僉

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中“簽”的二簡字,後停用。

僉 qiān,從(ji)從(xuan)從。皆也。

“僉1”的繁體字。

1. 皆、全部。《書經·堯典》“僉曰:『於!鯀哉。』”句下孔穎達·正義:“僉,皆也。”《三國志·卷四十一·蜀書·張裔傳》:“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2. 眾人、大家的代稱。《楚辭·屈原·天問》:“僉曰:『何憂?』”王逸·註:“僉,眾也。”

3. 姓。如明代有僉陽。

(1)都;皆。

(2)連枷

(3)吳方言。削。

(4)輔,輔助。參見“僉坐”、“僉贊”。僉押(在文書上籤名畫押表示負責);僉押房(官員批閱公文,簽字畫押的地方。現稱辦公室);僉解(簽署押解);僉票(簽票);僉名(簽名);僉判(簽判;簽名並作判詞);僉尾(在文書末尾簽名表示負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僉
  • 拼音:qiān
  • 注音:ㄑㄧㄢ
  • 性質:詞語
  • 繁體:僉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詳細解釋,詳細字義,詞性變化,漢語字典,音韻參考,古籍解釋,字源字形,

基本信息

拼音: qiān 注音: ㄑㄧㄢ
田字格中的“僉”田字格中的“僉”
繁體字:僉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原為會意
簡體部首:人 部首筆畫:2 總筆畫:7
筆順:撇捺橫捺捺撇橫
五筆86:WGIF
五筆98:WGIG
五行:木
UniCode:U+4F65
四角號碼:80109
倉頡:OMFM
GBK編碼:D9DD
規範漢字編號:3738

基本解釋

(僉)
qiān ㄑㄧㄢˉ
◎ 眾人,大家。
◎ 全,都。
◎ 古同“簽”。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僉 qiān
〈副〉
(1) (會意。從亼,從吅,從從。亼( jí),集合。吅( xuān)、從,都表示人多。本義:皆,鹹) 同本義 [all]
僉,皆也。——《說文
僉曰:“於,鯀哉!”——《書·堯典》
(2) 又如:僉言(皆雲;都說)

詞性變化

僉 qiān
〈代〉
(1) 眾人;大家 [the whole]
僉荅何憂。——《楚辭·天問》。注:“眾也。”
僉,夥也。——《方言十二》
(2) 又如:僉言(眾人的意見);僉望(眾望);僉謀(眾人籌劃);僉議(眾人公開評議)
僉 qiān
〈名〉
連枷,打穀的農具[flail]
《方言》“僉”郭璞注:“今連枷,所以打穀者。”
僉 qiān
〈動〉
(1) 用同“簽”。簽署 [sign]
汝等各自僉名,共成此事。——《三國演義》
(2) 又如:僉押(在文書上籤名畫押表示負責);僉押房(官員批閱公文,簽字畫押的地方。現稱辦公室);僉解(簽署押解);僉票(簽票);僉名(簽名);僉判(簽判;簽名並作判詞);僉尾(在文書末尾簽名表示負責)
(3) 調動官職,多指升職 [transfer]
除僉杭州判官。——《清平山堂話本
(4) 輔,輔助 [assist]。如:僉贊(協助);僉坐(陪坐)
qiāndūyùshǐ
〖anofficialtitleintheMingDynasty〗官名。明代都察院設有此職,位在副都御史之下
都察院右僉都御使巡撫登萊備兵防海贊理兵餉(袁可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僉都御史王用汲。——《明史》

漢語字典

[][qiān]
[《廣韻》七廉切,平鹽,清。]
(5)公正。參見“僉允”。
(6)後多作“簽”。在文書上書寫名字,畫花押
(7)後多作“簽”。下令徵集。
(8)後多作“簽”。指徵集或聚集。
(9)後多作“簽”。指派。
(10)通“憸”。奸邪不正。參見“僉士”、“僉壬”。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下平十四鹽
[國 語]:qiān
[粵 語]:cim1
[閩南語]:chhiam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𠑲《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千廉切,音籖。皆也,鹹也。眾共言之也。《書·堯典》僉曰:於鯀哉。
《揚子·方言》自山而東,五國之郊曰僉。
連枷亦曰僉,打穀具也。 《總要》亼部僉從亼從吅會意。合集眾口,詢謀相從之義。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