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派風格

僑派風格

註:1.閩南僑鄉建築2.五邑僑鄉建築3.潮汕僑鄉建築4.粵北客家地僑鄉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僑派風格
  • 起源:20世紀初
  • 建築特點:多層的中西建築風格
  • 特色:人性化與適用性相結合
簡介,僑派建築的起源,僑派建築特點,僑派建築的意義,僑派建築的展望,僑派建築公共空間與住宅空間,

簡介

僑派指的是文化藝術方面的一種風格,一種有中國僑鄉特點的風格,而所謂僑派建築,應當是中華民族文化融地域文化並主動接受外來先進建築文化的歷程,在建築藝術上的更多和諧統一。
僑派建築起源
僑派建築特點
僑派建築意義
僑派建築展望
僑派建築公共空間與住宅空間

僑派建築的起源

早期中國最主要僑鄉有四個,以福建、夏漳泉地區和台灣金門地區為主的閩南僑鄉;以廣東五邑地區為代表的五邑僑鄉;以廣東潮州和汕頭為代表的潮汕僑鄉;以梅州興寧為代表的粵北客家地僑鄉。五邑地區的華僑鄉旅居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國家,而其它僑鄉的華僑多旅居東南亞諸國。
註:1.閩南僑鄉建築2.五邑僑鄉建築3.潮汕僑鄉建築4.粵北客家地僑鄉建築
20世紀初,國內社會發生變革,華僑的僑居國排華情緒嚴重,很多人把結婚生子,回歸祖國投資實業和建設家園作為奮鬥目標。他們當中一部分人在選擇國內在城市投資,但更多華僑則因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家鄉觀念的影響,而選擇回家鄉投資和建設。這些建築崛起的僑鄉建築以借鑑西方古典建築的特徵,兼有本地傳統建築的文化無素中西合璧而成。這一切體現出僑派的文化、僑派的性格、僑派的作風和僑派的魅力,這一突出體現了中華僑鄉與民眾主動接受西方先進文化的歷程,又由文化形式和建築作為載體在發楊光大。

僑派建築特點

1.僑派建築是中西建築文化在中國僑鄉結合的典範
僑派建築繁盛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其時,正是中西文明相互碰撞的時代,僑派建築恰是這兩種文明融合的產物,它迅速而廣泛地出現在中國僑鄉地區。在傳統平面布局的僑鄉出現這樣一批多層的中西建築風格結合的僑派建築,使這時期的中國僑鄉地區規劃與人文景觀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風貌。它改變了中國僑鄉地區的環境空間及視覺空間,增加了建築形式與風格的多元性。僑派建築既是華僑“衣錦還鄉”傳統觀念的必然產物,又是華僑對旅居地及途經地文化包括建築文化的認識和借鑑,其建築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華僑和當地民眾對西方生活方式、美學理念和建築藝術的喜好,同時亦是當時西方社會建築潮流的展現。因而僑派建築集合了歐亞各地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也體現了世界各地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如從建築風格就可以看到,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歐洲中世紀的哥德式尖拱和伊斯蘭式拱券、歐洲城堡構成元素、葡式建築中的騎樓、印度建築中的廊亭等,都出現在僑派建築之中。再如,常見於僑派建築“開平碉樓”轉角處的“燕子窩”成為當時流行的建築處理手法,這種源程式自於印度的建築形式,在20世紀初的香港建築中也經常出現。豐富多姿態的外國建築文化與藝術融會於中國僑鄉,主導著當地建築文化的取向,成為無愧於世界鄉土建築文化的一個典範。
2.僑派建築是中國華僑文化與當地社會轉型的獨特見證
中國僑鄉地區的居民就有了早期的海外移民活動,由於清末內亂,地區治安失控以及西方經濟發展需求,更掀起了海外移民的高潮。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僑鄉地區的社會生活因華僑的流動而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 、宗教信仰以及經濟關係、宗族關係隨之發生變化,民眾生活在一種中外文化和新舊文化碰撞與融合的狀態之中。繁盛時期的中國僑鄉地區正是在這種特有的歷史背景下,民眾生活方式轉變和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反映。僑派建築不但體現了當地的歷史傳統和中西生活方式、理念的生活空間,體現了僑鄉生活方式既因循傳統,又改革開放的取向。由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僑派建築獨特的功能,每座建築都有著一段奇妙的故事。現在的僑派建築仍然維繫著當地的社會結構、宗族關係和生活方式,更維繫著源於當地而延伸於世界各地的鄉情與傳統。在中國僑鄉地區社會轉型時期,中西合璧的僑派建築是華僑與當地民眾主動吸收外來文化的結晶,它不是殖民主義強加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民眾的創造性與思想的自由發揮,它是中國文化對西方文化的自願吸收與消化,反映了僑鄉民眾對外來文化開放、包容、自信的心態以及敢於面對外來文化衝擊的非凡勇氣和創新能力,僑派建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
3.僑派建築是一道優美而奇異的歷史文化景觀
僑派建築作為中國僑鄉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由分布於村落與鎮區里,其引人嘆美的建築與村前的水塘或河流,村頭的榕樹,以及四周的竹林、蕉林、稻田緊密集合,組成了竹報平安、好運聚財、人丁興旺、文化昌盛的和諧環境。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聳立在村落與鎮區裡面的一座座僑派建築,它們或三二成組,或十數成群,高低錯落,大大豐富了村落與鎮區裡面的天際輪廓線。一座座造型各異、構思奇妙的僑派建築成為中國僑鄉的獨特景觀和識別標誌。在這裡,人、民居、自然環境和諧一致,成為一道優美而奇異的文化景觀,深切地流露出中國道家哲學崇尚自然的主旨和中國儒家、道家哲學“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人們熱愛自然,安居樂業,希冀和平的自然展現。

