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良哈

烏良哈
蒙古部族名與蒙古姓氏
明人對東部蒙古的稱呼﹐又名朵顏三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朱元璋置泰寧衛﹑朵顏衛﹑福余衛指揮使司。因朵顏衛地險而犟﹐且為兀良哈人﹐故以兀良哈概括三衛。兀良哈(Uringhai)又譯,烏良哈,烏良海,烏良罕
泰寧衛的蒙古語名“罔流”(或往流)﹐即翁牛特部﹐首領系遼王脫脫(成吉思汗末弟鐵木哥斡赤斤四世孫)之後。福余衛自稱我著(或我著)﹐女真語密林之義﹐也惠寧王之後﹐科爾沁等部淵源於此。朵顏衛曰五兩案﹐即兀良哈異譯﹐創始者脫兒豁察兒乃成吉思汗功臣折里走之後﹐為喀喇沁﹑東土默特二部的始祖。三衛所轄區域以嫩江為中心﹐東起烏裕爾河﹐西至洮爾﹑綽爾兩河流域。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以三衛騎兵從戰有功﹐把大寧衛之地予兀良哈﹐大寧等衛內撤以後﹐三衛逐漸南下﹐明朝中晚期﹐朵顏衛分布廣闊﹐東自大鹼場(今遼寧喀喇沁左翼)﹐北至西拉木倫河﹐西迄延慶州四海冶(今北京延慶東)﹐南達寬城(屬河北)﹔福余﹑泰寧兩衛的居地東達遼河中下游﹐最南端可至海城一帶﹐東北一部分到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興州(今屬河北灤平)與朵顏衛一些部落參錯居住。明朝授三衛首領以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等官﹐決定其更襲和升遷﹐並頒給敕書﹐以憑朝貢。規定三衛每年兩貢﹐每次各五百人﹐由喜峰口出入﹐貢物有馬﹑駝等物。永樂初﹐還在遼東開東原和廣寧(今遼寧北鎮)等地設立馬市﹐與三衛市易馬匹。儘管三衛時而寇掠明之邊地﹐但總的說來﹐他們尚能服從明朝中央政權管轄。弘治﹑正德年間(1488~1521)﹐朵顏衛首領花當(即和通)勢力自遼東遠達於宣府(今河北宣化市)邊外。由於三衛屏捍﹐自立三衛至嘉靖年間的一百五六十年中﹐平灤諸州未遭蒙古侵擾之禍。明清戰爭中﹐三衛在烏良哈色楞的帶領下先後服屬於清,為中國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此外﹐明人也稱唐努山等地的烏梁海為兀良哈(又名之曰“黃毛”)﹐名同實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