的狹窄膠原帶,帶下膠原纖維排列紊亂。此區常被增粗的彈性纖維取代。真皮內的血管,特別是小靜脈擴張。特殊染色見酸性粘多糖含量增加。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即可診斷。

治療

一旦本病形成,常常無特效治療方法。避免日光繼續照射,可使病變部位地得到恢復。首先應採取保護性措施,避免日光照射,特別是中波紫外線,可防止本病的發生。局部使用維A酸、異維A酸和他扎羅汀效果更明顯。對已經形成的光線性彈性纖維病以對症治療為主,如果發生局部經久不退的角化性皮膚病皮膚癌變,可採用冷凍或手術切除。對皮損廣泛而嚴重者,可採用皮膚磨削術,去除真皮上部的彈性纖維或用雷射除皺術以改善面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