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寺(文化景點)

光宅寺(文化景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光宅寺位於南京市秦淮區老虎頭44號,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七年(508年),原為梁武帝蕭衍的故宅。蕭衍當皇帝後,舍為寺廟,當時廟宇宏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一遊方和尚在廢墟掘得一尊石觀音像,以石觀音寺為名重建。現存正殿一座,後堂一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光宅寺
  • 地理位置:南京市秦淮區老虎頭44號
  • 始建時間南朝梁天監七年(508年)
  • 原名:石觀音寺
歷史,詩詞,詩詞原文,詩詞鑑賞,

歷史

蕭衍當了皇帝以後,即將同夏里三橋籬門側之故里舍為寺廟,取名光宅寺。當時廟宇宏偉,梁武帝曾將僧祜所造高達一丈八尺的無量壽佛佛像供奉於此。且詔鐫金像花跌,命周興嗣、陸倭等著名文人各制寺碑。光宅寺內有井,又稱“郗氏窟”。相傳梁武帝皇后郗氏生性妒忌,殘害後宮,後因褻瀆聖僧寶志大師,遭到梁武帝的當眾訓斥,羞憤難忍而投井自盡,化為蟒蛇,託夢給武帝。梁武帝為郗氏之死十分追悔悼念,寢食不安,遂冊封鄱氏為龍天女。光宅寺之所在地,至今民間仍呼為“蟒蛇倉”或”回龍里”。
隋唐以後,寺廟日漸荒廢。南唐保大年間僅存地數畝,更名法光寺。北宋時寺僧募資重修,正殿依岩而築,塑佛像十六尊,改稱鹿苑寺。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及管仲姬曾在寺內畫觀音大士像,將之刻石成像。
明代永樂(1403-1424年)年間,西域回光大師以修建大報恩寺的餘款重修此寺,更名回光寺。據《金陵梵剎志》記述:當時寺廟基址廣達五十丈,寺內建築有山門一座,金剛殿一楹,正殿三楹;右側有關聖殿三楹,大悲殿五楹。天妃殿一楹,玄帝殿三楹。地藏殿三楹;左側有五顯殿三檻,觀音殿三檻;另有伽藍殿一楹,祖師殿一楹,藏經閣三檻,禪堂六檻及僧院四房。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重修,並立碑記事。此後幾經戰亂,名寺復成廢墟。
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一遊方和尚偶然在廢墟中掘得一尊石觀音像,即設法重建寺廟,以石觀音寺為名。直至現在。現存正殿一座,後堂一座。寺內僅有一尊孤立的石觀音像,置於一口深井之畔。
光宅寺與相鄰的周處讀書台及清代著名戲劇理論家李漁的芥子園原來連成一片,前為赤石磯,後為白鷺洲,確為風景絕佳的勝地。寺側舊有古柏庵、西蓮庵、接引庵等建築。今均蕩然無存。

詩詞

詩詞原文

光宅寺
劉令嫻(南朝·梁)
長廊欣目送,
廣殿悅逢迎。
何當曲房裡,
幽隱無人聲。

詩詞鑑賞

南朝民歌的影響,寫得相當大膽,且語言清新,風格流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