僑派建築的意義

僑派建築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中西建築藝術合璧的建築藝術載體。根據現存實證,僑派建築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與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築群體。這一類建築群規模宏大、品類繁多、造型別致,集中分布在中國僑鄉地區(註:以福建、夏漳泉地區和台灣金門地區為主的閩南僑鄉;以廣東五邑地區為代表的五邑僑鄉;以廣東潮州和汕頭為代表的潮汕僑鄉;以梅州興寧為代表的粵北客家地僑鄉。),罕有地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國鄉村的廣泛交流;它融合了中國傳統鄉村建築文化與西方建築文化的獨特建築藝術,成為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碑,也是那個歷史時期中國移民文化以及世界不同族群之間文化相互影響密切交融、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最有說服力的歷史見證。它還突出地體現了中國華僑與民眾主動接受西方先進文化的歷程,這種經驗對今天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仍是一筆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同時,僑派建築豐富多變的建築風格,凝聚了西方建築史上不同時期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建築成就,成為一種獨特的建築藝術形式,它極大地豐富了世界鄉土建築史的內容,改變了當地的人文與自然景觀。更重要的是,僑派建築的存在與保護,在現代依然起著聯繫華人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紐帶和橋樑作用,進一步促進華僑的發展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幫助人們了解人類文明發展史,開拓未來,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總之,僑派建築作為體現中西文化在特定時期、特定鄉村密切融合的獨特的歷史載體,全人類都應當予以關注和保護。

僑派建築的展望

在世界範圍內,建築都依據各個國家的實際情況而形成和發展,僑派建築特別顯著的是,它不是封閉的單一文化代表,在它的興盛期,由於運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多種建築風格、建築形式,並創造性地與當地的傳統建築形式巧妙結合,從面發展成為個性鮮明的建築藝術景觀和歷史文化的信息載體,也見證中國與西方文明的碰撞與融合結果。首先,在發展現代化住宅的同時要保持有價值的區域歷史文化。歷史是無法複製的,再精緻的複製品也都是贗品,正所為筆墨跟隨時代。僑派建築典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建築意義值得我們去讀解。我們在發展現代化住宅的同時,要注重保存這些有價值的歷史文化建築。開平這個城市的各種碉樓建築保存的非常完好。如今在每天有成千上萬的遊人去欣賞和探尋。如從建築風格就可以看到,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歐洲中世紀的哥德式尖拱和伊斯蘭式拱券、歐洲城堡構成元素、葡式建築中的騎樓、印度建築中的廊亭等,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追憶。同時,也給這些城市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因此,政府及房產開發企業,都要切切實實地認識到這一點,對中國僑鄉歷史上東西方經濟文化交融形成的僑派建築要發揚光大,要保持、維護、局部發展這些建築文化的特殊內涵和外延。除此,還要注重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僑派建築的一大特色,就是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中國居住樓盤,不論是政府或房產開發企業都越來越重視自然環境。而在人文環境的建設方面,較之於自然環境建設就顯得薄弱了一些。比如,商業網路的不成熟,醫療機構、幼兒教育、文化娛樂、銀行、郵局等生活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等,需要我們的政府和房產企業的共同努力。

僑派建築公共空間與住宅空間

注重房型結構的人性化與適用性相結合是僑派建築的一個特色,可從下列幾方面予以考慮:1、房型設計要求要符合本地居民文化習俗使用功能功能要求。2、要注重房間通風透光功能設計要求。3、設計房型要有未來性與超前性。5、要保持景觀設計的中西合璧人文特色。 人文特色也是僑派建築的特點,其是指特定居住環境中的特定的居民構成,及其歷史文化背景、社會背景、思想觀念、審美情趣、乃至宗教信仰等在其居住環境中的物化體現,並與環境所體現的文化氛圍、風土人情、審美情趣、乃至價值取向等諸多方面息息相關。它涉及建築風格環境格調、植物配置、山水處理、園林小品、裝飾點綴、氣勢渲染、藝術烘托等景觀環境空間的各個表現領域。這是在文化層面上,對居住環境的更高、更人性化的要求。要發揚僑派建築特色,通過景觀的總體規劃、布局、空間結構、構景因素的選擇與組合,綜合性、系列性地來體現中西合璧人文特色。綜上所述,僑派建築風格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支撐其實際的理念是凸現地方建築文化,有選擇地汲取外來建築文化。而建設者們又能尋找到兩者文化最佳結合點,設計出有創意又適合人們居住的住宅,這樣的住宅才真正稱得上是理想住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