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第三

兄弟第三

兄弟篇是《顏氏家訓》里的第三篇。《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與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顏氏家訓·兄弟
  • 創作年代南北朝·北齊
  • 作品出處:《顏氏家訓》
  • 作者顏之推
作品簡介,作品正文,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作品評析,作者簡介,後世影響,

作品簡介

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與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作品正文

第一段

【原文】
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①,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②。
【注釋】
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孫、曾孫、玄孫。另一種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為“九族”。
②篤:誠篤,忠實。此處指認真對待的意思。
【譯文】
有了人類以後才有夫婦,有了夫婦以後才有父子,有了父子以後才有兄弟:一個家庭中的親人,就這三者而已。以此類推,直到產生出九族,都是來源於“三親”,因此對於人倫關係來說,三親是最為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視。

第二段

【原文】
兄弟者,分形連氣①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②,前襟後裾③,食則同案,衣則傳服④,學則連業⑤,游則共方⑥,雖⑦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⑧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⑨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⑩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注釋】
連氣:又稱“同氣”。指兄弟同為父母所生,氣息相同相連。
②挈:提攜。
前襟後裾:襟,上衣的前幅。裾,上衣的後幅前襟後裾,指兄弟有的拉父母的衣前襟,有的牽父母的衣後擺。
④傳服:指大的孩子穿過的衣服再傳給小的孩子穿。
⑤連業:指哥哥用過的經籍,弟弟又接著用。業,舊時書寫經典的大版,引申為書本。
共方:同去一個地方。
⑦雖:即使。
⑧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
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稱,弟妻為娣,後稱“妯娌”。
⑩節量:節制度量之意。
友:兄弟間相親愛。
旁人:其他的人,局外的人。此處指妻子。
【譯文】
兄弟,同是一母所生,形體各異,而氣息相通的人。他們小的時候,父母左手拉一個,右手牽一個;這個扯著父母的前襟,那個抓住父母的後擺;吃飯是用一個餐盤;穿衣是哥哥穿過的傳給弟弟;學習是弟弟用哥哥用過的課本;遊玩是在同一個地方。即使有悖禮胡來的人,兄弟間也不會不相互愛護。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以後,各自娶了妻子,各自都有了孩子,雖然有忠誠厚道的人,兄弟間的感情卻是逐漸減弱。妯娌比起兄弟來,關係就更是疏遠淡薄了。現在讓關係疏遠淡薄者來決定關係親密者之間的關係,這就如同給方形的底座配上圓形的蓋子,一定是合不攏的。只有相親相愛、感情至深,才不會受妻子影響而改變關係的兄弟,才可以避免上述情況。

第三段

【原文】
二親既歿①,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②;愛先人之遺體③,惜己身之分氣,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於他人,望深④則易怨,地親則易弭⑤。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塗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⑥,風雨之不防,壁陷楹⑦淪,無可救矣。仆妾之為雀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
【注釋】
①歿:死亡。
②響:回聲。
③先人之遺體:先人,指死去的父母;遺體,所敬重的人的屍體。此處的“先人之遺體”,不可解釋為父母軀體,而是指兄弟軀體,因為兄弟都是從父母身上分離出來的。
④望深:要求過高。
⑤地:居住。此處有“相處”之意。親:親近。弭:消除,停止。此處指解除隔閡,停止糾紛。
⑥恤:憂慮。
⑦楹:廳堂前部的柱子。
【譯文】
父母死後,兄弟間互相照顧,應當如同身體和它的影子、音響和它的回聲那樣密切。互相愛護先輩所給予的軀體,互相珍惜從父母那兒分得的血氣,不是兄弟又有誰會這樣互相愛憐呢?兄弟之間的關係與別人不一樣,相互期望過高就容易產生不滿,而接觸密切,不滿也容易得到消除。就像一間居室,有一個洞就立刻堵上,有一條縫隙就馬上塗蓋,就不可能有倒塌的憂慮了。如果對雀子老鼠的危害不放在心上,對風雨的侵蝕不加以提防,就會致使牆壁倒塌,楹柱摧折,沒法補救了。仆妾比起雀子老鼠,妻子比起風雨,其危害更甚。

