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集傳

儒行集傳

《儒行集傳》是鄭開極在康熙三十二年所刻印的圖書,作者為黃道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儒行集傳
  • 創作年代:明
  • 文學體裁:分立十七章
  • 作者黃道周
內容提要,多種版本,

內容提要

此書為康熙三十二年所刻《石齋先生經傳九種》之一。惜僅存下卷 雖是 亦殊難得。75頁150面,25.5*16.5厘米。鄭開極(1638~1717年),字肇修,號幾亭,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聖祖年少繼位,選為伴讀。康熙八年(1669年),外放典試雲南。試事畢,以左春坊左諭德督學浙江,開極教導學生“先道德,後文章”,取士公允,備受稱讚。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滿,辭官回鄉,住南營塔崎頂,營建別墅於興賢里,杜門謝客,書“操存主靜,言動戒躁”以自警。康熙二十年(1681年),主纂《福建通志》,兩年完成,共64卷,世稱“康熙志”,內容豐富,訂正弘治《八閩通志》中的一些錯誤,並設“外島”一門,為前志所無。其後,刻黃道周《九經解》,親為作序。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宴鹿鳴,進京慶祝皇帝60歲萬壽節,獲賜衣一襲、松花石硯一方,晉秩一級。歸後5年卒。 北大圖書館古籍部和吉大圖書館古籍部所藏鄭開極康熙三十二年所刻《石齋先生經傳九種》之《易象正》,於每卷卷首統一注為“漳浦黃道周輯,晉安鄭開極重訂”。《易象正》有3個存世本,一是崇禎十六年的刻本,二是康熙三十二年的刻本,三是《四庫全書》刻本。崇禎本最優,其次是康熙本。《四庫全書》本最差,篡改和錯誤最多黃道周(1585~1646)明末學者、書畫家、抗清英雄。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漢族,福建漳浦銅山(現東山縣)人。
〖儒行集傳〗二卷。
黃道周著。為崇禎十一年(1638)黃道周官少詹事時所進《禮記》注五篇之五。《儒行》為《禮記》篇名,黃道周將其分立十七章,上卷凡八章:服行第一、自立第二、容貌第三、備豫第四、近人第五、特立第六、剛毅第七、又自立第八;下卷凡九章:儒仕第九、憂思第十、寬裕第十一、舉賢第十二、任舉第十三、特立獨行第十四、規為第十五、交友第十六、尊讓第十七,其篇目與《表記》、《坊記》、《緇衣》一樣,均為黃道周所自創,然後雜引歷代史傳中有關自立、剛毅者證之。其本旨為備後之天子循名考實,知人善任,為天下得人。黃道周《禮記》注五篇意不主於解經,在於借解經以抒其忠憤,一年之中,成此五書,成之太速,考證時或有疏。然明代《禮》學,著述甚少,黃氏此書,堪為一家之言。

多種版本

有《石齋全書》本、《四庫全書》本,道光四年(1834)凝遠堂刻本等版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