第四段

【原文】
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①疏薄;群從疏薄,則僮僕為仇敵矣。如此,則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②,誰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於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③!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於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④!
【注釋】
群從:指堂兄弟及其子侄。
②踖(jí):踐踏。蹈:踏,踩。
③能多:指“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天下之士為數多。不能少:指“失敬於兄”,兄為數少。
④能疏:指“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數萬之師和己疏。不能親:指“失恩於弟”,弟和己親。
【譯文】
兄弟之間如果不能和睦,侄兒子之間就不能互相愛護;侄兒子之間如果不互相愛護,家庭中的子弟輩們就會關係疏薄;如果子弟輩們關係疏薄,那童僕之間就可能成為仇敵。這樣,過往路人都可以任意欺辱他們,誰能夠救助他們呢?有的人卻能夠結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間都能快樂友愛,而對自己的哥哥卻缺乏敬意,為什麼對多數人可以做到的,而對少數人卻不行呢!有人能統領幾萬軍隊,使部屬以死效力,而對自己的弟弟卻缺乏恩愛,為什麼對關係疏遠的人能夠做到的,對關係親密的人卻是不行呢!

第五段

【原文】
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①,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②,佇日月之相望③也。況以行路之人,處多爭之地,能無間④者,鮮⑤矣。所以然者,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⑥,處重責而懷薄義也;若能恕⑦己而行,換子而撫,則此患不生矣。
【注釋】
①骨肉居之:此指親姊妹成為妯娌。
②感霜露而相思:感嘆霜露的出現還能觸發彼此的思念之情。
③佇日月之相望:日月各為東西,總會等到相望之時。
④間:隔閡,疏遠。
⑤鮮:少。
⑥當公務:這裡指為兄弟同居的大家庭辦事。執私情:指妯娌各為自己的小家室打算。
⑦恕:寬恕,原諒。
【譯文】
妯娌之間,容易產生糾紛,即使是同胞姊妹,讓她們成為妯娌住在一起,也不如讓她們遠嫁各地,這樣,她們反而會因感受霜露的降臨而相互思念,仰觀日月的運行而彼此遙相盼望。何況妯娌本來就是陌路之人,處在容易鬧糾紛的環境裡,彼此之間能夠不產生嫌隙的,就非常少了。之所以能這樣,主要是因為大家面對家庭中的集體事務時卻出以私情,肩負重大的家庭責任卻心懷個人的區區恩義。如果她們都能夠本著仁愛之心行事,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加以愛撫,則這種弊端就不能產生了。

第六段

【原文】
人之事兄,不可同於事父,何怨愛弟不及愛子①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國②劉璡,嘗與兄瓛連棟隔壁③,瓛呼之數聲不應,良久方答;瓛怪問之,乃曰:“向來④未著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⑤矣。
【注釋】
①怨愛弟不及愛子:指(弟弟)埋怨兄長愛弟弟不如愛他自己的兒子。
②沛國:古時國名。位於今安徽淮河以北、河南夏邑、江蘇沛縣一帶。東漢時稱沛國。
劉瓛:字子圭,南齊沛郡相人。性至孝。篤志好學,博通五經,當世推為大儒。
④向來:剛才。
⑤免:避免。此處是免除隔閡之意。
【譯文】
有人不肯以對待父親的態度來敬事兄長,又怎么能埋怨兄長對自己不如自家孩子恩愛呢?以此反觀就可看出自己缺乏自知之明。沛國的劉璡曾與哥哥劉瓛住房只隔著一層牆壁,有一次,劉瓛喊叫劉璡,連叫幾聲都沒有答音,過了好長時間才聽見他答應。劉瓛感到奇怪,問他原因,他說:“因為剛才還沒有穿戴好衣帽。”以這樣的態度敬事兄長,就可以免除隔閡了。

作品評析

《兄弟》篇主要是談論家庭成員間的相處問題,認為兄弟之情是除父母、子女之外最為深厚的一種感情,而在男權為主的社會裡,兄弟之間的相親相愛對於整個家族的團結、和睦、治理、穩定是十分重要的。作者根據自己的見聞,同時還論述了影響兄弟友誼的一些不利因素,並提出了防範的辦法。

作者簡介

顏之推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左氏春秋》。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後投奔北齊,歷20年,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敘,“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親職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親職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範”。

後世影響

《兄弟篇》出自《顏之推·顏氏家訓·第三篇》
《顏氏家訓》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別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
《顏氏家訓》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宋代以後,影響更大。宋代朱熹之《國小》,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不唯朱陳二人,唐代以後出現的數十種家訓,莫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顏氏家訓》的影響,所以,王三聘說。“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從《顏氏家訓》之多次重刻,雖歷千餘年而不佚,更可見其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